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龙论坛-全球建筑人工程人网上交流互动社区 · BIM · BIM动态

[分享]世界地标“帝国大厦“移居深圳   超高层BIM应用经验之谈

发表于2015-10-16     809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世界地标“帝国大厦“移居深圳   超高层BIM应用经验之谈-重磅消息!“帝国大厦”移居深圳

重磅消息!“帝国大厦”移居深圳

【重磅消息!“帝国大厦”移居深圳】深圳的地国大厦欲成美版帝国大厦,成世界地标。据消息人士爆料,地国大厦有限公司日前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已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其注册资本高达8.88888亿。该消息人士称,地国大厦约建造4幢88层高的连体4子座高楼。

地国大厦

地国大厦由著名创意设计机构——全球创意港创意设计,同时进行了45类全类商标注册以及建设工程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拥有深圳的土地方均慕名前往该公司,以求在该地界建设地标。

地国大厦6大亮点

1.全球最高4栋连体最高建筑群。

2.全球太阳能环保智能建筑,暨供电照明,空调,电梯利用太阳能,充分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爆炸,火灾)带来的断电与不利。太阳下山灯光不灭,与日月同辉。

3.每层每间房均有推窗,呼吸畅通,规避现有的高层大厦,无窗户呼吸不畅的弊病,另建有七星级酒店。

4.带有风水,吸金的功能,根据易道风水原理布局,广纳财源,身体康健。

5.金融,互联网,创意设计,物流,文化,以及世界500强中国总部首选。

6.世界地标集办公写字楼,七星酒店,购物娱乐,休闲,度假,旅游的国际地标景点。看中国历史去长城,见中国经济到地国。

盘点世界之最

美国--帝国大厦

1931年美国建成第一大楼帝国大厦,共102层,此地标整整影响了全球半个世纪,直至今天也是无数人来美国的必游景点之一。1986年该建筑被认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目前大厦在进行巨额费用的改建,正在努力转变为一个更加节能的环保绿色建筑(帝国大厦源由帝国主义,而地国大厦源由地球之国)

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迪拜因为有了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共162层,七星帆船酒店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均前往迪拜一睹真容,而后带来的购物,旅游,三产服务收入居中东地区之冠,迪拜因此让全球人知晓。

马来西亚---双子座

马来西亚石油双塔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共88层。双子座让世界认识了马来西亚,大家去马来西亚第一个景点就是双子座地标前合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双子座为马来西亚带来了隐性旅游收入的80%。

因此,一旦深圳的地国大厦建成,看中国历史去长城,见中国经济,就必须去深圳“地国”。世界地标的巨大辐射覆盖功能不言而喻,深圳欲夺世界金融中心的里程还会远吗?

为“帝国大厦”弄点干货,那些年BIM应用于超高层的经验(以下BIM观点摘选自网络,参考文献详见文末,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

钢筋工程

基于钢筋工程的BIM技术研究。目前钢结构设计、加工、配送以及现场安装已经实现了利用BIM技术的全过程数字化、工业化的应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量工程特别是大型复杂结构工程,用于加工的钢筋翻样料表,仍然主要依赖专业的钢筋翻样人员采用传统方式手工绘制、计算、统计而成,作业效率低,差错率较高,且不易复核。特别是超高层钢筋工程用量巨大,借鉴钢结构BIM应用的成功经验,我们希望在钢筋工程中应用BIM技术,以推动实现钢筋数字化制造,提升钢筋工业化水平。仅此一点,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测试了TeklaStructures及BentleyProStructures软件,两款软件在本地化方面均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并开展功能的二次开发工作。同时选择项目作为试点,进行钢筋翻样及加工的BIM全流程实现研究。

绿色施工

在绿色施工和低碳方面,“BIM”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超高层建筑体量大、系统设施复杂、运营能耗大、室内环境质量要求高、集中排放负荷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安全性约束大等问题,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把控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BIM”,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本地化材料、高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的使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视化室内自然采光模拟、营造室内舒适热环境等,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接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今后超高层建筑的环保节能提供范例,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科技进步。 

虚拟施工

作为BIM的一项重要应用,虚拟施工技术(VirtualConstruction,简称VC)可谓生逢其时。简而言之,虚拟施工是实际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现。它采用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结构仿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三维仿真软件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的支持下协同工作,对施工活动中的人、财、物、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全真环境的三维模拟,为施工的各个参与方提供一种易控制、无破坏、低耗费、无风险且能反复多次的实践方法,能有效提高施工水平,消除施工隐患,防止施工事故,减少施工成本及工期,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优化与控制能力,从而增强项目总承包及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维碰撞检测管线综合设计

在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设备管线的布置由于系统繁多、布局复杂,常常出现管线之间或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这不仅给施工带来麻烦,更影响建筑室内净高,造成返工或浪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设计流程中通过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来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但它只是将各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各种系统管线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再针对关键部位绘制局部的剖面图。而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有着明显的优势及意义。BIM模型是对整个建筑设计的一次预演,建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的三维校审过程。在此过程中可发现大量隐藏在设计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涉及规范,但与专业配合紧密相关,或者属于空间高度上的冲突,在传统的单专业校审过程中很难被发现。

