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龙论坛-全球建筑人工程人网上交流互动社区 · BIM · BIM动态

[分享]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二)

发表于2017-09-27     704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二)


    田军:谢谢李邵建先生的致辞,自2002年BIM这一技术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变革的浪潮便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我们很高兴与欧特克公司合作,在中国推广BIM技术,并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进步。下面有请欧特克公司全球工程建设业市场总监Adam strafaci先生上台,他将为大家带来设计领创未来、互联BIM领创互联新时代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二)-_MG_1777.JPG
    Adam Strafaci: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会,我是从波士顿行业总部来到中国,专门参加这次颁奖仪式,我对今天下午的获奖项目充满了期待,接下来25分钟之内,我会介绍一下BIM下一波的发展趋势。
    BIM的发展趋势我们把它称为工程建设行业的未来制造,或者我们也把它称为未来互联的BIM。不过首先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为什么当前的时机这么重要,可以说建筑施工行业或者AC行业转型迫在眉睫,全世界人口75亿,其中35亿生活在城市里面;到2050年,世界人口会增长30%,达到100亿的总数。而城市人口会翻番,当然在中国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据预测,大205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还会增加3亿,那就是说从现在到2050年期间,每天会有20万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也就是每天我们都需要新建1000栋楼宇才能满足需求,这也给提出了巨大的机遇。
    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建筑占全球能耗的40%,也占温室气体排放的30%,所以我们有很大的责任和机会来提升建筑物的能效,中国也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到2020年,要把50%的新建建筑转化为经过绿色认证的建筑,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上海中心。
    而对于我们工程建设行业来说,我们所占的GDP的总额是达到了10万亿美元,到2030年会上升到13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非常快速。但是我们也看到非常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个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迎接重大的转型,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低,一般来说只有1%-2%,施工行业尤其如此,而且我们有很多内在的风险,整个行业也处于虽碎片化的状态,所以前途也充满了挑战。
    我们从美国客户那边拿来一个图表,来展示项目交付的流程,我们看到这个流程非常复杂,如果有这样的流程来交付的话,怎么可能满足行业的需求?现在整个行业还是在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管理,有大量纸质的文件,真正的IT技术使用还并不普及。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的行业,工程建设行业用于IT方面的投资营收中的比例只有1.2%,比较一下制造业的比例是3.3%。
    当然了,工程建设行业也并没有垫底,我们的比例还是比打猎、农业要高一些的,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整个行业可以说还有很远大的任务要去完成,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劳动生产率还是非常低,在过去20年中,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改进,处于经济垫底的状态。而其他一些行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增加,而生产率也随之上升,所以IT或者说技术投入跟生产力的提升是有直接相关性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中国也许没有突出的感受,但是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劳动力匮乏的现象,所以需求的缺口就越来越明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让整个行业转型,尤其是施工行业必须要数字化,这当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比如说波士顿咨询集团最近也出版了相关的报告,麦肯锡也有类似的报告,如果我们整个行业能够达到全面数字化的话,每年我们可以节省1.2万亿美元的成本,这占到整个行业开支的12%。当然我们无法完全实现百分之百的数字化,但是如果能够达到四分之一或者一半的比例,你可以想象这可以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们而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建筑物信息模型,就是BIM,我们是15年前提出这个概念的。现在BIM已经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和欢迎,很多国家都出台标准,强制使用BIM,比如说在新加坡,如果你的项目不能用BIM的模型去交付的话,就无法取得开工许可,英国所有的政府项目也必须要用BIM进行交付,中国政府也给予高度的支持,包括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具体明确地提到了BIM技术。
