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龙论坛-全球建筑人工程人网上交流互动社区 · 其它 · 筑龙校园

[分享]在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发表于2016-07-25     305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40  

1.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权利,若发现侵权行为会立即追诉;
2. 任何媒体转载该文章,特别是微信公众号,请提前使用私信联系作者,并主动注明具体转载平台(请说明要转载的平台,公众号指明具体名称,尤其是上来一个三无用户说要转载谁知道你要转到哪里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载,转载时禁止对文章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
3. 不要因为你是清华学生,你办了一个面向清华学生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招呼都不打就想转载就转载,请你给清华留点脸谢谢。

本说明时间:2015年6月17日

——————————————说明分界线———————————————
回答过了很久以后进行一个说明:
本文接受转载,但是麻烦各微信公众号所有者转载能注明作者,转载前能够提前用评论/私信的方式知会一声,我觉得这不是很难吧:)

——————————————以下为正式干货——————————————

终于看到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请自来,THU本科在读谈谈感受。

1. 学习
a. 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延续了一直以来刻苦勤奋的精神与态度,只是程度不同,不过拉出去都能统一称作学霸。
b. 有学神存在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更少的时间消耗,更高的考试成绩。
c. 来清华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加深刻地在学习上体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d. 专业课绝大多数要求都很高,老师上课常常也过的很快,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消化练习。英语课和各类文化素质课有非常严格的,也有正常水平的,当然也有非常水的,这个取决于任课老师。
e. 选课的自由度很高,学校只在每学期选课时给予推荐,基本无任何强制,具体到何时修何课修哪个老师上的课请自行在选课系统里面挑选拼杀。
f. 学长学姐们都很好,一代代的在课业上给予下一届指导,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每个院系的学生会学习部常常也会整理各种学习资料,往年真题,题目回忆啊之类的统一发放。
g. 正常行课1-16周,期中考试时间一般由老师自行确定,期末考试17-18周,也就是俗称的考试周。考试周期间图书馆延长开馆时间,但是图书馆是不能通宵的。在一些能够通宵的院系馆或者校内外的咖啡店能看到刷夜的同学们,人数肯定会增多,我相信任何大学都避免不了这点,当然其实平时也会有很多同学刷夜的。有的时候有些科目真的叫不得不刷夜。不过和舍友或者朋友一起刷夜出来看到泛亮的天空真的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h. 学分绩真正不在乎的很少吧,只是程度高低而已,很多人其实都蛮拼的。

2. 生活
虽然说北京现在环境不好,但是给我的感受是清华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
a. 学校很宽敞很大(貌似面积是排全国前几的吧),学生活动范围很广,需要自行车才能正常生活,不过这对我这种迷恋大面积学校的人来说简直赞。
b. 饮食这点来说,坐落在19座食堂里面的清华(笑)不知道拉其它学校多少条街,全国各地的食物,举办的中华小吃美食节,有节日就会有的加餐券。饭菜味道很不错,价格便宜(可能南方同学还是略有不适)。
c. 各个院系的学生会和校总会里面以学生权益部都是很用心的在为同学着想,包括水果团购、口罩选用等很小的细节都被考虑到了。
d. 学校的相关部门也比较注重学生生活上的方便和权益问题,比如开设快递服务统一代收点。还开放了校领导接待日,反映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e. 自由,是真的自由。你回不回寝室多久回寝室出去浪了这都不会有人管你的,需要做的就是管好你自己。

3. 科研
a. 实话说,给我的感受是,清华还是一所科研导向型的大学。不知道该怎么准确描述这个感受,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本科生的培养,科研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的,是最重视的发展路线。这可能与清华的历史沿袭等方面是有一定关系的。
b. 工科方面一霸这个没有说的,整体情况国内尚无高校可以撼动。理科因为当时学校拆分等历史原因没有工科那么强劲,但是现在表现非常突出。(其实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多并且舍得花钱)。其它学科的科研不是很了解。(不了解的还是不多说,欢迎校友补充)
c. 本科有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项目,自己申请或者参与老师的,一年4次机会申报,是很好的科研训练机会。有星火计划,通过自行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选拔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进一步培养。很多院系还有自己的因材施教计划培养科研人才。
d.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以后会一直从事的事业。但是本科对科研的训练,对整个人的培养个人认为是有很大益处的,我想这也是清华人严谨精神的来源。当然,学校现在也不断在为走其它路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更多的发展可能。

