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

发表于2018-12-21     892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177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

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高度也一次次被刷新

如果把40年来
中国城市的摩天楼连成一体
那就是一个庞大的纪念场
一个世界级的奇观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

1979年
上海开建“国产”摩天大楼

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年,91.5米的上海宾馆开建,四年后的1983年8月27日建成,开业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和副市长阮崇武出席了典礼。宾馆第23层、当时上海最高的餐厅“望海楼”上,挂出一幅对联:“八百里山河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2
上海宾馆 

这幅对联口气颇大,当时,上海宾馆并非中国最高的建筑——高117米的广州白云宾馆才是。但上海人民的心情可以理解,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整整49年,“上海第一高楼”的桂冠都属于国际饭店。这座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美式装饰主义风格的建筑,落成于1934年,高83.8米。(1955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大厦鎏金钢塔五角星塔尖离地高度为110.4米,但建筑主体的结构标高仅为66.3米)。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3
国际饭店

上海宾馆比国际饭店高了7.7米,更重要的是,上海宾馆完全由上海本土的设计院设计和建筑公司施工完成,除了茶色玻璃,所有的材料和设备全部是国产。总设计师汪定曾早年留学伊利诺伊大学,做了一辈子的建筑师,在上海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像曹杨新村,上海体育馆等,但老爷子自述最喜欢的作品,就是上海宾馆。

不过,上海宾馆并没有在“上海第一高楼”的位置上停留多久,两年不到,1985年5月,107米高的联谊大厦落成,联谊由沪港合资建造,港方投资商为冯景禧的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联谊大厦是国内第一座高层涉外商务办公楼,上海第一代的外企白领,就在这里诞生。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4
1991年航拍的联谊大厦。超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是其最大的特色,这开创了国内大型建筑使用玻璃幕墙的先河

联谊大厦还是上海第一幢超过100米的大楼——《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82年)定义的“超高层建筑”。在它落成的那一年,中国境内100米以上的高楼,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如今,这个数字是2561栋。国际惯称超过500英尺(152米)的建筑为摩天大楼,按这个标准,中国目前有1807座摩天楼,坐落在77个城市中,其中88%都建造于2000年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珠三角曾是造楼明星

如果我们把这40年来摩天大楼建设的时间轴放到一张图上,大致可以看出越来越快的节奏: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5
中国每年新建摩天楼数量及高度

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包括台湾地区,但尚未回归的港澳除外)新增6座摩天楼;1990到1999,中国(包括回归后的港澳,以及台湾地区,下同)新增136座;2000年到2010年,新增了560座,2010年至今,新增1040座。

改革开放之初的地区造楼明星是珠三角地区。早在1976年,广州就落成了中国第一个100米以上的高楼白云宾馆。这幢高117米的建筑为文革期间硕果仅存的出口贸易交易会广交会而建。1972年开建,1976年建成当年,逢“四人帮”倒台,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6
白云宾馆

珠三角不仅有高度,还有速度:160米、53层楼高的深圳国贸大厦,建造一开始7天一层,后来越建越快,到了30楼以上,进度达到了三天一层,最快是两天半一层。“三天一层楼”的新闻上了新闻联播,“深圳速度”传遍中国。

1984年,国贸大厦封顶,8年后的一个春天,邓小平来到这里,在53层的旋转餐厅听取了深圳市委负责人的汇报,并和省市负责人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这是邓小平到深圳后第一次有系统、有重点的谈话。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7
深圳国贸大厦发展对比。(左图为上世纪80年代资料图片)

多年后,《人民日报》一篇回忆文章的标题就是:《深圳国贸大厦:“神话”诞生的地方》。虽然,国贸大厦在“中国第一高楼”的位置上仅坚持了两年多,就让位于1987年封顶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高165.3米),但作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见证者,国贸大厦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一段历史的印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上海再次起飞

真正的全国性摩天大楼竞争在上世纪90年代到来。

1990年,位于北京朝阳区呼家楼的京广中心竣工,以208米的高度位列中国第一、亚洲第三。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登上京广中心后挥毫题写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此后几年,“中国第一高楼”称号更迭迅速,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几次易主。1996年深圳信兴广场大厦——也被称为地王大厦落成,高384米,成为亚洲第一高楼。同年内,广州中信广场就以390米的高度取而代之。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8

也是在这一个十年,上海再次起飞。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自开发开放的那一天起,便把座标定位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高起点上。1993年批准的《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采纳了中英法意日五国著名规划设计师的意见,规划了三幢超高层建筑作为黄浦江畔的新地标,也就是今天的“三件套”。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9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幢高楼金茂大厦立项时志存高远:“为迎接21世纪而构思,为发展知识经济而设计,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建造”(人民日报,1999)。