    在世界各地,工程师、建筑师、施工方和业主,也从BIM中受益良多,今天我们也会听到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说中国尊、桂林国际机场等等,都率先使用了BIM。这个是我最喜欢引用的一个例子,这个是迪拜的未来博物馆,是由(公司名称)公司施工建造的,我们看到它使用3D模型来建造的各种视图,整个都是在BIM的模型里面生成的,它的几何结构非常的不标准,需要进行大量的整合、仿真和模拟,用到了很多数字化技术,所以BIM的价值已经很好地凸显出来了,可以更好地进行工期的排序,可以进行更好地施工等等,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十五年前我们提出了BIM的概念,进入了优化的时代,现在我们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互联的年代,主要是得益于云的使用,但是BIM并没有就此退出舞台,我们把它升级为互联的BIM。在欧特克看来,互联的BIM并不是要取代旧有的BIM,而是要对BIM进行转型和升级,简单来说是把BIM和云结合在一起,是对BIM原有概念的扩展,能够充分利用云和移动通讯技术。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互联的BIM是包括四个基本支柱,第一就是把BIM的模型放到云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第二,可以使用云端的无限计算能力,单靠桌面是无法实现这样的计算能力的,所以有很多新的任务可以完成;第三,可以在实体物体里面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人员、建筑材料、房间等等都可以安装传感器;最后,可以对物品进行定位。
    想象一下,你在一台设备上装传感器,那你就可以对这个设备进行定位,然后你可以对实体的设备和云端的数字设备建立关联,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实时地去了解这个设备的情况,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包括立交枢纽、高速公路的进展到底怎样的,而且能够收集大量的项目数据,我们从一个单一的点就可以掌握所有的项目数据和信息了。
    而且这样一个情况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现实,在我们这个行业,每天都有新的公司成立来支持BIM新的概念和应用,麦肯锡最近也出版了一个新的研究报告,回顾了一下在过去七年中,在工程建设行业,新兴企业一共是接受了17亿美元的投资,他们都想使用BIM的技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当然在这些背后也有很多新的技术的支撑,包括现实捕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等,我们将会按照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谈一些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会去覆盖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环节。
    首先看设计,我们看到这是使用无人机来捕获现场的情况,这是我们当前的做法,假设你的无人机已经是跟云端相连,可以进行定位,那就意味着无人机可以把现有的数据跟云端的模型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后台直接了解到现场最新的实时情况和数据。
    这是最后一个例子,是旧金山公司总部周边的情形,这个城市正在对这条街道进行修复,所以我们跟市政府合作,对这条街道进行非常精密的激光扫描,误差低于1厘米,这样就可以把它和欧特克的基础设施平台结合在一起,未来我们可以由此形成非常高密度的点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云端的支撑。
    刚才我还提到了云端的无限计算能力,每年在美国住院病人里面,都有7.5万人因为在院感染而丧生,这个很吓人。所以我们看到,这是我们对手术室做的一个气流的仿真,看到这个气流非常的紊乱,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仿真,评估一下对这个手术室进行调整和优化之后,它的空调、暖通的系统优化了之后,空气流通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同样也必须要用云端来实现,因为计算量实在是太大太复杂。
    刚才我还提到了机器学习的趋势,这个例子就是使用机器学习,机器可以自动地识别激光扫描所发现的事物,包括数目、道路、街标、街灯等等,并且把这些数据自动导入到模型里面,它可以自动学习抓取到物体,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之前有发言人提到VR,用VR可以建成和了解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咖啡馆,这个项目已经做完了,我想大家可能在北京见过,他们是希望能够在建成之前先体验一下这个设计,所以我们就在几分钟之内对它进行了渲染,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来体验。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一个设计工具,在未来我们将会用VR的耳机也好,或者穿戴设备也好,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协调。
    另外让我们来看一个家具的设计。你可以看到对这个椅子的设计的各种形状都可以来进行设计。它的好处在于什么呢?电脑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如果没有电脑的话我们是没有时间来进行这个设计的。这种技术可以用到工程建设行业。在这里不是说去取代工程,而是去帮助这些工程师,让他们拓展更多不同的选择,选到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也许是成本或者建材的节能、保温等各个角度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最好的设计。这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怎么把它连接起来,放在我们的设计中。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建筑建设,我们考虑到建筑建设工具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到三个领域,第一是把建筑和建设连接起来,把创新的工具带到我们的现场;第二是建筑的工业化,第三是对于建筑工地的数字化,我们主要看一下第二个,建筑工业化,这个概念在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因为我们知道材料浪费、很多设备、劳力等等有的时候被浪费、闲置。
    所以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我们需要能够考虑到一种比较好的建筑工业化或者建设的工业化,我们也知道生产制造和工程建设之间的确是有差别的,那么对于制造业来说,人们是不动的,但是材料是动的。但是在建筑领域,所有的东西都在移动,那对于建筑业来说,有的时候你进行了设计之后,就可以不断地进行制造;但是对建筑业来说是不一样的,设计一个、建筑一个,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
    但是你考虑一下,在一个建筑里边,我们有很多的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是类似的,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怎么能够利用建筑工艺,在建设或者建设工程中来使用,我们全球有很多公司都在做这样的工作。这是一个芬兰的案例,你可以看到他们在建设一个工厂之后,把它放在一个托盘上之后,就直接把它运到建筑工地就可以了。整个的建设都是采用的建筑的精确度来进行制造。
