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要再问这些让海绵城市专家犯尴尬癌的问题啦!

发表于2016-04-26     1161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90  

      2016年3月绿色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国际学术会议于深圳大学举行。这次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交流盛会共邀请了包括Lisa Hair、Daniel Medina、John Lenth、William Lucas,以及佘年、俞孔坚、车伍、李迪华、李俊奇、赵亚乾、郭振泰、徐少华、谢映霞等30余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研究人员、教育及实践人士,就海绵城市理论、用于洪涝的绿色基础设施、LID实践经验、水质净化研究等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不要再问这些让海绵城市专家犯尴尬癌的问题啦!-001.jpg

      此次大会的同期活动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实操培训课程,深圳LID建成示范项目参观考察。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大会特邀来自池州、镇江、济南、西咸这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相关市政领导和项目设计实施负责人,大家共同参与了经验交流沙龙,并就热点问题和在场听众的问题进行了真诚的问答互动。


Q1:海绵城市是否等于没有洪涝的城市?

A:不等于。海绵城市旨在通过雨水收集、下渗、滞留、积蓄,水质净化,以及排洪等生态措施进行雨洪管理,从而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的弹性。这些措施有其各自适用的范围和降雨范围(见Q4),合理运用它们可以实现减少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延缓峰值出现时间、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控制。


Q2:老师您好,我们那儿有一个@$%*&!>”项目,您说用哪种LID措施最好?

A:因地制宜的措施最好。不要向专家要具体答案,也不要让专家帮你做决定。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基于对场地水文、地质、建成环境等条件的科学调查、分析和详细研究的。如果遇到仅凭你几句话就给你具体支招的“砖家”,他敢说,你敢信么?


Q3:是不是城市只有绿色基础设施就够了?

A:绿色基础设施并不无敌,灰色基础设施也并不该死。尤其是在我国这样有着高度聚集的人口和产业分布、污染排放巨大的城市现状,完全依靠绿色基础设施是很困难的,也不现实。灰色基础设施也并不意味着采用工程化、机械化的手段,对城市雨洪进行管理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搭配灰绿基础设施,有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


不要再问这些让海绵城市专家犯尴尬癌的问题啦!-002.jpg

Q4:LID措施是否适用于一切降雨事件?

Daniel Medina 阿特金斯集团北美区水工程技术总监:

“通常,LID可以截留1.25~5cm的降雨(有时更多),但LID对小型雨洪事件的防洪作用更为显著;相较而言,其对大型雨洪事件(比如50年一遇的降雨事件)的防洪作用并不明显。但是,每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80%~90%降雨事件的降雨量都小于4cm。”


Q5: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该如何应对“北京7•21”这样的大型城市洪涝事件?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院长:

可以不夸张地说,现代的城市内涝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根据北京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正常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防洪设施,洪水能够淹没的区域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0.8%;极端情况下,也只有6.2%的国土面积会被淹没。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一直都在修防洪堤,但人跟水的矛盾,恰恰是因为人建错了城市。如果选址合理,尊重洪水并给以相应的安全控件,洪水便不再是灾害,而是美景了。”


廖朝轩 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系教授:

以前,在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利用传统的工程手段试图建设不会淹水的城市,而这种城市是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现在我们需要对城市治水对策进行转变:我们应树立与水共生的思想,构建不怕淹水的弹性城市。”


Q6:导致LID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Daniel Medina   阿特金斯集团北美区水工程技术总监:

“在美国,大多数失败案例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经验导致的,所以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全程在场监督很重要!具体的失败原因包括:使用的施工图过旧,缺少细节;土质不好,或土壤配比有误;溢流设施与土壤表层的标高一样,没有雨水贮存空间;径流导流时设置了90°转角(水永远只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动,不会90°转弯);透水路面完工后,场地上的后续施工不断对路面进行碾压;场地种植的植物太少;等等。以上这些失败原因看似简单可笑,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Q7:试点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邓朝显   陕西省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目前推进的都是单个项目,碎片化现象严重,所以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实现连片性的问题。”

胡坚   江苏省镇江市给排水处处长:

"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面对这么复杂、这么具有探索性、这么大投资量、带有这么重要示范任务的工作,我们没有充分的时间。"

赵江   江苏省镇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政分院院长:

"我们在技术的引入上没有问题——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技术和经验,也可以将国外的专家请进来,进行联合设计——但这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技术和经验进行传播。一个试点城市仅拥有一两个核心团队是不够的,从城市尺度上看,海绵城市技术团队的培养建设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Q8: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如何?

