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

发表于2019-02-14     3485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116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

△ 永庆大街  摄影:张超

 

2015年底我们开始参与了广州恩宁路永庆坊的城市设计和建筑单体改造,有机会深度介入历史街区改造的全过程。恩宁路是广州历史上一条著名商贸大街,诞生于1931年,18米宽,1千米长,当年可并排八顶大轿,它也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与龙津西路、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恩宁路是广州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各个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2000年之后广州政府对危旧房盘查摸底的结论也显示,恩宁片区危房建筑面积高达15万平方米,涉及2100多户居民,也是广州市最大的危房片区。2007年5月11日,广州首次对外公布了新一轮旧城改造试点和重点项目,恩宁路地块上这些“历史精髓”变作连片危旧房,被列入改造的拆迁范围,成为近年来广州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

 

△ 场地内建筑年代分类  ©南沙原创


危房和精髓是矛盾的共同体,那么是拆除还是保留?恩宁片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使其在这几年旧城改造的浪潮中,备受媒体和居民的关注。政府于 2007年之后几年间,主要倾向于原地回迁式改造,在规划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东一块西一片地开始拆除了不少历史建筑,也铲除和拓宽了很多历史街巷,于是成片的二、三层楼房变成了高层综合体,基本上完全破坏了原来的肌理;甚至把超大尺度的粤剧博物馆,以及与西关粤剧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无关的大型建筑群落和大院,强制性地植入在一个非常细腻的城市肌理中......从这样的改造规划图里,我们已无法体会到曾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的恩宁街区往日的优雅和从容。由于各方面准备条件尚未成熟,这样大拆大建的过程引发了居民和政府的种种冲突,改造方案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修改甚至搁置。


此外,由于旧城改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广州政府曾长期禁止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项目,直到这几年,政府才开始明确表示将有条件地引入开发商参与。万科的引入和恩宁永庆坊的改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我们作为实验型的先锋建筑师,也受邀参与了这一次的试点,但这来之不易的“第一次”却在各方尚未统一思想、观念、做法的情况下仓促启动了,一路艰辛可想而知。


我们的介入,是希望回到原点,回到初衷,重新审视项目所在地的未来规划各式版本、现状居民生活以及历史物质遗产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尝试找到一条新线索。


在我看来,改造的核心是尊重肌理、尊重生活,在可能条件下谨慎植入新的建筑和功能,一方面解决危房带来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努力维持历史街区的精髓并植入新的当代生活和空间可能性。说到底,就是要达到历史阶段经济和社会的一个新平衡。我们重复了在文昌项目中的一些工作方法,在70x100米、共69户人家的片区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梳理。这个梳理让我们看到了原来的历史风貌,以及年久失修的危房;但我们依然希望在保留肌理的前提下,根据甲方提出的办公、教育、住宿和社区服务等新功能,小心翼翼地在拆和建之间界定合适的改造力度。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3

△ 恩宁路整体改造鸟瞰(改造前)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4

△ 恩宁路整体改造鸟瞰(改造后)  ©南沙原创

城市设计

我们尝试从恩宁的历史出发,找回真正属于恩宁人的记忆,通过建筑学的思维模式解决社会学的问题。民国是恩宁路最繁盛的时期,确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重塑当代的民国经典”的设计价值观,通过大重的学术研究和现场调研工作,提取民国经典的建筑元素,在最大限度保护现狀肌理和尺度的基础上,让经典重生。


实际上,我们在没有任何结构检测的情况下,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只做了“微改造”:不拆任何承重结构和构件,梳理出一条串联起来的由实际街道和现有建筑组成的内街小巷,把原来历史形成的“死胡同”盘活,同时植入新的空间形态,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形成一个体验型生活型的创意社区。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5

△ 恩宁永庆坊空间肌理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6

△ 立面改造策略  ©南沙原创

建筑设计

在城市设计的基底上,我们也对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3栋建筑做了不同策略的单体改造。挖掘这些危房不同的特色,结合未来各自的功能特点,“对症下药”。改造后的建筑不仅是安全的,而且空间上还能承载着我们一直论述的“时间厚度”,让使用者有多元的日常体验。

 

△ 三栋建筑所在位置  ©南沙原创

1.  社

△ 万科社(改造后)  摄影:张超


场地内原有3栋红砖旧建筑,但在设计之前已被拆除,只有唯一1栋红砖楼保留。我们的方案1尝试保留区域中拆除后遗留下来的唯一开放空间,并保留这栋未拆除的旧红砖建筑。旧建筑的加固构件同时形成延续传统的戏台,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文脉、历史材料,还原历史质感和历史生活场景。已拆除的面积移植到同一街区的其他部分,实现“异地平衡”。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7

△ 改造前建筑原始状态(社-红砖楼)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8

△ 改造方案1(社鸟瞰图)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9

△ 改造方案1(社戏台)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0

△ 改造方案1(社戏台茶楼)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1

△ 改造方案1(社正立面)  ©南沙原创


我们的方案2在保留旧红砖建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有城市肌理和尺度,用全新的构建语言植入穿插在历史语境中,尝试创造一种和谐中的冲突感。己拆除的面积,是谓“就地平衡”。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2