    大家在制造工厂看到过很多这样的集装线,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用到工程建设行业里来?我们可以把一些制造的组件以规模的方式来进行生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必须要实现未来的这一步,我们中间需要转型、需要转变,所以我们目前也正在努力地在这些技术上进行研发。
    当然了,我们正在开发,但是未来会很快到来,你可以看到这些墙面以及屋顶,每一个建筑部件,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对它进行这样的模块的设计。这样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来帮助我们进行预制一些具体的部件,你可以想象,如果这样可以产生规模效应,那对于建筑行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就是关于我们建筑如何能够工业化,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于建筑工地怎么能够数字化。目前我们看到在绘制图上还是有很多手工的工作要做,包括纸张、复制等等。但是现在对于建筑工地而言,它总是有一些变来变去的东西,所以说如果不断地打印、不断地把绘制的图打印出来很浪费。所以我们怎么办呢?首先就是对这种纸面的纸的使用或者绘图要尽量减少。
    我们在现场有2D或者3D的图,可以用iPad或者手机就可以应用;另外一点,我们可以在屏幕上也可以看到,不远的将来将会对建筑整个的流程进行集成,比如说对于所有的发生变化的订单,以及相关的材料都会进行很好的管理。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利用VR,以及AR,它是把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你可以看到这个人有地理定位,同时还有传感器,这样加起来之后,能够让它更好地以实时的方式了解它将要建设的是怎样的。你可以想一想,我们用2D的方式,之前是要花很长时间,浪费很多的资源才能够做到,但是现在可以通过VR和AR就可以实现。
    另外还有穿戴式的设备和技术,这是我们在波士顿所研发的一个设计,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建筑工地,我们可以更好地来利用这个技术,可以看到他身上穿着这个马甲,这个区域是危险的工作区,这个马甲上有传感和,有地理定位系统,而且数据可以传到云端,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区域应该是一个危险区,所以一旦进去之后,他的经理就会过来说这个区域不能有危险,这样大规模应用的话效果非常好。
    这是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利用这样的传感器来研究建筑工地的一些材料,以及这些建筑工人的行为举止等等,之后会提出一些建议,它不仅仅会追踪建筑工人去哪儿了,同时也会追踪他的行为举止。比如说这个人,他没有很好地把它提起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会提出一个警告。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收集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让我们更好地来管理员工的行为举止,来改进建筑工地的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对于设备来说是怎样的呢?也是同样的,我们在这地有云端的一些模型,这是机器,上面有一些传感器,我们也有地理定位的系统。我们也知道在一些建筑工地里面,我们会有这样的机器手,比如说去年我们在拉斯维加斯就有这样的一个机械手在现场工作。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这也是机械手,我们对它进行地理定位,同时连接云端,这个机械手是根据大楼的一些照明、灯光来进行安装,所以非常精确。所以用这样的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建筑工地,同时可以用这些信息做各种各样的分析,这样可以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改进项目。
    这是另外一个技术,左边的黄色盒子里是传感器,可以做一些分析,可以追踪温度、湿度等等,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是不同的湿度,湿度的监测能够避免霉菌的生成,这对建筑工地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利用传感器,利用这些预测性的技术,来预测哪个地方霉菌会生长,这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干涉的计划。
    假设这些所有过去的项目运行数据都有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来预测未来,在未来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怎么去应对这些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项目,把所有过去项目中的转包商都进行比较,他们什么时候到现场,他们的工作速度如何,出现怎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些数据上进行大量的分析,同时对未来的项目提出一些建议。这个工具利用过去的一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未来进行优化,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
    最后一点,我想谈的是关于互联BIM在操作和运营上的影响。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我们的一个20年项目的应用成本,70%是整个建筑本身的运营,所以对于业主来说,他们很希望能够获取这些相关的信息,通过BIM模型。如果大家考虑一下比较大的项目,比如说机场或者大学这样的项目,它可能会花一年的时间,把相关所有的数据放入维护系统,之后对业主来说才会有用。
    如果大家直接利用BIM模型的话,可以把这些信息在很短地时间里就可以对它进行部署。我们在这里叫做BIM 360 Glue,我们正在北美的一些客户那里进行测试,我们的办公室维护管理也在用这个,也在现场进行相关的管理。所以BIM加上云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里来使用,建设、运行、管理维修等等。
    大家接下来会继续听到BIM,它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BIM进一步的拓展,一些企业和相关的技术公司都会很好地来利用BIM。我也跟大家分享了很多互联BIM的一些应用,但是还有很多的应用里我们可能还没有想到,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地开发。
所以对于欧特克来说,互联BIM我们也是通过一个软件平台来赋能的,如果大家看一下欧特克的过去,我们首先开发了CAD,这是35年之前;之后我们也开发了一些API对客户进行定制化,还有很多公司在做这些工作,15年前我们开发了3D。但是对于云的到来,我们需要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因为像Forge,它是一个平台,它不是一个组件,你可以利用Forge来进行自己的组件的架构。这是我们的互联BIM的架构,谢谢大家!
 