4. 乱七八糟
a. 对外交流:各种交流机会真的非常多,学校的信息通知平台上常常挂出来各类出国or港澳台的交流项目。每年大二选拔大三出国交换一学期的学生,名额也非常多,一般来说除了港澳台绝大部分此类交换最后都公费cover全部了。暑假也可以申请去国外实验室科研,学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补贴。
b. 文娱:可能是因为清华对外一直停留在一个理工科学校的印象(其实是有文科的= =),清华自身可能也认识到了理工氛围太过浓郁所以一直不断花大力气在人文和学生文娱等方面的建设上。各类提升文化视野的文化素质讲座每周都有是一方面,然后还有各种有名的乐队、合唱团、歌舞剧都会被学校邀请来演出,票价对学生也很便宜;当然还有电影,各种电影基本上在外面电影院快要下映的时候就会在清华校内上映(有3D),票价大概20元的样子。
c. peer pressure:这里的这个指褒义的那种。在清华就读会发现同龄人(当然有那种比你小很多跟你一个年级的LOL)里面真的是英才迭出,你会认识很多很厉害的人,发现很多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你和他们成为朋友。可能有时候会略有些自卑,不过这却会督促着你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和中国最优秀的一群人生活学习在一起,真的是慢慢被积极地影响着。这真的是在清华收获的非常非常非常宝贵的财富。
d. 体育:清华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视体育!!!!!(此处作为入校时候的体育渣我真想哭出来,我敢说全国除了体校没有学校像清华这样拼体育了好么)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学期都应该有体育课,体育课未上完是不允许毕业的。大一一年是分级课,阳光长跑、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篮球、武术、排球、引体向上统统考试说多了都是泪啊T T大二开始就是各种专项自己选了,游泳散打跆拳道篮球足球手球定向越野射击赛艇等等随你选课时候拼杀了。最后要说的是那些体育老师真是吓死我这种没加过世面的,什么王义夫、林丹队友、美国体育博士,我听到都觉得清华应该是个体校吧。。。
e. 说明下又红又专:这完全是历史沿袭吧,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不是随便说说的。但是现在的清华,特别红的可能主要是某些传统工科院系,很多工科和绝大部分理科文科经管等院系的同学对又红又专还是维持一个客观的态度。至于那个在东操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在健康工作吧,强调的是体育。
f. 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异常丰富,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有图书总馆逸夫馆和老馆(老馆主要供学生自习用),还有经管、建筑、法律、人文社科、美术、医学(医学已被撤销)图书分馆。本科生可以一次性借阅30本,绝大部分普通类型图书可以借阅8周,寒暑假前借阅期限会调整为整个假期。从入学开始不断去图书馆寻觅喜欢的书来读就成为我的习惯,而且馆藏应该说非常齐全。并且常常会有各种图书荐购会,有喜欢的书并且没有馆藏就可以让图书馆购买。图书馆还经常进行各种培训讲座,包括数据库、PS等等。现在图书馆也在进行“真人图书馆”活动,有点类似TED,请有名的老师、学生或者校外嘉宾来分享成长感悟或者某个话题看法。
g. 社团及学生活动:相当出色。有很多走社工路线的社工大牛在这个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加过几个感兴趣的社团,从活动策划、组织、赞助、实施社团里面都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清华这个招牌很多赞助商的赞助(钱+物资)也是给的很够,这样活动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办的很好。主干道两侧和食堂门口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宣传。散布全年的全校各个院系的学生节也是每个院系一年最盛大的庆典,会吸引很多外系感兴趣的同学前来观看节目,并且贯穿的抽奖环节常常特别土豪(主要是赞助多。。),比如我记得世界杯前夕热能系学生节的最终大奖是寝室中厅电视沙发冰箱三件套装。