△ 改造方案2(社鸟瞰图)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3

△ 改造方案2(社正立面)  ©南沙原创


两个方案对比之下,我们选择了方案1,因为更倾向于给历史街区加入一些可呼吸的空间,保留更加自由的公共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可惜的是,方案1最终未能得以实现。


甲方最终的意见,希望保留方案1的公共活动空间,但要全部拆除旧红砖建筑。因此,社是全新的幕墙建筑设计。我们只能尝试用3个小玻璃个体组合,削弱新建筑的体量感。在大面积玻璃幕墙钢结构的材料使用与设计初衷完全违背的情况下,局部还是坚持利用了原建筑的旧红砖,还原对旧场所的记忆;也尽可能保留珍贵的户外活动空间,通过公共大台阶承载丰富的公共活动,并利用大台阶在室内外空间之间形成连接和转换。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4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5

△ 模型-社方案1公共空间  ©南沙原创


△ 社轴测分析图  ©南沙原创

△ 社剖面透视图(台阶下空间利用方案)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6

△ 最终方案(社鸟瞰图)  ©南沙原创


2.  塾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7

△ 万科塾  摄影:张超

“塾”是一栋片区中培养小朋友业余爱好的教学空间,建筑本身由3栋红砖房组成,改造的切入方式是尝试寻求一种中间状态。这3栋红砖房的现状结构相对完好,原砖墙之间也是实心回填;原混凝土结构密肋梁、红砖墙体,都是非常完整的历史印记。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8

△ 改造前建筑原始状态(塾)


在测绘资料和现状资料不完全的基础上,我们后期在现场积极回应了这些令我们惊喜的历史印记,并快速地做出了方案的调整。把钢结构的植入转化为呈现历史质感和历史场景的载体,尽可能地弱化新的元素。新旧结构与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19△ 塾轴测分析图  ©南沙原创

△ 组成轴测分析  ©南沙原创

△ 剖面透视图  ©南沙原创

△ 塾 效果图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0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1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2

△ 万科塾  摄影:张超


3.  云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3

△ 万科云  摄影:张超


“云”是片区中所有办公、接待和会议空间的主入口。建筑本身是片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清末不同时期不断的加、重建,使屋面自然形成了多重折叠关系,成为现状建筑最重要的特色。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4

△ 改造前建筑原始状态(云)


建筑的屋面腐朽坍塌严重,墙体为240双层空心砖墙,已是危房,需要空心回填及结构补强。建筑整体现状破坏较为严重。我们选择完全保留四面砖墙,清理恢复旧砖墙的质感,并在砖墙中灌浆加固。

在旧砖墙的围合空间中,置入全新的钢结构体系,构建全新的屋面系统。新建屋面希望保留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折叠屋面的特色,并重建它的结构关系。


△ 结构示意(会议室改造)  ©南沙原创

△ 屋面设计  ©南沙原创

△ 万科云  摄影:张超


至此,形成新旧脱离又相融合的公共接待空间。新材料与新构建在“云”的改造中更为强势,一方面作为旧材料的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是新的材料引申出的新建构方式,在历史街区的完全表达。

△ 云轴测分析图  ©南沙原创

△ 效果图(众创办公主入口)  ©南沙原创

△ 效果图(众创办公主入口)对应实拍照片


外墙处理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让一切新的元素毫无掩饰地完整表现,例如钢框窗、补强的钢板补丁、金属落水管,以及施工单位擅长的彩绘。


△ 改造前后轴测图  ©南沙原创

△ 万科云  摄影:张超


由于没有结构检测,完成方案后,在拆除的过程中,发现实墙之间的间隙是空心的,不仅要重新灌浆还要补强。而其他分隔墙己无法再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形式上“顺势而为”,“保留”下不同时期无意中建起来的坡屋顶,更换成更符合建构逻辑的钢柱梁结构体系去承接。这同时实现了不一样的室内空间效果,原来静态的空间由于结构体系和折面屋顶的运用,而流动了起来。

△ 墙体加固设计  ©南沙原创

△ 剖面透视图(万科云公共服务)  ©南沙原创


△ 剖面透视图(万科云主入口)  ©南沙原创


在钢结构细部处理上,我们有意采用了背对背的两槽钢立柱而不是常规工字钢,去顺接不同斜度的折屋面。这一方面解决了不同斜度所要求的高度不等问题;另一方面,化整为零的处理方式运用在大空间里,尺度和细部更加得当、耐看。

 

△ 结构设计(众创办主入口)  ©南沙原创

△ 细部处理节点  ©南沙原创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5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6

广州最美老街的拆与建:恩宁路永庆坊建筑改造 / 南沙原创_27

△ 万科云  摄影:张超

恩宁永庆坊在仓促中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向市民开放,舆论褒贬不一。这个项目有很多的遗憾,正如前文所述,在各方尚未就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时仓促开工,过程反复,各方专业长处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达成默契,最后的结果也难免与预期目标所去甚远。我们也在思考,如果重新来过,我们还能怎么做。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菊爽爽

北京 门头沟区 | 建筑设计

5 关注

999+ 粉丝

333 发帖

36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