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企业知识社群

发表于2006-05-17     9812人浏览     47人跟帖     总热度:10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18 05:26:56

 发表于200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4

以下是引用小梅儿在2006-5-18 8:26:00的发言:「没有知识社群的知识管理,就如没有人操作的计算机。...
小梅儿网友,欢迎你!
小梅儿网友:
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知识社群」。
个人也认为,学习不应只为了知识而学习,是为了展现生命价值而学习,当您遇到工作瓶颈时,是否希望能有一群好朋友与您一起解决困难的问题?让我们透过知识社群的深度对谈,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18 17:15:09

 发表于200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6

以下是引用zss7835在2006-5-18 11:55:00的发言:企业内建立知识社群?表示怀疑....
知识管理的迷思与挑战
想要影响项目利害关系人,为你做事或支持你的观点,你要切记「他为什么要支持你,他有什么好处」.....除非他能从中得到好处,否则他不会有任何行动,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原理,就连要人们要做善事,也是因为做善事能让他么感到温馨之故 (或者是为了免除没有做善事的那股罪恶感),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因为能获得回报;如果没有回报,人们就铁定不会做的。
zss7835网友,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并不是说人既冷酷无情又工于心计,而是说明一般人现实的心理、天性。依你所言一般在同一个单位里,互相是不说真心话的,尤其在技术方面,你的绝招被别人学会,你就有丢饭碗的危险,大家互相都是竞争对手,表面上能做到和和气气就已经不错了,知识交流一般是在外面,互相没有利益冲突的环境下进行,其实也

奖励  荣誉分+20    

  • 奖励于 2006-05-19 00:17:14

 发表于200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8

以下是引用zss7835在2006-5-18 17:05:00的发言:所谓建立企业知识社群只能是在少数人之中,不可能涵盖全部职工。...
以管窥天 
企业内建立知识社群是基于在厚植无形资产,提升企业竞争力,但面临知识管理推动时,常有存在迷思与挑战;因为许多人认为知识等于权力,掌握知识就是掌握权力,所以是阻碍知识管理主要根源,往往是那掌握知识及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组织成员。
所以以管理者的角色,应思考如何去克服阻碍。
许多的台商声称全世界惟有我们中国大陆是『统计学』失效的地方,用尽所有『统计方法』也难以正确地描述出中国大陆的各种概况。由此可见大陆的现况是充满不确定性与变异性,大陆内地市场环境及企业组织,对我而言仍未能深入了解,就如PMBOK第二章项目生命期与组织开宗明义说道:项目和项目管理运行的环境要大于项目本身的环境。项目管理队伍必须认识这个广泛的环境.所以我想这里所谈论企业内建立知识社群的话题,可能无法切入实务重点,充其量仅能算是以管窥天罢了,还请包涵。
另外zss7835网友认为知识共享是应该有报酬的,就如美国人为何天天在喊着知识产权保护一样,但前一个星期2006年4月9日我在洛杉矶时报发现一篇有趣的报导,标题为「盗版有助市占率, 微软说:有理」,我觉得可作为管理者对企业战略另种思维。……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0 01:33:29

 发表于200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9

比尔盖兹为何鼓励盗拷微软的产品?
前一个星期2006年4月9日我在洛杉矶时报发现一篇有趣的报导,标题为「盗版有助市占率,微软说:有理」,我觉得可作为管理者对企业战略另种思维,在这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0 01:33:29

