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地灾隐患 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引关注

发表于2013-09-03     546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90  

摘要:8月14日台风“尤特”在粤西登陆,并在全省引发大范围持续强降雨以来,地质灾害这只“冷血魔头”在各地频繁作恶,不仅破坏公路、推倒民房,而且直接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大量的隐患点一旦被台风暴雨激活,很可能在局部地区引起连锁反应,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降服地灾这只“冷血魔头”,成为了当前广东地质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由703、756地质大队实施的惠州虎头山特大型地灾治理项目现场


   实际上,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广东属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调查掌握的地灾隐患点就多达10025处,威胁总人口37.6万人,潜在经济损失77.6亿元。而根据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尤特”肆虐期间,全省每天均有上千个地灾隐患点处于随时被唤醒的状态,最多时一天达到2689个。
   大量的隐患点一旦被台风暴雨激活,很可能在局部地区引起连锁反应,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降服地灾这只“冷血魔头”,成为了当前广东地质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防灾不力减灾必难
   最近,台风暴雨在全省各地频繁引起突发性地质灾害,然而,各地政府和群众防范和避让及时,把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效地降到了最低。而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先进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省地质局的专家看来,对付地灾这只“大恶魔”,再先进的武器也比不上提前做好预防避让措施,唯有尽力做好防范,才能最有效地减少伤害和损失。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从“尤特”登陆前的8月13日开始,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便不断向全省各地的防灾减灾系统及社会各界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预警。预警内容不仅包括对涉及的地区进行分级风险提示,而且针对全省每一个有可能发生地灾的隐患点逐一进行预警通知,具体到灾害名称、预警等级、灾害类型、规模等级、危害程度。
   我省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到底是如何设计和运作的呢?南方日报将以佛山为例为读者详解。 
   该重力仪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地灾治理等领域。     
   系统三方配合环环相扣
   佛山是全国最早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地级市,也是目前建设运行得最好的一个。佛山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包括三个部分:地质灾害监测、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
   这三个系统是如何分工协调起到相应作用的呢?
   以防控台风过后的地质灾害为例。佛山首先会委托地质局等防灾减灾技术部门对全市的地质灾害展开一个基础性的调研,事前划分好地质灾害的等级。接着会设立相关的监测点,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异常情况和区域降雨情况进行监测,并每天将监测而来的数据通过已经建立好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预报结果。这些信息最后通过网站、电视台新闻、电台广播和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
   以往台风过后,位于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群众总是要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全面地对城市进行监控并及时发布信息,群众和有关部门的心也就亮堂了很多。而全面、及时和准确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信息,也成为有效扼住地灾防控治理咽喉的关键。
   当然,再好的预警系统也是由人来操作的,并且,整个系统的最末梢都由一个个监测员组成。目前,整个佛山市已设置52处重点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所有19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开展群测群防监测。专业监测主要依靠专业仪器,群测群防则以驻地群众为主。系统内三部分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自系统构建和运行以来,佛山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
   信息处理GIS成新秀
   
对于佛山地区而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内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将监测到的信息及时处理并向社会公众发布。这相当于计算机的编码,地质灾害的信息处理则将各监测点采集而来的琐碎、零散、表象化的信息处理成综合、详细、有明确指向性的数据。
   而整个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则是地理技术的新秀——GIS。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于地质灾害的预警跟踪,并不仅仅是限于地质灾害前兆现象以及活动过程,同时还包括对各种动力因素的观测,比如降水、潮位、地应力,等等。对综合能力的要求给了GIS大展身手的可能。
   佛山市基于GIS系统,建立起了灾害数据查询系统、气象数据查询分析、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
   8月16日,台风“尤特”开始给佛山带来强降雨。正是在GIS信息处理系统的协助下,18日9时,市气象局和市国土规划局联合公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将24小时内的南海区西樵西岸、西樵镇、狮山镇、大沥镇、里水镇,顺德区龙江镇,高明区荷城街道等地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等级确定为三级,做好了预警防范工作。
   行动力24小时内编制不定期报告
   预警发生后,各地政府、部门和群众会根据预警的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譬如,被列入一级预警区,意味着风险很高,必须马上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二级预警区也意味着风险高,必须暂停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加强24小时检查、巡查,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发现异常情况采取临时避让措施,撤离受威胁群众。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而列入三级风险预警的地区也有较高风险;四级预警代表有一定风险。
   如何让整个地质灾害防控系统真正发挥作用?除了有先进的技术做依托,有完整的系统来支撑外,最后还是要落到具体的执行能力上。为此,佛山市形成了一套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讲求的是全面、准确、迅速。
   在这个应急系统的规范下,当监测过程中发现灾情险情或接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报告后,所在区监测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发生地核实,并上报预警中心负责人,预警中心负责人视险情大小在1小时内速报至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调查处置完成后,监测负责人在24小时内编制不定期报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同各有关部门进行灾后处理和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级别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物探技术
   决定防控能力大小