气流组织(CFD)分析

通常对绿色建筑的检测、评估需要借助专业仪器以及缩尺甚至足尺模型,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BIM技术的引入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包含真实尺寸、材料、空间及设备风口等信息的BIM模型,结合相应的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可以以很小的代价实时分析、评估各项指标,并便于设计师进行判断和调整。

近年来,各类新奇特的现代建筑在增加视觉美感的同时,也给项目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代建筑的施工需求。

案例分析:上海中心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存在参与方众多、分支系统复杂、信息量大、有效传递困难、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项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以“BIM”技术为手段,应用AutodeskRevit建立模型,并在三维的环境里面完成对项目的修改和深化设计,针对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全过程,有效地控制工程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交流,从而帮助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和控制。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建筑形态、高度和外幕墙结构变化相当复杂,初期共做了20多个方案,就旋转的外形而言,最终选定了矩柱与支外伸臂加上支核心筒的结构体系,“BIM”平台使结构选型变得非常简单明了。在施工阶段,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的高度。在整个建造的过程中,全程都将“BIM”纳入其中,整个周期都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完成的,从模拟阶段过渡到实际的建造上来。在“BIM”系统中,上海中心大厦整个的生命周期预计达到100年左右,未来的运营、使用、维修和更新等方面的问题,都己经通过“BIM”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在正常的范围内,生命周期将一直延伸下去。

在绿色施工和低碳方面,“BIM”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针对超高层建筑体量大、系统设施复杂、运营能耗大、室内环境质量要求高、集中排放负荷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安全性约束大等问题,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把控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BIM”,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本地化材料、高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的使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视化室内自然采光模拟、营造室内舒适热环境等,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接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今后超高层建筑的环保节能提供范例,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科技进步。 

案例分析:Z15地块中国尊项目

Z15地块中国尊项目bIM实践打造国际顶级总部办公大楼,为近两万人提供高端办公场所。一栋建筑从策划、设计、建造到正式投入运营,全生命周期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建筑信息模型将和二维图纸一起承担起在全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重任。 

早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和业主就达成共识,确定了BIM技术应用目标:搭建BIM模型及其完整数据库,持续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如何在应用BIM模型辅助设计,达到高完成度目标的同时,确保模型及其数据库的可延续性,满足施工和运营维护阶段的需要,是目前整个建筑界所面临的课题。经过深入研讨,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实事求是的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法。  

Z15项目设计团队采用全过程、全专业协同设计。协同设计是达到高完成度设计成果的重要保障。在协同设计平台的管理下,设计团队按照系统划分的方式搭建BIM模型,并建立数据库,所有系统清晰、完整,由各系统负责人专项研究和深化。与此同时,设计信息具有多个维度的表达方式,具备按照各种组合方式提取并利用的可能,例如:按照专业提取,或分层、分区段提取信息。 

数据库和BIM模型共同构成项目的“全信息平台”。其中,BIM模型适合于记录和表达几何信息和空间效果,数据库用于记录依附于几何模型之上但不适合用三维模型来表达的信息,例如:数据统计、属性描述、模拟分析等。目前,结合工程实践,设计团队正在研究并建立合理、高效的全专业数据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录入、采集和向下一阶段的传递。本工程目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随着设计的不断展开,BIM模型将保持同步发展,并在设计协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设计节点各专业互提资料时,需同时发出相应的BIM模型。尤其是建筑专业,必须结合BIM模型进行设计和研究,提前规划空间和构件信息,并输入到模型中发给相关专业,确保设计信息在团队内部准确传递。 

在Z15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BIM工作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虽然提高了设计质量,但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BIM模型在用于工程量统计时,也面临适用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按照建设部规定,二维图纸仍是法律意义上的设计成果和施工依据,三维模型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如何确保其准确性,哪些数据更适合通过模型采集,都是设计团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根据BIM技术的应用实践,设计团队持续不断地调整优化BIM实施标准,使之更贴近设计需求。我们希望通过Z15项目的BIM实践,最终形成一套与协同设计相结合的BIM工作方法和标准,让BIM模型及其数据库随着项目进程不断深化与完善,最终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相关文献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时报章华平

《Z15地块中国尊项目BIM实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奚悦

《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研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

《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胡凯 顾倩燕 滕彦

来源:筑龙BIM网

世界地标“帝国大厦“移居深圳   超高层BIM应用经验之谈-筑龙BIM

筑龙BIM

筑龙BIM网是以BIM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讯、案例展示、交流互动、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服务的专业平台。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 筑龙BIM或者zhulongbim,或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取每日精彩内容。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BIM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筑龙媒体

北京 西城区 | 建筑设计

12 关注

805 粉丝

999+ 发帖

1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