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

发表于2016-01-11     2088人浏览     3人跟帖     总热度:1304  


1月8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京沪高铁到底创造了哪些伟大的成就,又有哪些为京沪高铁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呢?一起来看看吧!向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作者致敬!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_1


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建成,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380)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搭建了我国高铁自主创新平台,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高端产业链,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京沪高铁于2011年正式开通运营,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度,已累计发送旅客2.97亿人次,客运量逐年攀升,由2011年日均13.2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日均32万人次,项目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占世界60%左右,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中国高速铁路,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绿色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_2

京沪高铁“牛”在哪里?
“一座高铁技术博物馆”
为什么京沪高铁能得特等奖?科技创新水平真的“国际先进”吗?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如此解析: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技术难度和复杂性、特殊性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

2013年2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认为“全线运营安全稳定,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地保持在相关规定指标的最优水平,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近20年来,铁路部门组织设计施工、装备制造、铁路运输、高校、科研院所等行业内外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在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检测验证技术、技术发展和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何华武列数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科技创新。

基础设施方面,创立了高速、深水、大跨、六线长江大桥等复杂结构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了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和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构建了多种交通方式高效协调运行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技术,建立了大张力接触网体系,研制了高强高导接触线,形成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造标准体系和成套技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创下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的“三大一高”四项第一,在2012年6 月10 日召开的第29 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被授予国际桥梁界影响最大的乔治?理查德森大奖。

高速动车组方面, 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CRH380A,提出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突破了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长编组双弓受流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整车设计-制造-验证-评估-优化成套技术,大幅提升了重大装备创新能力,形成了高速列车技术标准。2010年12月3日,CRH380A在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至蚌埠间,创造了运营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

列控系统方面攻克了列车高速运行情况下车地信息可靠传输、列车运行安全控制、与不同列控制式线路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实现了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集成创新。

系统检测验证及系统集成方面实现了全线持续时速350公里等级的系统检测验证,形成了高速铁路完备的动态验收技术标准及系统集成方法,首次开展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的综合试验,研究与探索了更高速度车-线-桥-网系统耦合作用规律及各系统的适应性。

高铁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方面建立了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国高铁技术、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的重大创新,构建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引领着中国大规模、高标准高铁网的建设。通过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得到了初步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_3

超级工程科技京沪高铁“英雄谱”
集体篇
(排名顺序引用自官方文件)

1中国铁路总公司



单位贡献: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主导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的科技攻关、标准研制、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的系统创新。打造了我国铁路现代化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链,实现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推动了我国和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全面组织了工程建设;参与组织了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工作,参与了基础设施设计方案优化;对高速铁路固定设施、移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验证;组织了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总体设计单位,承担北京至徐州段(除通信、信号、电气化和黄河特大桥外)各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参与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主持制定总体设计原则,提出总体研究方法和总体设计思路,研究了轨道、桥梁、路基、隧道、精测、环保、防灾安全监控和养护维修等关键技术。

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是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总体设计单位。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关键技术创新。开展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的综合试验研究,研究与探索了更高速度车-线-桥-网系统耦合作用规律及各系统的适应性。参与编制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标准体系。

5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单位贡献: 在京沪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段,首次开展了9大类57项、大规模、多专业融合的时速380公里等级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研究,首次获取了时速380~420公里无砟轨道结构、路基、桥梁结构动力性能及动车组隧道交会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变化规律,首次开展了持续时速350~385公里全面系统检测验证。

6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中,主要承担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的勘测、设计、科研等相关工作。

7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通信信号信息专业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核心系统供货和施工安装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创新了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测试、施工、验收技术标准,研制了无线闭塞中心、CTCS-3级车载设备、列控中心设备、临时限速设备等核心设备。

8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开展了动车组系统集成、铝合金车体、转向架、空气动力学、牵引传动与辅助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及综合试验等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与创新。所开发研制的新一代350km/h速度等级动车组,持续运营速度350km/h,最高运营速度380km/h,主要性能指标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填补了多项专项技术空白。

9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开展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与创新。完成了新一代350km/h速度等级动车组(CRH380BL/CL)设计、试制、型式试验和运用考核试验。实现了低阻力流线头型、优良的车体振动模态、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大承载高安全性转向架、先进的隔声减振技术、强动力绿色牵引系统、主动控制低气流扰动双弓受流技术等技术创新。

10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单位,主持完成了时速380公里接触网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强高导接触线。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接触网计算平台,打破了高速铁路建设必须依赖国外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局面。

11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和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跨度桥梁。中铁大桥局集团作为大桥主要承建单位。

12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铁土建四标段285.74km的施工任务(施工里程DK665+100~DK950+039),参与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综合试验研究工作。 建设期间,积极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