全球100多个设计方案参与了这场世纪竞标,美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SOM和约翰·波特曼公司,以及日本的日建公司进入决赛。其中日建的方案备受瞩目:大楼通体由蓝色的玻璃幕墙覆盖,如一座蓝水晶。但方案遭到评委中唯一的日本专家黑川纪章的否定,他认为日建的方案可以放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就是没有中国和上海的影子”。

最后,美国SOM事务所提交的方案拔得头筹。设计师亚德里安·史密斯和江欢成从中国传统建筑“宝塔”中吸取了灵感,设计了金茂大厦的八角形外型——“8”也是金茂的密码,金茂两个字各为8画,楼高88层,位于世纪大道88号。金茂的外壳则采用了玻璃和钢材质,寓意让历史面向未来,中国融入世界。连建设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上海建工集团联合法国、日本、中国香港三家公司总承包,其技术、设备、材料、工艺等无不是来自世界各国。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0
金茂大厦内景

为了确保金茂大厦按时开工,1080户居民被要求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动迁,陆家嘴街道为此翻印了1000多本《动迁政策指南》,派出干部,挨家挨户地分送上门。结果这1000多户动迁居民没有一户是“钉子户”,大家自觉地搬到了相对偏僻的杨高路、源深路地段的临时过渡房。

1998年,金茂大厦落成。420.5米的高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直到今天,她还是上海第三高的摩天大楼。

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总结说,国贸大厦和金茂大厦分别展示着两地开发开放的特点:“深圳速度”和“浦东高度”。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1
上海,2001年9月5日

2000—2010年
摩天大楼大跃进的十年

21世纪的最初十年,一个名词开始流行——CBD,全称为中央商务区。

北上广各自建设了三大中央商务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京中央商务区,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其他城市自然不甘人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珠海横琴新区中央商务区、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2

而摩天大楼是CBD的标配。

第一梯队是上海、广州、深圳。但在中国内地,金茂大厦“第一高楼”的地位,仍无楼可挑战。直到2008年,一街之隔的环球金融中心封顶,492米的高度,再次刷新“第一”。

项目由日本森大厦集团联合日本36家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综合商社以及日本政府的海外协力基金共同投资,计划把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垂直庭院城市”的集大成者——即把住宅、办公、酒店、医疗等多种功能集合在高楼中,并用绿色的广场、庭园和步道串连整个空间。“垂直城市”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但环球金融中心更进一步,希望塑造“摩天大楼上的田园风光”。

不过,上海的目标显然不止于城市空间上的创新。参与了环球金融中心项目谈判的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安德后来向解放日报的记者回忆,“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上海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其商业意义已让位于功能意义,而它对陆家嘴成为全国金融贸易中心的作用又高于陆家嘴本身建设的作用。”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3
透过环球金融中心鸟瞰浦东

环球金融中心造了整整11年。1997年,刚打下地基不久,亚洲金融危机就来了,直到2003年,森大厦才重启了项目,原来设计的466米已经不是世界最高,森大厦决定将大楼的高度增加到492米。

森大厦聘请了美国结构设计事务所赖思理·罗伯逊公司,创始人罗伯逊恰巧是纽约世贸双子塔的结构设计者,9·11事件使他必须考虑除地震、台风以外的非自然因素的威胁,为此,环球金融中心原先的建筑比例和设备配置几乎需要全部更改。

又花了5年时间,环球金融中心才终于建成,当中还有个小插曲,设计图公开后引发了一场“风水”风波,最后楼顶圆洞被改成了梯形,凭此形象,环球金融中心被老百姓戏称为“开瓶器”。

环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前,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高楼是台北的101大楼,算上天线为509米,但论主体高度,环球金融中心要比101大楼高12米。到底谁更高,这个问题争论日久,似乎至今没有令双方信服的答案。

上海,2008年8月28日

“垂直城市”对土地的高效利用、摩天大楼景观的壮观性等因素,吸引了中国的众多城市。虽然上海保持住了全国第一的高度,但广州天河CBD才是中国内地超高建筑最密集的地方,2008年封顶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高439米,次年封顶的“小蛮腰”广州电视塔总高度600米。

这个十年也是中国摩天大楼大跃进的十年。2000年中国共有245座超过150米的摩天楼,2010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41座,60%都建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座城市。

出于各种原因,北京没有像香港、上海这样高密度的高楼群,但胜在个体造型奇特,例如“大裤衩”(央视大楼)被人津津乐道。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4
央视大楼

