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地标变“杀人建筑”
前不久(1月11日),一名21岁的男子在The Vessel(图中建筑)跳下自杀,成为该建筑 对外开放一年时间内,在这里自杀的第三人 。
The Vessel, 不用多说大家也十分清楚, 作为国际少有的代表性网红地标 ,从概念图流出的时候就曾火上热搜,不论是从建筑造型还是背后的设计师,都备受关注!
但在 短短一年时间内,接连发生三起自杀事件 ,让它惨遭关闭!
本就因太过超前的新型建筑风格而身处争议,如今又因自杀事件让它加倍的遭受质疑,还被大家诟病为建筑设计太过违和。
曾经炙手可热的网红地标,如今变身成为“杀人建筑”,从神之高坛跌落, 这一切真的是“设计”的锅吗?
当年,The Vessel被决定建在纽约最大综合体(Hudson Yards)时就备受瞩目,加上它出自 英国设计鬼才托马斯·赫斯维克 之手,可以说是赚足了噱头。
设计鬼才托马斯·赫斯维克 ,即使你没有完完全全的记住过他的名字,也不晓得他的才华,没关系, 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作品 。
十年前,在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圣殿种子”就是他的作品之一。6万根亚克力杆子,塑造成了一颗“蒲公英”。 无人不惊叹这座建筑,这个大型的艺术作品 。
当年这个作品的提案成功击败了女魔头扎哈的设计方案,也是从这里开始, 托马斯·赫斯维克在中国开始名声大噪 。
后来,他在上海滩建了一个会跳舞的建筑。 由675根垂落的铝合金流苏,排列出美妙绝伦的弧线, 就像是 一扇传统的中国戏剧舞台幕帘 。
因为 幕帘可以自由开合,旋转移动 ,所以看起来就是一座正在跳舞的房子。
还有他在上海的“1000棵树”,就单看这些图片,就知道是老相识了。
但它的建成一直被 网友吐槽像“坟山”。
不过,无论有多少褒奖与质疑 ,都无法否认 托马斯·赫斯维克是个名副其实的设计鬼才 。
而他操刀的这座名叫The Vessel的建筑也同样如此,看它的外观就知道与传统建筑大有不同。
它 的灵感来自于印度阶梯井造型。
▸ 印度阶梯井
仔细观察起The Vessel整体的建筑外观,它只有圆形环绕造型的16层高的楼梯,2465级台阶,和80个平台,然后就没了......奇了怪了, 它似乎既不是一座写字楼,更不是一栋住宅? 那它是个什么,能有资格霸占纽约最大综合体的C位?
有同样的问题的不止有日站君一个,它就曾被网友质疑 “这个建筑该如何定义?是一座建筑、装置还是一场艺术展览......”
而面对质疑,托马斯·赫斯维克建筑工作室的合伙人曾解释道:
人们经常问我们,这是什么?它是一个观景平台吗?它不是一座建筑、雕塑、艺术品,但它具有所有类型的特征性......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家具 。
· 安全隐患:16层高、开放式、栏杆及腰 ·
但无论它被定义成什么,关于它的安全隐患从它建起的那一刻,就已存在。
我们来一同看看The Vessel的基本配置。无论是底层还是16层都没有做过多的安全防护, 开放式平台、栏杆没有过高,只是刚刚及腰。
不仅如此,从某些角度看上去 还有 埃舍尔般的视觉效果 。
以及 在高处向下看时,有一种莫名的眩晕感 。
仿佛这些加起来,对于一个有轻生念头的人,刀刀致命! 甚至有媒体 早早放言到 “这个项目建成前,我就知道要出事!”
但起初,这样开放平台的设计, 托马斯·赫斯维克希望的是, 人来来到此处,不是看一眼,拍张照片就走,而是真正聚集在一起 。
他的预想是,The Vessel将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社交场所,而不是一个死板的静态雕塑。人们应该参与其中,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
万万没想到的是, 正是这样的灵感,为想轻生的人提供了场地 。
接二连三的 The Vessel 自杀事件,也让大家开始思考, “公共安全”是否应该放在“艺术愿景”之前?
· 为了安全隐患,The Vessel更改方案 ·
为了进一步阻止自杀事件发生,开发商董事会决定他们可能需要增高护栏的高度。
虽然 这可能有损装置的艺术性 ,但为了生命安全的考量,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想必,在所有人的瞩目下 , “公共安全”与“艺术愿景”之间,艺术愿景做出了让步。
但在网络上,网友们对待此事的争论愈演愈烈。其中,有些网友们认为, 是“建筑设计”导致了这一切 。
螺旋、向心的结构 , 让人有想要 飞向地心 的感觉。
建筑是有心理效应的 。而The Vessel给了人强烈的压迫感。
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 自杀行为甩锅到“设计”的头上真的很没有必要 !
甚至有点荒唐。
可能更应该考虑的是 社会心理因素 。
毕竟我们 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无所谓这些争议,依旧喜欢这座建筑,并称之为天才之作!
不仅仅是网友热议,连The Architect's Newspaper《建筑师报》前副主编Audrey Wachs都评论, “从本质上讲,Vessel是一个巨大的楼梯。 在这样的结构中,轮椅或婴儿车使用者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吗?”
而在第三次自杀事件结束后,他再次发表评论, “早在Vessel建造前,我就知道有自杀问题了。”
The Vessel,到底 是恶魔之眼,还是天使怀抱?
设计违和, 诱发自杀。 似乎就在一瞬间,The Vessel成了众矢之的。
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看待事物的本质,三个年轻人从16楼选择纵身跃下, 这样自发结束生命的行为,真的只是一座建筑的责任吗?
那么,如果说 The Vessel本就是一个拥有高栏杆的建筑,是否可以阻止这一切? 答案显而易见。
一个安全的 栏杆,它所能避免的也永远 只能是意外失足,而不是类似这样的轻生。
虽然“公共安全”和“艺术愿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重新看待及审视。
或许我们曾有所倾斜,但对于 The Vessel, 无论是 从最高点向内看,还是向外看, 它到底是恶魔之眼,还是天使怀抱,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1.《 一年内三起自杀 ,纽约Vessel被迫无限期关闭!艺术愿景与公共安全哪个更重要?》 建道筑格ArchiDogs2.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thomas-heatherwick-vessel-closed-after-third-suicide-01-14-2021/
3.https://www.curbed.com/2021/01/vessel-hudson-yards-suicide-problem.html
一级注册建筑师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