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设计院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发表于2020-02-13     735人浏览     5人跟帖     总热度:357  

设计院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微信图片_20200213095337

有位网友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设计院工作感受,只针对我工作过的设计院,但其他类型的设计院了解到的差不多类似,对于一个小兵来讲,设计院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单纯”(就是画图)。


设计院的出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咱们这行的职业规划,已经在设计院内工作的人和正在找设计院工作的人,我觉得不少人很少想这个问题,因为就目前而言,只要辛苦工作,有活干,还是有不少设计院的收入尚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设计院画图真的有点“磨人”,虽然这行非常看重经验,但实际上创造性不强,每天工作内容套路大体相同,大家是照着专家制定的规范去工作,很多人被磨的失去了棱角和激情,有些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虽然人生变数是非常多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我觉得任何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职业规划。


从宏观上讲,个人认为建筑土木行业必然在未来紧缩,直观的感受就是找设计院工作难,招人少,降薪,甚至裁人和一些设计院倒闭。未来会不会有转机,我一个行业菜鸟,不负责任的说并不看好。行业需求人少,必然导致这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应减少,这需要一个过程,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那么这个过程中多余的新人和已经从业的老员工怎么办,我想有一部分人只能被迫转行甚至失业。


从设计院开始起步的从业者角度,我认为未来的路线是。


1、转行


越早越好,越年轻越好,越一无所有的时候越好。


2、事业编/公务员


尤其公务员,估计未来生活上至少是中产阶级。


3、坚持设计院路线


设计人不可能一辈子高效画图的,40岁之后要想保持住甚至超越一个成熟设计人的收入,甚至说的吓人点保住工作不失业,只有做上领导。要么身处在大院发展超越老员工和同事,熬到老前辈退休自己上位;要么在大院中锻炼到技术成熟,去小型设计院做个领导。我发现目前一些民营或者小型挂靠或分院的前辈大体走的是第二条路,但他们那个年代可是行业的黄金期,小型设计院遍地开花,所以第二条路行得通,但现在看来这条路在未来会很难,新人在设计院发展大体会走第一条路线了。


4、转甲方


工作这短时间感觉到设计院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选这条路,大概是设计院工作5年左右去甲方做相关专业的工作,也有的人从设计院去了甲方后觉得不适应又回到设计,对于现在刚入行设计的人来说,未来5年后甲方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5、转施工


从设计院出发选择这条路的少之又少,不了解。


6、创业,开设计院等行业相关公司


大环境不景气下很难,说到这条我们机电专业真是悲剧,也许未来会出现一批专门从事机电业务的事务所,如果谁开了设计院记得找我们悲剧的机电专业同胞去当负责人- -。


7、个体


包括不想再画图的,行业里被淘汰的,有志做个小买卖的人最后可能走这条路。甚至在二十多年后,从事底层体力劳动的人里面估计大概会有一部分当年的画图匠。


以上是大概能想到的各种情况了,有人提到考证,证是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自身的价值,可以起到短时间增加收入的作用,本质上与提升技术水平等价,证明自身一定的技术水平,但对职业轨迹起不到本质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国家政策法规造成了这个证的核心价值,并且现在可以看到随着市场变化,政府政策也在变化,证有是最好的,可能未来会变成必须的,但绝对不是有了就高枕无忧,也许在未来这个证变成了从业证,届时考试难度降低,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国家对企业的规定,有证对于找工作大概等于四六级,少数骨干加上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才是老板最需要的。不过,目前来看,在这行混是一定要尽力拿证的,至少在未来应该可以保住饭碗,而且当下还可以靠这个赚一笔不小的收入,你懂得。在工程行业里,设计院的人习惯把技术至上,确实画的多赚得多,但即使在设计院,赚的多的人,大部分虽然是技术出身,却不是因为专业技术而迈入赚的多的行列(除了总工)。


如今进设计院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一般的单位招应届生都要研究生起步(这方面建筑专业同学好很多),在我看来只是因为行业不行用这个去强行筛选掉一部分人,读过研究生的同学去了设计院大概能体会研究生对于设计院工作的用处大不大,尤其是某些专业。一线工作的前辈们在短短二十年间把我们的大中国建立如此繁华也没有几个是硕士出身。硕士本职研究和创造跟设计院的实用科学完全两个路子。家里有关系一样普本上路。设计院工作三年出来一般比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水平要强得多。未来这行竞争加剧,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同时最好锻炼和掌握一些其他技术或者能力,我觉得这是必要的,而这点很多设计院的同胞可能因为太忙容易忽略,貌似也是传统行业从业者的通病,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关心不足,就像20多年前老国企里的员工对市场经济的到来茫然不知。想想万一哪天不行,除了画图,自己还能做什么。国家已经延迟退休,刚入这行距离退休还有30多年呢,未来会有多大变化,it对各个传统行业的渗透和冲击目前已经很显著了,这真是个既让人震惊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智能化自动化大概是未来趋势,只不过现在对土木行业影响还不多,不过5年,10年,15年后呢,总之在这个行业内生存,得有一定危机感,在设计院里靠画图赚的钵满盆盈的日子大概不会再来了。


以上是这位同志对设计院的看法,其实在知乎这个平台,不止是设计院这个行业的人在劝退,其他行业的人也劝退。例如什么机械设计,电商专业,会计,程序开发等等都在发牢骚,劝新人不要入行,这是为什么呢?


