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结构设计:概念为先,机理为本

发表于2017-09-26     650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497  

结构设计:概念为先,机理为本-知识点1基础埋深[00_00_19][20170926-093903-0].JPG
伴随着中国崛起,社会继续在大踏步前进,结构设计在可见相当多年头内,至少20年,还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职业,值得众多工程师全力投入。
但是这两年在结构设计界负能量积累不少,有的哀叹设计费一直不涨,有的哀叹画图辛苦,有的祈求获得更好用的软件……;同样在这个时期,有人在努力学习,有人设计费在年年高,有人轻轻松松跟建筑师沟通……。要做一个好的结构工程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结构工程师,需要全方位学习。
在我职业生涯的18年里,做过结构设计、岩土设计、桥梁咨询、甲方设计管理、参编过规范、写过书、编写过软件、给结构和岩土工程师讲过课、做过科研课题,最近做了这个互联网产品——又土又木APP,在多样的工作中,深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跟他们也有深入的沟通,具体到结构工程师这个群体,我感觉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学习!

1、概念

我们都说结构设计是概念设计,说的久了说的多了,再加上有部分忽悠的人,“概念”渐渐成为一个托词。
具体而言,概念关联着一个“专业名词”,比如“基础埋深”,再延伸一下,这就是一个“知识点”,这也是我们把这系列课程成为“知识点”为原因。关于“基础埋深”,有1/15和1/18的规定,慢慢大家就形成一个概念:基础埋深不小于1/15;最后则不再深究,固化之后难以突破。
这样,大家就开始盲目的传说这些概念,概念也逐渐成为一个“死概念”,失去生命力,然后束缚着后来者的创新的脚步。
我希望通过的课程,大家能重新这些概念,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让这些概念鲜活起来,让结构设计也更有趣!

2、机理

概念为先,机理为本,这是刘金砺老先生多次向我提出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年纪轻的朋友,或者在桩基领域外的朋友,大概不了解这位老先生,趁此机会,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任何概念,不能飘忽在地上,必须以机理为本,这个机理就是一个极限破坏形式,就是力学原理;没有机理的概念,都是吹牛。
在抗震设计历史上,曾经认为:“底层结构柔,结构承受地震力小”。底层结构柔,周期长,在反应谱上看,确实地震力可能小一些。但是这是以首层大位移为条件获得的小地震力,实际上可能导致首层率先破坏。遗憾的是,这样的建筑物被建起来你了,后来,这种“鸡腿结构”在地震中破坏严重,如今再也不设计这种结构了。
任何结构物,不可能脱离基本的力学原理,这是根本。更重要的是,这些基本力学原理都是在大学教育完成,遗憾的是,现在结构圈子里面流行“大学教育无用论”,他们很快就会后悔。没有大学扎实的力学培训,出了校园,完全靠“软件”设计,那是没有前途的。

3、规范体系

在概念和机理的基础上,规范体系结合将震害、灾害、极限试验、振动台试验等,将工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按照某个系统,编制条文,集合成规范。
首先要强调的是“工程实践经验”。这个经验不是说我工作20年,干了很多项目,就有经验。此经验非彼经验。
再者,规范是个“体系”,不是大家看到的条文。换句话讲,规范的条文自成体系,这一点被绝大多数设计师忽视;从另一个侧面看,设计师无法从“体系”的角度审视这些规范条文。
我的视频播出后,有朋友说:“邱总的课真精彩,规范我自己看知识点都串不起来,受教了!”。
因为规范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应该按“规范设计”;但遗憾的是,现在按“规范设计”蜕变为按“软件”设计,以至于编软件做设计都比一个多年在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做的有起色,这是设计师的需要反思的地方。
老邱的课程,是带着老邱风格的PPT,每个PPT有15~20页,以我这类高效率人士,利用又土又木APP高效的查询、分享功能,拷贝、黏贴,每个PPT仍然花了6~8个小时制作;每个知识点25~35分钟。
希望对大家有用!
谢谢!
结构设计:概念为先,机理为本_1
结构设计:概念为先,机理为本_2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结构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1462661146

河北 秦皇岛 | 建筑设计

2 关注

934 粉丝

389 发帖

22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