田军:非常感谢Adam Strafaci先生,接下来有请华东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BIM专业委员会轮值秘书长孙璐女士上台,她与我们分享的题目是“BIM+技术性能化分析探索之路,大家欢迎!
 
    孙璐: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华东设计研究院这些年来BIM+性能化分析的探索之路。华东设计研究总院是隶属于华建集团的,我们从1952年成立以来,我们所做的设计和咨询项目数以万计,右侧的这些图是我们力年“创新杯”的获奖项目,也会作为BIM性能化的案例跟大家一一分解。
    通常BIM和性能化分析在国内是并行的两条线,大多数国内的BIM应用主要偏向于基础的应用,例如碰撞检测、进空分析、管线综合优化、数据统计等等,而性能化分析是作为绿色咨询的服务范畴,所以两者的交集并不多。
    我们所倡导的方式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将BIM技术与性能化分析进行有机融合,通过Revit体量模型、Flint模型和Review体块模型进行性能化分析,反复迭代和推进整个设计过程的优化。
    这张图是我们总结的BIM+性能化分析的架构,BIM+性能化分析的优势,在于集成化的整体分析,将传统的设计数理更直观地表达,注重前期的预测,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建造成本。BIM加性能化的分析,我们将它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绿色分析、消防性能化分析、专项分析和结构性能化分析,绿色分析又可以分为气候分析、太阳辐射分析、日照分析、能耗模拟分析、室外风环境分析、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灯光模拟、热环境分析和舒适度分析。
    消防性能化也分为三个部分,钢结构抗火分析、火灾模拟、烟气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专项分析主要侧重在排水分析、声学分析、视线分析和流线分析;结构性能化分析包括构建的性能化分析、挠度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绿色的部分代表基于体块模型的分析,而黄色的部分代表基于详细模型的分析,下面我们来分解。
    这个是基于体块模型的分析,它通常是发生在设计的初期,我们用Revit体量模型和Rhigo的体块模型进行直接导入性能化分析软件,来对建筑物进行定性分析,用以确定建筑物的方案。基于详细模型的分析,我们是在选定区域,对Revit模型进行部分删减,保留与分析相关的构件曲线及相关信息,导入性能化软件,对建筑物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然后用以多方案比选,并且验证建筑的性能。
    我们下面分为四个部分来展开,第一个部分是绿色分析。绿色分析部分,我们研究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发现公共建筑绿色三星评价里边,108个评分项当中,BIM技术能够辅助参与其中12项;其中黑色字体的部分是代表利用BIM数据帮助进行复核的部分;红色的字体是代表通过性能化分析来进行实现的,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维任意两个阶段的应用,最高可以加分两分。
    下面我们用案例来分解这些相关的绿色分析,在大剧院项目当中,我们通过气候分析得出了要均衡地考虑外部环境对制冷和供暖的影响,不应该过多或过少地去利用日照符合的方案;结合风速、风向的影响,在大剧院东北面的门窗设计时,我们考虑主风向上热对流和热交换所造成的能耗损失,同时从日照百分比考虑,我们建议取消原有的屋顶光伏发电的设计方案。
    这是我们在世博会博物馆上海的BIM试点项目,当中也对最佳朝向、太阳辐射程度、热舒适度等等,进行了气候分析,辅助方案进行决策。
    江苏大剧院项目,我们先进行了太阳轨迹的模拟,然后分别对东至日、春分日和夏至日进行了阴影范围的模拟,发现大剧院项目的建成对周边的建筑不会造成影响。我们对大剧院项目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辐射进行定型的分析,然后得出场地内植物有效生长的时段内,日平均辐射的分段情况,结合各类植物生长的习性,辅助我们来拟定场地植物的配置规划。
中国博览会会战综合体项目,通过对全年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分析,我们得出屋面、南立面、太阳薄膜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将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大剧院项目当中,我们也进行了能耗模拟的分析;我们在Vasari中对建筑的每个单体初步进行分割和独立分析,在GBS当中进行计算分析和汇总结论,左上图可以看出,暖通和照明系统占据了建筑能耗的过半,为节能的突破重点。