最后附一些链接:
a. 清华大学第23届校歌赛决赛:没离开过 清华大学校歌赛,记得当时上过优酷首页,MV、制作、现场等都挺专业,被称是堪比 我是歌手,当然其实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很喜欢当时优酷上那句话 “在学霸的世界里,优秀是一种习惯”。
b. 【毕业礼物】时光机:清华园的延时摄影 这是9字班于学长制作的,他花了2年的时间零零散散拍出来作为毕业礼物,上了央视,很火。制作的非常好,看完可以对清华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知乎里有高中生看到这个强烈推荐点进去看看励志一下。
c. 【特等奖学金】吴佳俊:科研之路 执着前行 学霸男神吴佳俊,这个名气就大了,上过人民日报,清华特奖得主(本科生最高荣誉)。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人,作为一个本科生,他的科研成果超过了很多博士生,超过了某些野鸡大学的教授。(他背后还有一个清华迷一般的院系:交叉信息学院,相关信息烦请自行搜索)

补充:
1. 什么叫几字班?
简单来说,在清华,入学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说明了你是几字班。如2003年和2013年入学的学生,都可以叫做3字班的学生。该称呼为清华特色。

——补充了科研和peer pressure这两点,然后附上了一些链接。
——再次补充了体育和说明又红又专这两点。
——再次补充了图书馆和社团等学生活动这两点。
——补充关于几字班的说明。
——欢迎校友补充。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感觉自己是智障儿童_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


我读书比较早,01年来清华念书的时候,13号线都还没有建好,记得是从火车站坐大巴去的学校,如果当时变卖全部家产在华清嘉园买房的话。。。唉现在想起来都是泪,不说了先去搬砖。

言归正传,说说我在清华学习六年(4+2)的几点体会,大家已经说的我就不重复了,来说点非主流的吧:
1.极端,特别以及狂热的重视体育教育
这方面与我的高中母校南京师大附中不谋而合,清华作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推崇“至少健康的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入校第一件事是体能分班测试,接下来发跑票(现在可能取消了),军训20公里武装拉练,新生赤足运动会,鼓励学生参加马拉松,每学期都有三千米体育考试,一两年下来感觉身边充斥着各种魔鬼筋肉人,9号楼旁边的东操场一直到深夜都可以听见绵延不绝的扛铁和呻吟声(-_-b)。学校体育设备硬件一流,游泳馆是我目前遇到过的最好的没有之一,对了还有攀岩设施。大三往上提供非常丰富的体育选修课,我在校学习期间曾经尝试过棍术,刀术(老师是全国武术冠军),定向越野,散打,赛艇,街舞等选修课,有效提升逼格,你值得拥有。
2.丰富的发展路径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入校的时候,我系基本都是学霸,仅我们对门宿舍就有湖北省,陕西省和山东省的高考状元。但是一入贵校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学习不是学校唯一(虽然GPA依然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我的同学中,有的人师从高人,专心学术,而立之年遂成名校教授;有的人人情练达,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也有的人白手起家,纵横捭阖,做出市值几十亿的企业;当然,更多的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各行各业默默的耕耘。应该说这些都是在学校时候打下的基础。总的来说清华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大师,兴业之匠,治国栋梁。用新华字典里的话来说就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3.非常靠谱的校友网络
这一点在工作几年之后体会越发深刻,我是互联网行业的,而本行业各个领域的高手中,都能遇见校友,有什么弄不清楚的问题,在微信群里问一下或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还是很方便的。
4.使命感和责任心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本科毕业典礼时候苍凉古朴庄严肃穆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毕业至今7年,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言犹在耳念念不忘,人生在世,当有肩担,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也算是母校给予每一位学子的祝福和馈赠。

P.S. 打个小小广告哈^_^,从清华毕业并当了爸爸后,我选择了创业,做的是进口婴童共享玩具服务【玩具超人】儿童玩具租赁官网,比如乐高,费雪,小泰克,Step2进阶,Brio,Berg,Melissa & Doug ,皇室,万代,B.Toys等。所采用的清洁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来自顶级军用消毒提供商az安质(曾为国家援助泰国洪灾以及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消毒产品),玩具按天出租,价格全网最低,24小时内送货上门。我们最近刚刚获得起源资本的天使投资Update:玩具超人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从玩具租赁深耕母婴消费升级_36氪。立志服务好宝妈宝爸们。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在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_1宋宁世 ,一马失足淤泥内,老畜生怎样出蹄!公众号…

