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软件进行结构建模计算分析时,楼板可以在建模中设置为降板,如图1所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降板对于结构整体建模计算都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对梁、柱、墙等配筋没有任何影响。中梁刚度放大系数确定时,软件还是会按照正常情况考虑楼板对于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如果设计中存在降板情况,导致梁板是底面平齐,此时可以人为设置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为1进行后续计算及分析。
在软件中如果设置了错层楼板,实际软件计算时仅仅对于楼板设计有影响,楼板设计中对于这种错层处的楼板,软件默认为边界条件为简支进行楼板计算。如图2 所示。
高层楼梯外墙为剪力墙,该墙无层的概念,稳定性怎么考虑?
对于剪力墙的稳定验算,PKPM程序按照高规的要求,自动根据墙肢的支承条件分为两边支承、三边支承以及四边支承三类验算情况,进行墙肢计算长度系数β的判断,计算完毕后,SATWE后处理构件信息中程序会明确输出该剪力墙墙肢的支承条件以及计算长度系数β的数值,方便用户进行判断以及核算。
单片独立墙肢程序按两边支承板计算,相当于默认墙顶底均有楼板约束,取β等于1.0进行验算,如图3所示。
对于T形、L行、槽型和工字型剪力墙的翼缘以及T形剪力墙的腹板程序均按三边支承计算,当β值小于0.25时,取0.25,如图4所示。
对槽型和工字型剪力墙的腹板,采用四边支承板计算;当β值小于0.2时,取0.2,如图5所示。
由于规范中规定当剪力墙翼缘截面高度或腹板截面高度与翼缘截面厚度之和小于截面厚度的2倍和800mm时,宜采用惯性矩算法计算剪力墙整体稳定,satwe程序为避免出现遗漏,所有剪力墙墙肢均进行惯性矩算法验算,仅当验算墙肢连接比其本身长度更大的长墙时不使用。当使用惯性矩算法时,程序将验算墙肢和与其相连的墙肢、边框柱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其两个主轴方向的惯性矩,取两个方向的较小值进行验算,如下图6所示。
对于跃层的剪力墙,程序在默认计算时并不能考虑这种跃层效应,设计中需要设计师进行补充计算。遵循以下稳定验算的流程:
第一,在“墙补充验算”下选择“墙稳定验算”中的“立面选墙”,选择需要稳定计算的墙肢,输入起始层和终止层号,如图7所示,这样就选出了对应的该部位的1-4层墙肢的范围内的墙体。
第二,选择“墙稳定验算”中的“选定范围”,选择稳定计算的墙肢,选择后的墙肢高亮显示,如图8所示。
图8 选择需要稳定验算墙肢的范围
第三,选择“墙稳定验算”中的“约束指定”,指定墙肢约束边界条件,如图9所示。
图9 指定稳定验算墙肢的约束类型
第三,计算完毕之后,可以查看文本结果,如图10所示为该墙肢稳定验算的结果。
梁刚度放大系数程序默认按照2010规范取,平时设计无特殊情况是否可以按照这样取?
一般在设计中,按照高规或混凝土规范确定混凝土梁的放大系数都是可行的。但是高规中的混凝土梁放大系数是1.3-2.0的范围,这就导致设计师在设计中只能大概估计,比如取中梁刚度系数为2,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为1.5。这种情况不能反映板厚的不同、不能反映跨度的不同,也不能反映梁高的不同,因此,通常在设计中一般建议按照混凝土规范2010规范取值即可,如图11所示。但按混凝土规范计算时也可能存在计算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大于2,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计算的刚度系数过大,建议设计师对计算的刚度系数大于2的混凝土梁手动修改混凝土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2,如图12所示,计算的梁刚度系数为2.05,修改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