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程 智能京张
世界上首次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的
京张高铁
近日刷爆朋友圈
网友们纷纷留言
太科幻!
太震撼!
今天小编就带你
走到“科幻大片”的幕后
提取京张高铁智能建造DNA
揭秘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
“黑科技”和“神操作”
是如何实现的?
-
01
-
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
京张高铁从北京北到张家口南,全程200多公里,50多分钟车程,途经清河站、八达岭长城站、太子城站等车站。
在同一个起点和终点
一百多年前
詹天佑主持了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
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一百年后的今天
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
京张高铁
要在这条历史之路上
开世界智能铁路之先河
这是一场意义深刻的历史对话
想当年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
全中国也找不到一台
新式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
现如今
从蓝图到建成
在京张高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
实现信息全记录
推行精细化施工
盾构机、架桥机等巨型“变形金刚”和
BIM、可视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
一大批“黑科技”得到普遍应用
-
02
-
清华园隧道
从北京北站引出后
京张高铁就钻进了清华园隧道
整个隧道穿过近90条城市管道线路
借助“天佑号”盾构机的力量
既保护了历史遗迹
同时不打扰城市生活
“天佑号”又准又稳
实际上就是一台智能机器人
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
功效比传统施工方法提高8到10倍
3个月可掘进完成1000多米
“天佑号”盾构机外观
盾构机上搭载了
几千个传感器
具有感知、修正和自动调节功能
设备状况、地下工况等数据
经互联网同步传送至
千公里之外的南京
在那儿
盾构专家24小时
提供远程监控和技术服务
“天佑号”盾构机内部构造
-
03
-
八达岭长城站
全长12.01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
穿越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
是京张高铁的重点工程和控制性工程
这条隧道与地面的距离
最浅处只有4米
最深处却有432米
新八达岭隧道明挖段施工现场
隧道内的八达岭长城站
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
轨道距离地面102米
建成后将成为
世界最大最深的高铁站
长城站剖透视图
车站候车、乘降功能
还有新风、消防、避险系统一应俱全
88个洞管、开挖的最大断面
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在长城脚下“动土”
没两把刷子怎么行?
建设者们运用
基于人机定位系统的先进组织管理
实现全方位多通道安全快速作业
采用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的先进技术
消除了工程建设
对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眨眼的功夫
“复兴号”就穿越了“人字坡”
这在百年前可是要爬78分钟的
未来
这里将成为
登上长城最炫最酷的路线
-
04
-
官厅水库特大桥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官厅水库
是北京的备用水源
全长9077.89米的
官厅水库特大桥
工程量相当庞大
可是每块“积木”有1850吨重
相当于5列高铁列车重量的总和
正在建设中的官厅水库特大桥
水上施工可没有“凌波微步”
架桥神器的神奇臂力
让横梁滴水不沾地越过近千米的水面
就是为了保护每滴水
激不激动?
厉不厉害?
过不过瘾?
还没看够?
厉害了
我的京张高铁
2019年
等你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