    我们在大剧院项目当中,机电系统分析优化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比耗电量和用气量,优化方案3当中耗电量相比初始方案减少了4.4%,用气量相比初始方案减少了2.5%,节能最多,可选为系统的方案。
    在浦东卫星厅项目当中,我们进行了全玻璃幕墙和部分玻璃幕墙的能耗比对,根据功能特点,我们优化穿墙比,来确保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我们对江苏大剧院进行了室外风环境的模拟,由上图可以看见,1.5米高度处,最高风速和平均风速均小与5米/秒,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而下图显示了迎风面和背风面速度比较低,在背风面容易形成局部的涡流,形成较高的转角空气速度,会给转角处的结构带来较大的风荷载,需要结构专业加强注意。
    通过浦东卫星厅项目的整体风环境模拟,我们建筑选用中部隆起、两端低的流线型造型,有利于环境风的疏导;建筑转角处登机桥的布置有利于缓解高速来风,场地的整体风环境良好,各个季节最高风速均不超过5米/秒,满足绿建的要求。
    我们通过对分析过渡季卫星厅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确定各个建筑立面及高侧天窗合适的自然采光口的位置,根据立面效果和空间排布,优化开窗位置和数量。浦东卫星厅项目S1、S2中部部分,由于内部空间较多,且设有通高中庭,根据空间分割,外立面适当增加开启窗,并同时还要增加高侧窗的数量,来加强中庭的通风。
    S2中央三角形区域标准段在主导风向东南风的作用下,优化布置开窗位置,结合热压和风压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满足室内较为舒适的自然通风的效果。我们对S2室外各个标高层都进行了自然通风的分析,发现0米标高层东部国际远机位候机厅,如果超过10米以后,风速就比较低,有静风区,需要增加顺风设备,而其他的标高层自然通风效果均良好。
    南京路口国际机场项目,我们通过合理制定开窗通风策略,与设置开窗位置,过渡季节可减少使用空调近一个月,减少了航站楼的能耗2%左右。
    中博会项目1和4D的造型也营造了良好的室内外风环境,由“米”字型通道形成的通风廊实现了南北东西气流贯通,叶片之间室外总厅风速适宜,满足人员的活动,也满足绿建要求。“米”字型通廊结合自动扶梯通道的热压通风,可实现汽车尾气的高空自然排放。
    南京路口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项目,优先考虑了建筑的自遮阳,通过遮阳分析,我们给出了适宜的屋面外挑距离;南京机场二期航站楼还通过了有无遮阳的分析比对,指廊西立面如采用电镀外遮阳,可以减少遮阳辐射40.85%。
我们对浦东卫星厅进行遮阳分析得出,建筑屋面如果出挑约5米,则对下部的玻璃幕墙可以形成自遮阳,仅在南向设置挑檐即刻有效减少热辐射82.83%,而空调预计可节约51818千瓦。
    卫星厅综合考虑立面的效果和遮阳板的造价,我们没有设置悬停遮阳板,仅在东西向增加延绵板衬墙,来减少玻璃面积的阻力,减少所说的热辐射。
    结合自然采光分析,我们在卫星厅外立面部分区域采用实墙面之后,发现仍可满足各层标高的候机厅平均采光系数3.3%的要求。
    卫星厅项目当中,我们在指廊两侧,除两侧设计玻璃幕墙之外,也在顶部设置了高侧窗,指廊中部的采光得到很大的改善,各层标高通过采光模拟,平均采光系数均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值。
    指廊增加天窗之外,室内采光均匀度和平均采光系数均有大幅的提升;天窗下面设置内遮阳之后,室内采光过渡较为平缓,所以建议采用内遮阳。
    S1、S2局部顶部的区域设计层叠的高侧窗,也将自然光引到了建筑中部,不仅改善了上部的标高层,也使地下空间从无采光达到了平均采光系数0.5%,改善了室内的光环境,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能耗。
    我们对卫星厅不同天窗面积下室内采光进行方案比选,发现天窗的增设对0米标高层的区域改善不明显,而对6.9米标高改善较为明显;在兼顾6.9米和12.9米的标高核心区域采光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20%的天窗方案。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BIM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筑龙媒体

北京 西城区 | 建筑设计

12 关注

805 粉丝

999+ 发帖

1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