 发表于200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知识资产和使用权
对东东龙9企业版专家看法「保留个人的竞争实力是无可厚非的,就如企业或个人要申请专利一样,所以有些个人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应该是要在制度上让其消除后顾之忧。」完全认同,但我补充以下说明,再请指正。
  就企业立场,对于组织必须保留的知识和信息,因此,组织必须与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员工及所有可能操纵者以及任何外部潜在的外包厂商订定清楚的知识资产和使用权合约。在此我提供,台湾施工企业将知识资产和使用权,列入于员工工作合同的部份条文,请企业版网友参考(本文下方)
  就员工立场,基于「隐藏这些 know-how 才是我个人的竞争优势」、「怕公司有些人会捡别人所分享的现成知识而凌越自己」,这是必然,但我也建议网友们不妨想想,在我们个人的专长、技能、知识领域中,是否也找得到提供您个人 80% 竞争力的 20% 关键知识呢?如果将这些 20% 的关键知识视为您个人优先保护的核心知识,其余 80% 则是您愿意分享的知识,如此便可以很清楚定位知识分享与个人竞争力的界线。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曾仔细检视过个人常分享的信息与知识中,除了尚未发表的新书、较机密的产业分析报告或因商业考虑而无法立即曝光的白皮书外,其余包括在各网站的专栏文章、公开上课或企业内训时提供的讲义电子文件、顾问辅导过程中提供的参考数据等,几乎接近 60%-70% 的知识都已经透过数字媒体分享出去。而这些分享的成果,不仅无损个人的竞争力,更因为「知识营销」转化为「专业营销」,吸引更多新的合作伙伴,提升彼此的互动、专业与商机。这便是我常提及的「知识分享甜头论」:「愈是因为知识分享而尝到甜头的人,愈是会积极主动地一路朝分享的路走下去‧‧‧」网友们!你认为如何?
台湾施工企业将知识资产和使用权,列入于员工工作合同常见的条文
[quote]
一、乙方之保密义务:
1.非经甲方事前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任职期间保管或知悉之公司营业资料及秘密,
泄露予任何第三人,或以任何方式加以利用。
2.对于因业务上目的使用之第三人数据,非经甲方或该第三人事前出具同意书,乙方
同意绝对保密,并不以任何方式加以利用。
3.所谓营业数据及秘密,系指甲方专利、技术、营业秘密及其它与业务相关之数据。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由甲方直接或间接告知,或乙方自行观察得知之特殊设计、准
则、规范、图说、图样、程序、书表、研究、报告、招标文件、客户数据、专利数
据、财务数据、成本及价格数据、人事数据、Know-how等任何营业秘密、工程数
据。
4.本条所定保密义务,于乙方离职后仍为有效。
5.乙方如有违反本条规定,愿赔偿甲方一切损失及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二、适法性保证:
乙方保证执行甲方业务时所使用之数据及情报,皆系透过合法管道取得,并无侵害他
人权利情事。如有违反,致甲方或第三人遭受损害,乙方应负完全之损害赔偿责任。
三、智慧财产权等归属
乙方任职期间如有任何研发、设计与创作,其智能财产权及所有权均归甲方所有,乙
方不得为任何形式之利用及处分。
四、兼职暨竞业禁止原则:
乙方任职甲方期间不得从事任何兼职行为,任职期间或离职后六个月内,非经甲方事
前同意,不得为自己或其它任何第三人之利益,参与或经营与甲方业务相关之事业活
动,或为其它任何与乙方业务相关之竞业行为。如有违反,乙方应赔偿甲方相当于离
职前六个月全薪之违约金。
五、数据文件之返还:乙方离职时,应将甲方文件数据,无条件全数返还予甲方,并配合
办理移交。
六、本准则所称之高阶经理人,适用于本公司经理人(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副总经
理及相当等级者、财务部门处长、会计部门处长、以及其它有为公司管理事务及签名
权利之处长);其目的在于防制不当行为并促进:
1.诚实及合乎道德之行为,包含个人与其职务发生利益冲突时,为合乎伦理之处理。
2.信息之保密处理。
3.公平对待公司客户、供货商、员工,及合法对待竞争对手。
4.保护公司之资产以期有效运用。
5.遵守政府法令规章,包括防止内线交易相关法令。
七、避免图私利之机会:当公司有获利机会时,高阶经理人有责任维护及增加公司所能获
取之正当合法利益,并应避免:
1.透过使用公司财产、信息或藉由职务之便而获取私利或有图私利之机会。
2.与公司竞争。

八、保守营业机密: 高阶经理人对于公司本身或涉及客户之信息,除经授权或法律许可者
外,应负有保密义务。应保密的信息包括所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或泄漏之后对公
司或客户有损害之未公开信息。

九、从事公平之交易: 本公司系以卓越之经营与服务致力于市场竞争,不以使用非法或不
道德之手段获取成效;高阶经理人应公平对待公司客户、员工,及合法对待竞争对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0 01:34:56

 发表于200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转贴zhang网友在我的留言板提出意见:
我基本支持你的观点,你所说的确是实情,在企业即使建立了交流群,效果也不会太好。不同企业或不认识的人(不再同一企业)之间到有可能进行交流,但是核心技术肯定会保密的。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0 01:34:56