13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段施工。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积极转换和推广科研成果,研究创新了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有效提高了工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4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五标段的施工。开展了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对铺轨机组机械及液压系统进行了创新改造,提出了闪光焊接的质量控制优化措施及铝热焊接头焊后正火处理工艺,提出了道岔铺设的轨温范围,研制了基于GPRS的钢轨温度和位移自动监测设备等。

15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二标段的施工。开展了济南黄河特大桥大跨刚性梁柔性拱拼装架设综合施工技术研究、无砟轨道板预制及铺设关键技术研究、板式无砟道岔施工技术研究、德州东站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及改良土路基填筑关键技术研究等30余项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

16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北京至沧州段桥梁桩基试验、李窑路基松软土地基CFG桩加固试验;为桥梁桩基与松软土地基CFG桩设计优化以及建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承建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一标段施工。针对工程特点和难点,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108米中承式钢箱拱非对称转体施工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

17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土建六标段施工。参与了系杆拱等复杂结构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技术创新。

18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电力电气化系统集成承包单位,负责电力电气化设备供应、施工安装、调试试验任务。研发了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其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土建工程施工。参与了复杂结构桥梁施工技术、软土松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创新。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复杂地质条件开展了京沪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理论、路基加固、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承担了京沪高铁正线DK238+470-DK285+903范围土建工程、天津西站、北京南站站场及相关联络线走行线的施工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系统研究并实践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大型客站现代化交通枢纽建造技术、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复杂技术条件下地基加固及基础施工技术、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技术。

21上海铁路局

单位贡献: 参与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造技术研究;参与组织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综合试验研究工作;参与了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技术研究,成果在其他高铁线路联调联试工作中推广应用;承担了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段设备的运营维护和运输组织管理。

22济南铁路局

单位贡献: 组织了京沪高铁济南局管段联调联试工作,参加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京沪高铁联调联试的特点及要求,建立了行车、施工和确保安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针对联调联试11项安全关键点,落实“七防五加强一确认”制度,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确保各项工作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保证了京沪高铁按期开通运营。

23北京铁路局

单位贡献: 参与了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技术研究,成果在其他高铁线路联调联试工作中推广应用。高质量完成了京沪高铁(北京局管内)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制定了完备详尽的试验实施方案,创新解决了试验中各类大量疑难问题。

24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 开展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项目研制。突破了速度提升、节能环保、舒适度和可靠性等系统技术难题,提出了通过采取功率提升、降低运行阻力、高速双弓受流、转向架悬挂系统及结构优化等措施,实现动车组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目标的技术路线、工程化方案,完成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工程设计和样车研制,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制造能力。

25北京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 参与了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建立了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案例库和互联互通测试序列,构建了互联互通仿真和测试平台,完成了不同技术平台CTCS-3级列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测试;提出了适应高速切换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动态仿真测试方法。开展了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26西南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 参与组织了高速列车重大装备研制技术创新。围绕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整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与优化、高速列车运行动力学参数在线监测与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提出了高速列车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建成了目前世界上速度最高、功能最多、技术最先进的600km/h高速列车台架试验台,实现了高速列车运行模拟、整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与优化;构建了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研究实验平台,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的在线监测,支撑了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研制与安全运行。

27中南大学

单位贡献: 参与了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包括列车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速度、线间距、车体宽度、附面层厚度的理论关系式,列车外形参数与列车空气阻力、升力、交会压力波的理论关系式,成为京沪高铁建设复线间距和安全退避距离确定、列车空气动力外形和结构设计、隧道空气动力学参数优化与确定等的理论基础。突破500km/h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技术,机器视觉高速列车阻力动模型测试技术。

28石家庄铁道大学

单位贡献: 参与多项京沪高速铁路建造和运营适应性监测技术项目研究、试验和成果推广工作。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适应复杂工况的2×450T提梁机和900T整孔双线箱梁双轮轨式系列提梁机及技术。探索了高速铁路线下基础设施状态监测的实现途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北京段)检测技术研究。

2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单位贡献: 为满足京沪高铁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需求,建立了高速列车气动性能、气动噪声评估和优化设计技术;提出了利用高压空气驱动高速列车模型平台建设思路,成功搭建了最高实验速度500公里/小时、缩比1:8、双向运行的大型动模型实验平台。

30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全面承担了京沪高铁CHR380A/AL型动车组核心电气系统装备的开发,涵盖了牵引系统、网络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 根据动车组的牵引性能要求,开发了采用基于3300V/1500A IGBT的牵引变流器,为高速列车提供核心动力。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_4

个人篇
(排名顺序引用自官方文件)

1何华武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并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总体设计,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技术方案,时速380公里等级综合试验,以及开通运营的检测、验证等技术攻关、研究确定和工程实践。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8年,国家科学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排名第4(2008-J-221-0-01-R4);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1(2010-J-254-1-01-R1);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排名第1(2012-J-254-1-01-R1)。

