[分享]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发表于2019-07-03     980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786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


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1

(2)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


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3)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2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3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


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4.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


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1. 路基翻浆

(1)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 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


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


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4


(3)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⑴ 春融时的翻浆处置。这种翻浆基本上都存在补给水,宜采用如下处置对策。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5

采用这样的处置方案,效果明显,处置彻底,喜为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所采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处置翻浆。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可采用如下处置方案: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6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7


⑵ 由于地表水的渗入产生的翻浆病害,若处置妥善后基本上无补给水,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法。即: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8

⑶ 土工合成材料隔离处置法:采用土工布或土工膜隔离(沼泽地等需要先采用透水性材料换填)。


优点:造价经济、施工方便。


缺点:需要一定的处置高度,对含水率高的地段还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


这种方法对过湿地段的处置很有成效。


对此类地段处理时,不应扰动原状土。


⑷ 直填骨架材料、沉降固结处置法这样的处置方法需要一定的沉降固结期。


路基填筑时应预留沉降高度,在沉降期加载预压,待路基稳定后再清除预压材料。


预压材料一般采用筑路材料,如路基填料、路面材料等等,预压完成后可以继续使用。


(4) 路基路面翻浆处置的有关要求与注意事项  


⑴ 翻浆防治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可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土基及路面结构;采用综合措施防治。


⑵ 正确的分析翻浆成因是处置翻浆的前提。翻浆是因水而生,要准确分析水损坏类型,分清地表水与地下水、临时性浸水(如水管爆裂)还是长期补给水,由此决定处置方案。


⑶ 和修补坑槽一样,翻浆的处置亦宜采用矩形修补,且各边分别垂直或平行于路线中线,用以增强界面结合。


⑷ 处置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及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因素。


(5)路基沉陷的处置对策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9

2.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俗称“三背”)的沉陷处理


桥涵台背产生沉陷是不可避免的。


预防桥头跳车的根本就是要提高台背填料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工后沉降,控制桥头跳车。


⑴ 对于桥涵台背的沉陷的处理:挖除不合格与压实度不足的填料重新填筑合格填料,并从选择合格填料、填筑厚度、填筑范围、压实度等方面进行控制。


⑵ 挡土墙背沉陷处理:挡土墙背因填料不适宜、压实不足等原因,也可能产生沉陷、填料与原状土体间形成裂缝等等病害。


对挡土墙墙背的沉陷,除“填筑范围” 要求有所不同外,其它处理措施与桥涵台背相同。


需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① 靠墙背50cm范围回填应颗粒材料,预防墙背片石类材料压实困难产生盲区。


② 必须将填挖界修整成直线,修整小折线和弯月线,避免压实盲区;修整时应尽可能不扰动原状土,且挖方界面成微仰,使填料竖直压实,避免“挤压”。


3.路基滑坡  

概念:滑坡是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


滑坡是路基上边坡或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具明显的滑动界面。


滑坡是滑动界面抗剪应力小于滑动应力而引起滑动体产生位移。


(1)路基滑坡的成因分析

⑴ 底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重要地质基础。

⑵ 地质构造是产生滑坡的另一物质基础。

⑶ 不合理开挖是滑坡的重要诱因。

⑷ 水是滑坡产生的另一重要诱因和催化剂。


(2)路基滑坡的处置与预防对策  


路基滑坡属于地震灾害的范畴,处理措施有多种选择,需要进行详细地现场调查,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地质勘探,查明滑动面及其它相关资料,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置。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措施与方法,其处置的基本方法不外乎采用抗滑桩、削坡减载、反压坡脚、排泄地表(地下)水、护坡及生态防护等措施,或采用其中的几种措施作为综合治理方案。


(1)抗滑桩

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是承担水平荷载,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常用的多为钢筋混凝土桩。它是抗拒滑坡的有效方法。


抗滑桩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

4)抗滑桩的埋深及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度和桩断面尺寸都比较适当,安全可靠,施工可行、方便,造价较经济。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10


(2)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

水是促使滑坡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理滑坡要先治水。其方法有: 截水、排水、填水。


(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

削方减载措施特别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且滑坡后缘及两侧有明显的边界,或者有岩体出露而不易受到牵引变形的滑坡治理,对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4)生态防护