 发表于200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4

漫谈台湾企业界知识管理概念
1.首先要说明的是,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知识管理?因为知识管理是需要耗费公司成本的,
公司投入的资源必须考虑所能得到的效益,而这通常也是最难的部分,这就依决策者的
长瞻性眼光而定了。
2.一般管理人应该知道,知识管理可以缩短新人训练或转调人员的学习曲线,降低重复犯
错的机率,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产品的产出及提升研发速度。
3.企业最重要的是,保存并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所以真正需要管理及发展的知识是企业
的核心能力,并非为了管理企业的能力。
4.一般先明确本身企业的核心能力之后,就要开始促动组织学习的文化,将组织促动成学
习型组织。建立学习社群以促动组织的学习的气氛,企业常见的正式做法有成立跨厂
(部门)技术委员会。而非正式的做法通常是由读书会或成立主题式实务社群。
5.接下来才是知识数据库的建立,但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0 01:34:57

 发表于2006-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
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到,知识将取代机器设备、资金、原料或劳工,成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换言之,企业不再是以所谓土地、设备、厂房等实体资本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无形资产及知识创造的价值将是决胜的关键,而在企业中所谓的无形资产及知识创造的机制,就是一般所称的智慧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 )。
「网景(Netscape)这家1700万美元、员工仅50人的公司,在股票上市的头一日,收盘价格就让它的身价窜到30亿美元。而8亿美元身价的微软公司(Microsoft)在Windows 95操作系统问世之时,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使得它比克赖斯勒和波音都更有价值。很明显,这些公司的真正价值无法用传统的会计衡量准则来决定,它们的价值并非建立在砖头和胶泥,或甚至存货上,而是建立另一个看不见的资产之上,那就是智慧资本。」
智慧资本是什么?它可以是「商誉」,或是一家公司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大致来说,智慧资本可以有两个形式:一是人力资本:融合了知识、技术、革新,还有公司个别员工掌握自己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公司的价值、文化,以及哲学;一是结构资本:硬件、软件、专利、商标,还有其它一切支持员工生产力的组织化能力,以及顾客资本――公司和关键顾客未来的关系。
  向网友推荐由史都华(Thomas A. Stewart)于1997所著之『智慧资本』一书,该书清晰务实的解说智慧资本的观念与意涵,可以让大家体会到企业的成功之钥。也由于智慧资本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实务上的应用需求亦日渐殷切,然而,由于智慧资本其无形的本质,在观念上尚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上遭逢许多的瓶颈,另外2002年史都华的『知识炼金术-活用智慧资产为企业谋利』一书,即是以更系统化、更深入的方式来探讨智慧资本的内涵与组成元素、智能资本的管理及智慧资本的衡量等如何应用于企业上的策略。
  史都华认为藉由更有效率地管理知识,企业便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财富,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四个实用的步骤,包括如何定义企业竞争中知识战场的样貌、如何管理产业内的知识资产、如何发展智能资本的策略,以及如何有效的管理知识的方法。此外,作者亦对许多盛行于二十世纪的企业经营基本议题提供其不同的观点,包括「企业的存在理由」、「应该如何组织企业」、以及「应该如何酬赏员工」等。
  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不仅企业经营需要新的思考,产业的发展亦需要有新的视野,近年来,在寻求更便宜的生产因素的动机驱动下,台湾大部分的产业皆向大陆移动,以信息硬件产业为例,2001年台湾厂商大陆生产之产值比例为38%,2003年则达63%,此一产值移转的现象是否代表企业的能力移转?台湾产业是否就此空洞化? 事实上我们认为,不论从企业经营或者产业发展来观察,智慧资本的有效掌握皆是关键的议题,尤其此一无形资产比传统的生产因素更能为组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且速度更快,因此企业对智慧资本不仅有深入了解的必要,更需要进一步掌握智慧资本,才能在新时代中掌握致胜的先机 

奖励  荣誉分+20    

  • 奖励于 2006-05-20 06:55:30

 发表于2006-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1

以下是引用dkyl在2006-5-20 10:44:00的发言: 知识管理绝对不同于培训、与终身学习也不是一个概念。...
知识管理≠管理知识
支持企

奖励      

  • 奖励于 2006-05-21 01:00:01

6424194

香港 其他 | 其它专业

7 关注

9 粉丝

137 发帖

92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