只谈体验,不作评论。

一、学校非常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官方数据,校本部306公顷,这个数字有多大,打开百度地图,旁边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面积350多公顷,其中40%为水域;再往远一点看颐和园,面积293公顷,75%为水域,而清华校园水域基本可以忽略。
庞大的不只是校园本身,整个学校里的各个角落都透露着夸张的大气,或者说排场。比如北方高校中档次顶尖的宿舍,20+个的食堂,3大主图书馆及若干分馆,投资一亿的新清华学堂,以及这些年来始终不停歇的大兴土木之下起得一个比一个牛逼的新楼……

二、巨大的校园最直接的衍生物,就是自行车。
汽车塑造了美国,而塑造清华的当然是自行车,清华是骑在两个轮子上的学校。从踏进这座校园的第一天,到离开这座校园的最后一天,自行车就是这里比学生证还要好用的身份证明,通过西门保安最简单的通行证。
下面这些在清华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许在其他学校眼里会相当不可思议,比如:
1. 宿舍楼要专门架空底层,用作划有专属车位的自行车停车场,但即便如此停车位依然时常紧缺。
2. 大课之间几乎天天出现自行车大堵车的奇葩景象。
3. 各种酒席哪怕喝得再猛,也必须要有清醒的人,负责把大量自行车运回去。
4. 即便是倾盆暴雨或凛冽寒风,人们出行时仍然会义无返顾地骑上车,那是真正风雨无阻。
自行车把这里的生活节奏提的相当快,骑上踏板的那一刻,一股无形的压力便会推着你前进,上课时在赶路,下课去食堂在赶路,晚上上自习还是在赶路,无时无刻不在奔忙中。

三、由于校园太大,清华在很大程度上显得有些封闭。
不同于学院路诸校以及华东众校近年来四处开分矿的作风,也不同于52年搬过一次校区,然后又让中关村的马路把校园截断的北大,清华百年来始终固守一个校区,尽管校园建筑面积在不断扩大,围墙却始终是封闭的。
偌大的校园已经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交通、服务设施,能有的都有,生活在校园里一个学期不出校门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弄得团委党支部之类的总得想方设法搞各种任务性活动把人送到外面去,以免实在闷得慌。
而且因为校园太过封闭,作为很多高校特色的个体餐饮夜市文化在清华基本不存在,过去的翅香园拆除后,除了饭堂和超市,学校里就再没剩下什么方便的小聚场所了。五道口或南门外有点东西吃的地方,动辄往返将近四五十分钟自行车,去一趟基本只能专程了。
所以,太过封闭的地方,你很难随性地走出去做点什么,只要一出门,骑上自行车,那就基本得定好目的地,然后径直前进。

四、清华人有一种极强的自我标签意识,极喜好各种具有“共同认同感”的标志,从根子上说,这是种很强的“大一统”观念。
全国没有第二所学校会有清华这样如此繁多却统一的标识,从校训校徽校歌校风这一系列朗朗上口过目不忘的官方符号,到“又红又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等政治口号,再到标志性的“X字班”自称,清华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全校性的认同,也时刻在以这共同认同为行为指导,比如学校没有任何要求,但这几年所有院系已经约定俗成一年一度的学生节晚会,比如每逢女生节疯狂的标语大赛……
在校园内,依靠这些标签能迅速找到同道中人;离开校园,这些标签更是让清华的校友组织无比稳固和可靠的基石。
当然,有时候外部的人会对这种十足的趋同性感到不解,甚至会产生很大的偏见;而内部的人也会感到这些东西可能会发展得有些过火,弄到所谓“媚俗”的程度。

