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技术论文_岩土工程图片
岩土工程学术文献及期刊论文等资料,欢迎下载和上传相关资料。
  • 29719成员
  • 38510主题
  • 38413回复
  • 0热度
  • 0周热度
  • 0月热度
  • 0总热度

了解更多

今日主题:0    今日回复:0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5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对由Sherbrooke块状取土器、挪威的54 mm标准活塞取土器和日本的75 mm标准活塞取土器所取得的土样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压缩和固结等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块状土样的质量明显优于活塞土样, 且土样扰动对低塑性粘土的影响很大。详...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60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在固结过程中,利用可以测量孔压井在固结完成后可进行渗透试验的GDS先进固结试验系统对饱和的萧山软粘土进行一维固结试验,得到了压缩指数和渗透指数,利用非线性理论进行计算井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固...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7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利用粘土原状土、重塑土和固化剂固-1加固的粘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其渗透系数变化的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该试验的研究结果对于饱和粘土的加固和深基坑止水帷幕的设置有指导意义。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95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针对分散性粘土遇水分散流失的不良性质,应用碎块、针孔、双比重计、孔隙水可溶盐和交换性钠质量分数5种试验方法,研究了西安市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粘土心墙土料的分散性。研究认为,土料大部分属于非分散性粘土,少部分属于分散性...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01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在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内建立了岩土材料的正变异性损伤塑性辆合宏观唯象本构理论.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6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通过对陕西省洛惠渠五洞简易盾构法施工现场取样试验,在对试验得出的QI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假定弹性部分的唯一性关系,把应力空间的加载函数转化为应变空间的加载函数,根据II yushin公设提出了黄土的应变...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91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由于流变特性的影响,饱和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加载速率有关。应变速率对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通常采用应变率参数(应变速率增长lO倍下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增长率)来反映。国外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个参数为8%~2O%,而...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5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在充分考虑应力的矢量特性基础上,通过将应力矢量的作用效应分解为球应力作用效应与应力比矢量(偏应力矢量与球应力之比)作用效应的叠加,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适用于无枯性土在平面应变和三维条件下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同...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66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土结构性是土最为内在的根本特性之一,土结构性对土的动、静特性有显著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国内外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结构性对土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展望土结构性动力特性研究方向。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0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对目前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进展做了简要概述,提出了结合机理性研究与宏观唯象方法的系统化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该方法产生的哲学意义及其优越性。认为该方法体现了科学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由正问题到反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它...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2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对岩土本构模型建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化作了综述,并对几种经典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建立岩土本构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当前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讨论,同时指出了建立各向异性和渗流一应力...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06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岩土本构模型识别是反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智能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其研究。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本构模型智能识别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可能方向:本构模型的神经网络逼近:本构模型的神经网络描述; 模型类内进化识别...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3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按照广义塑性力学原理,以前人试验结果为依据,首次提出应力洛德角方向上剪切屈服面的数学表达式,并建立土体的三屈服面模型。结合数值算例,设计多种计算方案.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各...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62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本文将加筋复合土体视为一种近视的横观各向同性体, 引入摩擦等效附加应力的概念来模拟土与加筋体之间复杂的界面作用, 充分考虑复合土体的各向异性以及土工合成材料的受力变形特点,得到一个加筋复合土体的本构关系,在不同的受...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56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以往的土体材料本构模型基本上没有考虑结构性这一最为根本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在回顾与评价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典塑性理论,提出了一个可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土体本构模型,分析验证了这一模型的合理性,指出了模型的适用条件。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62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岩土类摩擦型材料的极限状态线限制了岩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范围.岩土体应力状态靠近极限状态线时,岩土体塑性剪切变形越来越大,趋于破坏;而离开极限状态线时,结果刚好相反.这是岩土次生各向异性的一种反映。从岩土类材料极限...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3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探讨了应用BP网络识别岩土材料本构关系的可行性,用BP网络的最大误差学习算法对岩土材料本构关系进行了自适应辨别:研究表明,BP网络能充分体现岩土材料的非线性关系,具有较高的求解能力。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7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针对岩土类材料本构关系复杂的情况,采用BP网络建立了其本构模型,并从神经网络隐层的本质特征出发,对样本数据(应力和应变信息)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特征抽取,以确定隐层节点数目.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具有较直...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76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介绍一个用于流动液化变形分析的临界状态砂土模型.该模型的参量与应力和材料状态无关,模型能自动处理材料因过程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状态变化.对于一种或几种类似的土,参量一经率定,不论材料初始处在松的可液化状态还是紧的剪胀...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  

午夜默默 发表于2008-11-17 80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随着寒区经济发展及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冻土蠕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冻土单轴流变试验结果分析,用非线性牛顿体替代线性牛顿体,从而对西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冻土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方程;并利用...

最新回复:至尊无上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