2卢春房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和铁路科技工作主管负责人,全面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创建和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成功运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创立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科学管理体系,组织京沪高速铁路综合试验。

3蔡庆华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技术路线研究和工程实践,创新了京沪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主导创新了Q420qE新钢种、深水大跨桥梁建造、路基沉降控制、无砟轨道施工、四电工程、运营管理等一批关键技术。

4赵国堂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公司原总工程师,主持并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研究确定了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解决了设计与建造技术难题。

5郑健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国家铁路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铁路大型客站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参与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创新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排名第7(2008-J-221-0-01-R07);2009,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排名第2(2009-J-254-2-02-R02);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排名第2(2012-J-254-1-01-R02);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排名第1(2013-J-22101-2-02-R01)。

6李志义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路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常务副指挥长,组织了项目建设,开展了工程技术创新,在深水大跨桥梁和特殊结构桥梁建造、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等多个方面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大力推行了标准化建设管理模式。

7刘学文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南京指挥部指挥长,参与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关键技术创新和工程建设。

8孙树礼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并参与京沪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研究新理念和方法,创新地确定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技术路线。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排名第58(2008-J-221-0-01-R58);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排名第3(2012-J-254-1-01-R03)。

9王玉泽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京沪高速铁路桥上板式及道岔梁结构设计、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参与编制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规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10康熊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主持开展时速380公里等级京沪高铁综合试验研究,主持构建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试验技术平台;创新铁路试验检测分析评估技术,有效评价京沪高铁系统安全性和舒适性;主持编写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排名第4(2008-J-223-1-02-R04);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客运专线钢轨成套技术及应用,排名第2(2009-J-254-2-01-R02);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排名第8(2012-J-254-1-01-R08)。

11高宗余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济南黄河大桥技术总负责人,三主桁结构、铁路整体钢桥面、板桁组合钢桁梁新结构的主要策划者和主要负责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排名第1(2013-J-22102-1-01-R01)。

12江明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研制了无线闭塞中心、CTCS-3级车载设备、列控中心设备、临时限速设备等CTCS-3级列控系统核心设备,建立了CTCS-3级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和国内最大规模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工程实验室。

13程先东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京沪高铁站后系统集成技术、关键装备配置、联调联试等方案,为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参与建立运营管理体系和设备检测维护技术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

14徐海锋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苏州指挥部指挥长,参与组织了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建设。

15尤忠涛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蚌埠指挥部指挥长,参与和组织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


16马云双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新一代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CRH380AL)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在流线型头型、气密强度与气密性、振动模态、高速转向架等9个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17赵明花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了新一代350km/h速度等级动车组研制开发工作。研制的CRH380BL/CL动车组达到了京沪高铁运营要求;掌握了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高速列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18姜春林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了牵引供电技术平台和时速380公里接触网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

19李树德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铁三院京沪高速铁路技术负责人,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决策。研究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参与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研究,审定京徐段线路走向方案和引入枢纽方案。

20郭志勇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研究了京沪高铁超长高架线路上桥上板式无缝道岔、道岔梁及桥梁结构设计,解决了高速铁路超长高架线路上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变形协调性难题。

21王澜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京沪高铁系统检测验证试验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系统精调和功能优化;创新检测验证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实现京沪高铁时速350公里等级持续运行系统检测验证试验;参编了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客运专线钢轨成套技术及应用,排名第5(2009-J-254-2-01-R05);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速铁路关键基础设施综合检测及评估技术,排名第7(已公示)。

22张志辉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构建了时速350公里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实施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一体化,攻克了不同控制模式、不同时速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控制模式、复杂枢纽列控模式等诸多技术难题。

23易伦雄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技术负责人,三主桁结构、铁路整体钢桥面、板桁组合钢桁梁新结构、Q420qE新型桥梁钢应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跨度铁路桥梁钢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排名第3(2011-J-215-2-03-R03)。

24文武松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技术研究与实施,科研专题规划、桥型方案论证、科技成果验收与推广;主持大桥大型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审查,并组织实施。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排名第9(2002-J-221-1-01-R09)

25高治双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四标段建设和技术研究。

26杨忠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建设施工。研究创新了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27李海鉴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京沪高铁土建工程JHTJ-5标段关键技术方案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

28李昌宁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主持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二标段技术研究和实践。

29杜嘉俊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土建工程一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参加了北京至沧州段桥梁桩基试验、松软土地基CFG桩加固试验以及全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等工作,组织攻克了复杂结构桥梁等施工难题。

30安爱军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京沪高铁土建六标技术工作,解决了136座特殊结构桥梁及“三角区”、并行段、阳澄湖段桥梁施工技术难题。