生态防护可采用植草和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和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


必要时,可结合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培土植草。


4.公路滑坡处置的有关问题

⑴ 滑坡治理工程量大,资金费用多,制定处置方案应慎之又慎。


大体积滑坡的治理应进行勘察钻探,找出滑动面,采集相关数据资料,作为确定处置方案的重要依据。


⑵应注重采用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处置方案。


工程防护在稳定滑体方面具明显作用,是生态防护的重要条件好前提。


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辅相成,在重视工程防护的同时,应结合项目区的环境特点,选用抗性强的乔灌草,优化工程成果,预防滑坡的再发生。


5.挡土墙损坏  

概念:挡土墙损坏是指挡土墙上倾、鼓肚、裂缝以及浸水挡土基底部被掏空等病害2.4.1挡土墙的病害成因分析:


⑴ 水破坏:水的浸入使挡土墙墙背填料湿软、凝聚力下降,增大了对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致其产生病害。


这类病害多发生于细粒土填料的下挡土墙和支挡上边坡坡积层类破碎土体的上挡土墙。


⑵设计断面尺寸不足,不能抗拒墙背主动土压力。


这类病害的发生是因为或则设计计算主动土压力考虑欠周全而断面不足,或则施工过程中人为地扩大了填方断面,增加了主动土压力。


⑶ 浸水挡土墙基底埋深不足,由于洪水冲刷致挡基底部被掏空或局部悬空。


6.挡土墙损坏的处置——修复或工程加固

(1)挡土墙损坏最彻底的加固方法就是拆除重修。


而拆除重建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保;工程费用大,经济性差;


施工工期长,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关键环节多,弄不好又可能产生新的病害。


鉴于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选用修复与加固技术恢复挡土墙功能。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11

(2)挡土墙损坏的处置的有关问题  

⑴ 无论挡土墙修复或加固,都应注重新旧挡土墙或挡土墙与加固体的连接。


特别是涉及到砌体连接时,应逐渐拆除旧砌体,“跳槽施工”,与新砌体错茬咬合连接,增强挡土墙的整体性。


⑵ 在挡土墙修复或加固时,应分析旧挡土墙产生病害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避免同类病害的再发生。


⑶ 为增强挡土墙的耐久性,修复砌体宜采用不低于M10的砂浆进行砌筑和勾缝;浸水挡土墙尽可能采用水泥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7. 涎流冰  

概念:涎流冰是由挖方路段上边坡裂隙水(空隙水)冰冻而成的。


这些裂隙水(空隙水)在天气暖和时以液体流出,而在冬季时则因渗水流速小,在流动过程中冰冻而成为涎流冰。


涎流冰是北方寒冷地区公路路基的一种主要病害。


轻者堵塞水沟与覆盖部分路基路面,重者可漫延整个路幅,长可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危及行车安全。


(1)涎流冰的处置对策  

根据涎流冰发生的因素和病害状况,公路工程界采用两种基本方法进行处置。


⑴ 蓄冰法——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且涎流冰体积小的路段。


蓄冰法是在涎流冰发生路段根据涎流冰每年产生体积建蓄冰池、蓄冰涵洞、蓄冰沟渠之类的蓄冰构筑物,在寒冷季节不使涎流冰“上路”,待来年春暖花开、涎流冰融化后以液态水排出。


这种方法节省资金,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多有应用。


⑵ 保温排水法——这种方法是在涎流冰发生路段,开槽保暖裂隙水(空隙水),然后以盲沟等地下水排除方式排出路外。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


这种方法的施工程序为: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_12

(2)涎流冰处置的有关问题

⑴ 涎流冰属季节性病害,处置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涎流冰不“侵入”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相应的亦应考虑保护环境和创造良好的行车条件,高等级公路更应优先考虑。


⑵ 在处置涎流冰前,宜在前一个冬季现场调查,划定冰蚀范围,测量涎流冰数量,尔后进行设计,在春融后、下一个冰冻前组织施工。


⑶ 在工程建设期若发现涎流冰苗头,应予以及时处置,为营运期提供安全的行车条件。


微信公众号    公路养护网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路桥市政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9-07-03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20

2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荒身心

  | 路桥市政

3 关注

18 粉丝

0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