   对于一些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危害较大的安全隐患点来说,光有预警预报还不行,必须依靠过硬的技术和能力来预防。
   省地质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地灾防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控制气象变化所带来的地质问题。如何运用先进的物探技术,在防治地质灾害发挥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是一个更值得探讨的命题。在这一方面,广东物探大队作出了积极的实践。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物探大队能在地质治理中发挥威力,离不开两件法宝。
   法宝一:管波探测法
   管波探测法是在钻孔中利用“管波”这种物理弹性波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灾害地质体的最新孔中物探方法之一。管波探测法由物探大队自主研发,拥有专利权。
   当相互接触的两种介质一种是流体,另一种是固体时,流体的振动会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附近产生沿界面传播的界面波,它被称作广义的瑞利波。在液体填充的孔内及孔壁上,瑞利波沿孔的轴向传播,则称为管波。管波探测法正是利用管波的这种传播特性对孔中桩位的岩溶等灾害地质体进行探测的。
   在石灰岩地区,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管波探测法可在桩位中的一个超前钻孔中开展工作,即可探明以钻孔为中心、半径为半波长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程度,探测范围直径在1.5米至2.5米之间。
   法宝二:跨孔弹性波CT法
   类似于医学CT方法,跨孔地震技术经常用作高精度孔间地层成像探测,在第一个孔内发射器发射地震波到达第二个孔内后被检波器接收,数据传输到地震记录仪中保存以后处理分析,把地震波传播路径叠加后成像。该技术可测定低速软弱夹层土的剪切波速度值,这点在岩土工程中非常有意义,对于分析和解决高速公路路面坍陷很有帮助,该项技术大有作为。
   以技术为抓手,广东省物探大队频频在地质灾害后的降损、公路治理方面表现出不凡的成绩。据悉,2003年-2012年的10年间,该队承担了多项重大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工作,共完成各类大大小小的地灾项目452项,占该队整体项目的12%。
   面对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治理、减损、增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突显,而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的合作、防控系统的升级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所有城市预防地质灾害的护身符。
   不可忽视的
   常规地灾治理技术

   据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介绍,在地灾治理实践中,常规技术的交叉和综合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削方减载
   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稳定的岩土体。对推动式滑坡,在上部主滑地段减荷,常起到根治滑坡的效果,对其它性质滑坡,在主滑地段减荷也能起到减小下滑力的作用。具体治理上常采用部分削方减载的措施,分级放坡。清除表层松散物质,提高滑坡稳定性系数。 
   排水疏导
   产生滑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内因一般起着控制作用,但外因往往加剧了滑坡运动,在产生滑坡的自然外因中,降雨和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是最大的外因,有一种说法叫“治坡先治水”。排水工程应使其尽量做到排泄地表水和疏导地下水。
   固腰
   主要是指坡体加固,当前广泛采用岩土锚固技术,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工程技术,其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护脚
   护脚即为抗滑工程措施,主要采用抗滑挡土墙及抗滑桩型式。其优点是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尤其对由于斜坡体因前缘崩塌而引起的大规模滑坡,会起到良好的整治效果。
   纵向复合治理型
   在实际工程中,单纯采取某一种治理手段难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一般均采用复合的支挡型,较为普遍的是“削坡减载+坡体加固”,对于更复杂的情况,采用“削坡减载+坡体加固+抗滑桩”的纵从复合型,纵从复合型受力机制较为复杂,当前主要采用滑坡推力分担的简化计算模型。


 


 

来源:新华网

地灾隐患 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引关注-筑龙岩土

筑龙岩土

最新岩土工程行业动态剖析,精品工程案例分享,热门岩土工程专业技术探讨。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岩土或者zhulongyt,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筑龙岩土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岩土工程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6-06-21   |  只看该作者      

2

成为了当前广东地质工作者的头等大事。

ymccau

中国  | 路桥市政

630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403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