31韦国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高速铁路接触网导线及其配套零部件研发及其工程应用;创新了接触网检测试验方法;创新了供电系统建管合一的新模式。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安全运行检测技术与应用》,排名第7(2012-J-254-2-02-R07)。

32郝又猛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京沪高铁南京土建工程二标段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参与了复杂结构桥梁施工技术、软土松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创新。

33孙福洋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京沪高铁天津西站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参与研究了超长高架桥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完成现代化交通枢纽客站规划建造“大型车站过渡”技术的研发。

34王峰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组织了京沪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和实践,创建和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综合检测验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

35李光林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济南铁路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负责京沪高铁济南局管段联调联试组织工作;组织优化京沪高铁引入济南站方案;组织了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站复合地基站场路基沉降试验研究。

36刘波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北京铁路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研究制定了整套北京铁路局京沪高速铁路行车技术规章管理体系,全面主持了京沪高铁北京南至德州东间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组织解决了大量试验中疑难问题,保障了京沪高铁的顺利开通和安全有序运营。

37孙帮成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组织完成了动车组系统总体设计,攻克了高速动车组牵引、制动、双弓受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38宁滨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制订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顶层标准规范,为建立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攻克了不同列控制式线路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国内唯一独立第三方的互联互通仿真和测试平台,保证了京沪高速铁路与其它不同列控制式高铁的互联互通。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排名第1(2012-J-254-2-01-R01);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高速运行下车载信号控制安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2(2009-J-220-2-04-R02)。

39张卫华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了基于车线、流固、弓网耦合的高速列车大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创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研究方法,实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参数设计与优化;发明了全参数轨道空间状态下的高速列车运行模拟方法,实现了整车性能验证与优化。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排名第2(07-1-001-02); 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理论研究与应用,排名第1(2006-J-223-2-01-R01);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排名第2(2009-J-254-1-01-R02)。

40田红旗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开展了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列车气动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方法,研制了试验装置,提出了高速动车隧道内气动效应缓解措施。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及外形、结构设计方法,排名第1(J-223-2-01-R01);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速列车气动特性、撞击安全动模型试验系统及应用,排名第1(2004-J-223-2-02-R01);2010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排名第1(20104234-J1-014-R01);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排名第47(2008-J-221-0-01-R47)。

41赵维刚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构建了京沪高铁基础设施监测技术体系和系统架构,并开发了嵌入式终端及在线处理方法,为京沪高铁基础设施运用状态监测和适应性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42杨国伟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了京沪新一代时速350公里系列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创建和完善了我国高速列车头型、车体、各种整流装置部件的气动设计技术,建立了围绕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体系。

43荣智林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CRH380A/AL动车组牵引系统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牵引系统、网络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的设计、验证及应用,针对多项关键技术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

44张涵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完成京徐段土建工程技术攻关,研究解决了重大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接口设计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建工程建造等关键技术。编制了各阶段总体设计方案,协调解决勘察、设计、建设相关技术难题。

45靖仕元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开展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段设计和长大桥梁、高架车站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及道岔设计研究。

46姚建伟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实施时速380公里等级京沪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研究,探索更高速度高速铁路车-线-桥-网耦合作用规律;创新高速列车横向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试验技术。

47宋晓风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京沪高铁四电集成通信信号项目经理,主持构建了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测试、验收技术标准,攻克了列车运行安全控制、与采用其他列控制式线路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排名第7(2006-J-223-2-03-R07)

48梁建英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新一代时速350公里的设计研发和动车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主要解决了CRH380AL动车组的总体技术指标确定、系统接口关系确定、重量控制等技术难点和模型车制造确认以及样车工程化设计、试制、试验等定型工作。

49李军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承担了新一代350km/h动车组产品研制工作。研制的CRH380BL/CL动车组满足了京沪高铁运输需求。

50王悦明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高速动车组试验项目经理,主持完成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究和型式试验;完成时速380公里等级综合试验研究,构建先进科学的动车组检测验证技术平台,评价了动车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上面列出的这些名字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而在京沪高铁的建设过程中,还有更多一线工作者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汗水,共同创造了京沪高铁的奇迹,向每一位京沪高铁工作者致敬!

++++++++++++++++++技术资料精选++++++++++++++++++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1
如果您没有筑龙币,您也可以用您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积累
联系QQ:3260849788,投稿邮箱:3260849788@qq.com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些名字功不可没!-1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路桥市政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6-01-11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2

好长……

 发表于2016-01-11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5

3

厉害了!@京沪高铁 请给楼主广告费,多少你们商量

 发表于2019-04-02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4

都是一群大神,学习榜样

aaaxin

北京 门头沟区 | 路桥市政

999+ 关注

999+ 粉丝

909 发帖

302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