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出来干活图啥?光赚钱养家糊口还不够,还得安安全全地回家,才能过好日子!”
大声说这话的人叫张继朋,是电力施工工地上的一名工作负责人,大家都管他叫“老张”。
今天老张为啥如此生气?
真想长出“第三只眼”
原来是因为同乡的小李在上工时,安全帽的帽带没有系好,被老张看到了。
叔,我错了。
可得注意,你要是出了事,我怎么跟你家里交代?
叔,我以后记住了,安全最重要!
干了20多年工程的老张对那些因为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疏忽大意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恨之入骨。但繁多的细节问题又让他感到防不胜防。
“要是能多长出一只眼睛帮我时刻盯着现场施工情况就好了!”老张自言自语道。
这一幕,恰巧被电力公司来进行安全检查的安全巡检组景震看到。
“老张,你不是想多长一双眼睛来帮你看工地嘛?这下你的愿望要实现了。”
“我们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安全监控系统,它将能很好地解决你说的问题。不过要是被这双‘眼睛’发现了安全问题,你们的工地可就得吃‘牌’喽!”
听到景震这么说,身为施工负责人的老张不由地有些尴尬。但仔细想想:这是好事,没有什么能比安全更重要了。
“这第三只眼睛究竟是什么神器,真想尽快领教下!”
“第三只眼”好用吗?
2017年的一天,景震像往常一样来到老张的工地开展安全检查。但这次他的安全帽上和手里多了一样东西。
“这就是第三只眼——我们单位刚开发出来的施工安全e管控系统的终端设备。”
景震拿出一个小物件解释起来:“它和单位的安全监控室联网。你们工地上的任何情况,我们都能随时看得清清楚楚。另外,它配套的APP软件可以上传每天的施工信息。”
听完景震的讲解,老张彻底晕了。
“用这东西太麻烦了,尤其是那个手机APP,每天在工作前都要登录,还要把工作票、人员信息、图片都上传到系统里……”
老张看着APP中作业指导书的提示信息皱起了眉头,这和他以往的工作习惯完全不一样。
多年来,老张只需在作业前填写工作票,向工人们告知工作任务和存在的危险点就可以了。
可要是用上这只“眼睛”,所有材料都还要上传一遍,那他的工作量就会成倍地增加了。
于是,老张苦笑着对景震说:“你给我的这双‘眼睛’也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方便、好用嘛!”
“每天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是不是有些太耽误时间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做肯定有效果,你要相信这第三只眼。”景震坚持道。
虽然心里抵触这种“麻烦”的新玩意,但老张还是每天硬着头皮坚持使用这套系统。久而久之,这成为了他的日常工作习惯。
“人在做、它在看”
有一天,老张的工地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他们一到现场就开始检查消防安全工器具、有限空间作业设备等安全生产防护器具的准备情况,还问了老张很多安全施工问题。
原来,老张得知他们是电力公司安排来开展“飞行检查”的。突然的检查搞得老张有点不知所措。
后来,老张和景震的聊天中了解到了情况。
他们谁都不通知,怎么知道我们施工现场的位置呢?
这就是第三只眼睛的功劳啊!通过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定位所有施工现场的位置信息。
老张听着景震说的话,脑门上渗出汗珠。他心里对自己工地的安全情况还是存有余悸的。
果然,没过多久,老张担忧的情况还是出现了。
一周后,景震又来到老张的工地,还给老张带来了一张“蓝票”,要求工程现场立即整改。
原来,老张工地上的安全工器具和消防设备没有按要求摆放,被第三只眼的实时视频连线看到了。
有视频截图为证,老张无法辩解,只好接下了“蓝票”,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这次事件,老张虽是被处罚了,但他还是庆幸自己的工地没有出现“黄票”和“红票”这样的严重问题,并且对这只“眼睛”渐渐佩服起来。
“这个安全e管控够厉害的,这不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嘛!”老张伸出大拇指赞叹道。
来源:国网故事汇
中国 | 岩土工程
7 关注
999+ 粉丝
833 发帖
10 荣誉分
∨
简介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