2014年
中国建成第一个600米以上建筑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2008年11月29日,上海中心“静静开工”了。现场“不闻往日工程开工时打桩机的隆隆作响声,只见5台钻孔灌注桩打桩机静静钻孔作业”(解放日报,2008)。

这时距1993年的规划已有15年。按照规划,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旁边的Z3-2地块还要再建一座超高层建筑,三栋大楼组成一个“品”字型。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5

上海中心是“品”字的最后一角,也是最高一角。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比环球金融中心高140米。经过多轮比选,美国Gensler公司的设计方案最终中标:大楼的横断面类似一个三角形,以顺时针方向向上旋转并一直延伸到顶端,宛如一条盘旋升腾的巨龙。

上海中心的设计师马溯曾说,陆家嘴的三栋超高建筑,分别象征过去、现在和未来。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6
俯瞰上海中心

巧合的是,上海中心开工之年,适逢环球金融中心竣工。2008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北京开了奥运会,次贷危机在全球爆发……而今回头看,这个时间点,正是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2014年8月,上海中心封顶,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超过600米以上的建筑,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也是在2014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国家。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7
从左至右: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8
1978-2018浦东天际线的长成

截止目前,上海中心仍然是中国第一高楼。超过其高度的造楼计划不时传出,纵观公开报道中规划与在建的超过600米的摩天大楼,没有一座在一线城市,未来中国最高的十栋摩天楼一线城市只占得三席。

当然,600米以上的摩天楼没那么好造,能否按照最初规划高度封顶仍充满了变数。

比如长沙的“天空城市”,2013年远大集团在长沙市望城区回龙村举行了该项目的奠基仪式,宣布用7个月时间建成828米高的“世界第一高楼”。三年后,基坑已成了一片鱼塘。武汉绿地中心主塔楼2011年动工时规划636米,但受制于武汉天河机场净空保护区限高要求,这一项目许可高度为455米。而曾经传出拟建729米的苏州中南中心,在规划公示时建筑高度为598米……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19

在更低一点的300米-600米的高度,一些三线城市也加入到追逐摩天大楼的阵营中:如柳州的地王大厦、常州的现代传媒中心等。甚至连“中华第一村”的江阴华西村,也建成了高328米的龙希大酒店。

重庆目前已建成116座摩天楼,超过广州,挤进“第一梯队”。在已封顶、正在建设的431座摩天楼中,77%建在非一线城市:沈阳34座,武汉27座,重庆22座,南宁28座……

这背后是席卷中国大地的城市化,近10年来,中国的城镇人口从6.07亿增加到8.13亿,净增2.05亿,相当于英国、德国和法国三个国家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到城市。

40年来
每一幢楼都有着一个时代故事

潮流如海浪,一波又一波。30年前,摩天楼建设的热潮从美国大城市向新兴经济体转移;1998年,从吉隆坡双峰塔开始,世界第一高就转移到了亚洲;而今天,中国一线城市的容量正在饱和,“消费下沉”的同时,“造楼”的主战场也在逐渐下沉。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20

但在全世界,摩天大楼热已经走向消退,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纷纷开始限制楼的高度,而越来越多考虑街区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人文主义色彩。

实际上,早在上海中心规划设计时,就不再强调建筑高度上的“第一”,不然的话,作为后发项目,完全有时间在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时,把超越“哈利法塔”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21

2018年11月,习近平来到位于上海中心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视察。新华社的稿件中写道: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多次到陆家嘴地区实地调研,亲自研究陆家嘴地区规划,亲自审定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方案,推动相关工作,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为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绿色,智慧、人文……这三个词语没有一个和高度相关,很少有人知道上海中心其他的“第一“:首个同时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三星级标准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金级认证的摩天楼 ;首次在超高层建筑全建设过程采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首次在超高层安装了14万平方米的柔性幕墙,并采用两层独立幕墙设计,比传统建筑式样节省32%的建筑材料……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_22
上海中心混凝土一次浇筑总量达到了6万立方。

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中说:摩天楼是一种“自体的纪念碑”(auto-monument)。按照这个说法,如果把40年来中国城市的摩天楼连成一体,那就是一个庞大的纪念场,一个世界级的奇观。不过,似乎很难把中国的城市,等同于纽约“曼哈顿主义”的简单复制,每一幢楼,其实都有着一个时代故事

就像40年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一样,中国城市的面貌变化,也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逻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是在对传统的传承和对未来的连接中,逐渐创造了自己的传说,并形成了各富特色的城市意象。
但这是一场远远没有结束的攀登,接下来的考验,是在现实的高度之上,再如何前行。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互联网,原始出处不详,其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结构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12-21   |  只看该作者      

2

40年摩天大楼追逐史

yuanyuan996

山东 潍坊 | 结构设计

13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