五、关于清华的人,这应该不用说太多了,总之,不要低估别人,但也千万不要低估自己。
不要低估别人,因为在这个地方,颠覆你过往一切经验的不是牛人有多牛,而是牛人会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你必须忘记一切看外观识人的既有方法,因为你的身边、你的社交网络平台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大牛,而且是让人绝望的级别的大牛。
更重要的是,不仅是学业,在其他每一个,以至于你想都想不到的方面,都会有极牛的人存在。比如就连玩魔方的,清华都能在北京前五里占去三个……
但是,牛人尽管存在,在全校的尺度里始终是少数,这里绝大多数,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和一般高校一样的普通人,一样经历正常的应试教育考上来,平常爱好也就是体育电影动漫游戏,除了课业内知识,没有比其他高校学生懂的更多。
所以在清华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哪怕是排名倒数的,清华这个牌子也已经足够给你保证一个体面的未来,做好自己才是关键。

六、体育氛围极高,以致可以成为上面“共同认同”的标签之一,具体如地位与“X字班”齐名的“三千米”。
从本科四年到研究生皆开设体育课,本科前三年体育必修,本科前两年体育课成绩计入总GPA,本科连续三年秋季三千米春季引体向上,如此体育要求在全国高校里绝对罕见。
当然,更重要的是三个带标准跑道的大体育场,一个大型综合体育馆,一个综合游泳馆,数量居北京市高校之冠但长年满员的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场,还包括射击馆、棒球场、手球场、旱冰场,以及作为天然的跑步、自行车运动训练场的校园,全国可能都很难找到一块体育设施如此海量而完备的地方。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基本上我只是一个隐蔽的青年

其实也是个蛮温情的地方。
1,跟一位老师聊完天,心服口服,还流下了羞愧的泪水。。骑车回宿舍路上,不妙,鞋带搅到车链里了,我慢慢地毫无办法地倒下…旁边三个大爷看呆了,扶我起来解开鞋带,路过的一个男生帮我捡起了散落一地的包内物品,包括XXX…感激涕零!
2,坐在六教楼梯打电话,上下楼梯的人以为我病了,关切地低头查看我。。感激涕零!
3,中秋回不了家,路上给爸妈打着电话居然哭了。。路过的同学疑惑地看我,问我怎么了。。感激涕零!
在清华的柔波里甘心做一只逗逼。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在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_2王嘉炜 ,追风少年多锻炼!