邓朝显   陕西省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确实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事实上我们这些试点城市的重要示范意义之一,就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带动一个行业、带出一批人才。除了打造科研和设计团队外,我们还将重点放在打造施工团队上,要对其进行工序、工法、施工组织方面的培训,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落地。由于目前没有现成的懂技术的施工、监理单位,我们只能通过与当地高素质、高业绩、精细化、且愿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尝试的单位进行合作,希望借由建设推动过程来实现人才培养。"


Q9:海绵城市如何实现经济上的长效运营?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当代自然资产的使用遵循一个简单的经济原则——‘没有免费的午餐’,即谁受益,谁付费;谁破坏,谁付费。自然资源及其所产生的效益是人类共同享有的,谁对水文环境和过程造成了改变,谁就要做出补偿。"


Q10:PPP模式的推行面临着哪些挑战?

赵杨   北京雨人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目前PPP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性项目,比如污水处理厂,其拥有持续的经济收益,政府也会对之给予一定的补贴。另一类是非经营性项目,比如单纯的水环境项目,其在短期内是没有收益的。既然是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那就需要对这类非经营性项目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但从现状来看,一种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非常艰难,因为其中涉及的责任边界非常多,而且对于水环境治理这种非稳定态的项目来说,如何实现长期达标及这个过程中所需的维护成本都是未知数。之所以目前试点城市普遍选用PPP流域打包或片区打包的形式,是因为其责任边界相对清晰,对区域尺度的水环境建设也更为系统化。"


Q11:如何推进海绵城市的公众参与,使普通老百姓认识、理解、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

胡坚   江苏省镇江市给排水处处长:

"加强公众参与是我们试点城市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老城区,我们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向他们普及海绵城市的知识、解释海绵城市的功能、展示海绵城市的效果。这些工作是海绵城市在老城区推广的必要环节。此外,我们也积极与当地的意见领袖进行意见沟通,请他们为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Q12:如何对试点城市的建设结果进行评价?

李俊奇   北京建筑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住建部正在制定对16个试点城市的年度及三年以后的评价办法,将至少从机制/体制设计、实施效果评价和模式探索这三大方面做出一个百分制的考核。具体的实行办法很快就会出台。"


Q13: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绿色项目评价标准”?是否可以效仿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车伍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绿色基础设施强调的不是“外表绿”,而是“内涵绿”。以LEED绿色建筑认证来说,在水工程方面做到指定比例的雨水收集回用是很容易的,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设计措施是否是最经济、最节能的做法。因而用数据指标是否达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是不全面的。"


Q14:在项目建成后的长期运营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怎样的问责追责制度?

胡坚   江苏省镇江市给排水处处长:

"一方面,既然是试点,就不能保证绝对正确。西方的雨洪管理方法我们并不能照搬照抄,如果认真的、富有责任心的、踏踏实实的探索出现了失误,应给予一定的包容,允许我们交点儿学费。相反,另一方面,我们坚决反对那些以推销产品、谋取局部或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行为,这种“学费”的付出或过分高昂的造价都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赵杨北京雨人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我们必须建立闭环式反馈通报管理机制,尤其针对景观生态设施这类精细化施工要求程度较高的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长期巡查,否则海绵城市建设将很难推进。"


Q15:海绵城市会不会是一阵风,刮一刮就过了?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不会。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不会是一场昙花一现的运动,还将对景观设计和工程施工行业带来巨大的转变,其中最大的一个改变是我们将由过去几十年的“粗放设计、粗放管理”转向“精致设计、精致管理”,而这势必将极大促进项目管理、维护等服务领域的发展。"

不要再问这些让海绵城市专家犯尴尬癌的问题啦!-004.jpg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院长——

      我们需要对“海绵城市”概念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否则海绵城市建设将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

Frank Tian   奥克兰市政府北奥克兰雨洪运营部经理——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30年后的今天,与其说我们在“低影响开发”,倒不如说是在“高影响/高绩效补偿”。

廖朝轩   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系教授——

      一个可持续发展策略,不仅需要严谨的研究与良好的沟通,还需要值得信任的科学、明确的政策、有创意的商机和公众参与。


本文转载自景观设计学。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园林景观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6-04-26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5

2

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还有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啊~~~别捉急,咱们一起走~

Sunsunrabbit

吉林  | 园林景观

18 关注

148 粉丝

155 发帖

6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