我是2011年进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习的,毕业半年,想分享一下本科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我的导师——郑老师。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会报名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当时我的成绩很一般,就没有考虑这个。当时和我关系很好的两个同学报名了一个名为“高空无人机用高增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第二天中午他们接到了郑老师的电话,让去办公室交流一下。同学叫我要不跟着一块去听听,我也就厚着脸皮跟着去了。当时第一次见到郑老师,很年轻,三十几岁,职称是副教授。见面之后,虽然我自我介绍时就表明了我是来旁听的,但是郑老师也没把我当做外人,跟我们介绍了项目背景:我国由于中印边界的存在,多么需要高空无人机来战略侦察;而高空无人机的壁垒就是增压系统。。。。。。当时听完仿佛觉得国家安全和自己息息相关。当时我也动了心,于是在老师了解我们三个的基本情况时,我还虚报了自己的成绩,明明是前50,说是前40而且一直在进步。最后郑老师问我们是不是愿意进组开始搞科研,我们都表示非常愿意。接着就带我们去了学生办公的工作室,让我们每人挑了一个位置,并且都配有I7,16G内存的台式电脑。这对于当时每天还得去教室或图书馆自习的大二学生,恨不得每天都来工作室干活。
刚进入课题组,生活也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每周组会听听师兄们汇报工作,自己偶尔汇报一下自己的调研情况。另外不时会受到老师发来的短信:祝贺我们组XX同学的论文XXX被国际顶级期刊XXX收录。暑假结束时,组里毕业的一个师兄去Stanford,郑老师请了全组的学生去东门外全聚德为他践行。
进入大三时,郑老师揽来了一个大项目——对一款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进行改进。为了准备这个项目,他又在工作室搭建了60台IBM刀片式服务器,从大三的学生里又招纳了4个人进来,全课题组接近20人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那段时间是郑老师最忙碌的日子,每天都会来工作室询问我们任务进度,每两三天就会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谈一次话,而组会也几乎是一周两次。知道我们那段时间很辛苦,所以那个中秋和国庆,课题组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丰厚的补助。而为了我们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课题组买了十块不错的羽毛球拍,每周三下午是课题组固定的运动时间。郑老师还组织过全组一块去打篮球,虽然他不高,但是看得出他曾经也是打得不错的(记得他说本科时是院队队员)。项目一直到寒假也没完成,那个寒假我们都被勒令晚回家早返校。当时我们都戏称,在我们课题组都是本科生当研究生使,研究生当博士生使。郑老师晚上10点来过工作室,12点来过工作室,周六周日来工作室,足见这个项目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当时组会他也不止一次跟我们讲,现在想进入航空领域不容易,这个项目做好了,就可以奠定这个课题组在航空领域的地位。
郑老师给大三下学期的同学开设一门《内燃机增压与增压技术 》的课程,作为课题组的学生我也选择了这门课。尽管这是一门任选课,可以说,这是我从大二以来上的最认真收获也最大的一门课。我想大家应该都了解,到了大三下,对于任选课,普遍是一种什么态度。那个时候我连好多必修课基本都是睡过去或者玩过去的,而郑老师这门课我几乎没有困过或者看过手机,不仅因为我是他课题组的学生。那段时间项目尚未结题,郑老师白天忙完,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备课,经常备课备到12点之后;课程的内容从汽车和坦克的发动机增压系统到各式航空发动机;有流体力学的公式,也有北航教授关于航空航天的讲座;这门课一共40人选,8周之后郑老师可以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期末考试的考卷郑老师会亲自批阅,并且把每一个学生叫来办公室,为你分析你的每一道错题。这门课几乎每年都被评选为学生评教的高分课程,我觉得是毫无争议的。后来推荐学弟学妹们去选这门课,他们上过之后也是一致好评。
在郑老师的课题组,除了完成他给你安排的课题,你也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来做。当时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也是汽车系的年级第一,找到了郑老师,说想做一些关于昆虫翅膀的研究。郑老师随即答应,让他去阅读一些仿生学的书籍,同时也出资支持他去买虫子(没错,就是买独角仙一类的甲虫,还挺贵)和搭建高速摄像机等设备。这同学毕竟是大神,在郑老师和机械系的老师以及博士生的帮助下,完成了甲虫扇翅的一些研究,以一作发表了SCI,后来在大四获选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而我,后来由于忙大学生方程式比赛的事情,渐渐退出了课题组。到了大四下学期,当时我计划以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为课题来进行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由于是流体方面的课题,我就再一次找到了郑老师,希望他能做我的指导老师。当时郑老师手里已经有3个本科毕设的课题了,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答应了我,很快给了我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且在工作室给我腾出一台电脑做流体仿真用。这里就讲一件事。在六月我们进行第二次毕设预答辩的时候,郑老师依旧仔细审阅我们的每一页PPT。每个人预答辩15分钟,之后郑老师几乎会提40分钟的修改意见。在两个预答辩结束之后,郑老师说:“我现在要去赶飞机,下飞机我到了酒店你们剩下的两个人跟我在电话里预答辩,大概晚上九点开始。”晚上十点十分,我接到郑老师的电话,他说飞机晚点,刚着陆,十一点左右会再联系我,让我好好练习。十一点十分,我在电话里进行了预答辩,他提完修改意见已经过了零点。接着他再给最后一个同学打电话,结束已经接近一点了。
郑老师会经常叫我们去他办公室聊天,问我们今后的打算,也提出自己真心的建议。当我表达出想做车队的时候,郑老师十分支持我;后来在车队当队长的时候,郑老师还推荐我阅读一些书籍(可惜至今没看);当我表达出未来想去汽车行业的时候,郑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车企的一些看法,鼓励我以后去整车企业。我们四个做毕设的同学,一个留在了郑老师组读研;一个受郑老师推荐去了航空航天学院;一个出国申请到了UC Berkeley;还有我来到了国内另一所高校接着学习汽车。

毕业半年,今天收到课题组秘书的短信,提醒我们今天是郑老师的生日。赶紧发了一条短信去祝老师生日快乐。的确,本科阶段能得到郑老师的教导,真的是无比幸运的事情。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想,正是一个个像郑老师这样的老师在这里教书育人,清华大学才能成为清华大学吧。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张楠55

北京 门头沟区 | 建筑材料

383 关注

519 粉丝

603 发帖

159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