有位网友这样回答,很有意思,你认同吗?欢迎留言讨论,下面看看回答者的原文


作者:iFortune

来源;知乎


我觉得核心原因是:因为中国(很多行业及领域)“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年的路”。这导致了两个后果:


第一、很多行业剩下的“70年”可能“无路可走”(很多行业及领域,兴起腾飞到饱和萎缩的周期,远短于个人的职业生涯长度,甚至出现“18岁高考进了热门专业,25岁找工作却举步维艰”的黑色幽默)


第二、各行各业的“野蛮生长”、财富效应,极大拉高了大家的期望值。参照系不是常规的,平常心便成了奢侈品——这可以说是一种全社会层面的“幸存者偏差”。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条件相仿的两个人,仅仅相差几年毕业,可能就业机遇、财富机遇就有天壤之别,对于很多人而言,斯情斯境,心态很难平衡。


以工业化、城市化的底盘——基建和能源为例。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36.22%,高速公路里16000公里;全社会用电量13556亿度,全国发电装机31932万kW,其中水电装机7935万kW瓦。——水电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可开发量锁死,干一个少一个,一百年开发完,与用三倍的人在三十年时间开发完,从最终的成果看可能没本质区别——但后一种选择,必然坑一大批从业者/毕业生:路走完了,是不是就无路可走?(其他行业可能没有这种“资源锁死”的特征,但原理相同)


而经过2019年发展,到了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平均每年提高1.29个百分点;高速公路15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7000公里(每年新增接近日本全国的里程);发电装机201066万千瓦(并且最近几年仍然以每年10000+万kW的速度在增长),水电装机35640万千瓦(全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量是4亿千瓦,开发程度已达89%,并且白鹤滩等巨型电站将在两三年内投产,届时分分钟100%)。


短短十几年时间,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化国家,横空出世。而对于相关专业(土木、电气等“传统工科”代表性专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机会和上升空间。尤其是对于98年扩招前后的一代人而言。毕业的时候恰逢01年入世、“野蛮生长”的起点,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空间摆在眼前;而在他们之前,不管是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人口存量,还是各单位的规模体量,都比较小,上升通道上的阻碍,也寥寥无几。很多央企大院,21世纪头几年,每年新进人员数量,有八九十年代每年进人数量的5~10倍(当然四万亿之后这个数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导致很多单位现在异常“拥挤”,广大青年职工普遍上升无望,长期打杂干苦力,怨气冲天)。而收入方面,大量的TOP设计院,零几年的时候,骨干员工就有30~50万收入,一两年就一套房的比比皆是。


除了建设类“增量”逻辑的行业,运营类单位从业者也有类似的机遇。大量的新建电厂(以及其他需要技术人员运维的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投运,一张白纸,敞开怀抱吸纳各路英才,工作机会、升职机会显得异常丰饶。短短几年就成为核心业务骨干,再干个几年到新开的分舵当领导,这种故事屡见不鲜。


问题是,需求端不会无限高速增长的,野蛮生长到了一定的阈值,就会饱和,或者,提前换挡变速进入新常态,进入小碎步式的缓慢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大致是主流发达国家(不算地广人稀或小国寡民的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人均电力装机(1.436kW/人)、人均高速公路(1.07公里/万人)之类,却远高于这个比例,某种意义上算是“超前发展”了。


目前,人均电力装机方面,日本是2.33kW/人,韩国是2.15kW/人,德国是2.51kW/人,法国是1.95kW/人,英国是1.46kW/人,意大利1.89kW/人,西班牙2.27kW/人(电力装机的数据来源于IndexMundi,取值是2016年,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类数据大致稳定),哪怕是人均数据最高的德国,中国也达到了57%(人均GDP只有德国的20%多点),中国甚至已经非常接近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取其中和中国国情最接近的日韩两国为对标(人多地少,工业占比相对高,2018年韩国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只比中国低5个百分点,日本的数据也远高于欧美国家),两国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均电力装机是2.28kW;按照现有速度,考虑到中国人口平衡点在即,大概12年左右就可以达到东亚发达社会的饱和点。


而高速公路方面,中国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甚至已经远超日韩(0.7~0.8公里/万人);而达到德国(世界上最先建设高速公路的国度)这样欧洲顶级发达国家的水平(2017年是12996km高速,相当于1.57km/万人),也不过需要10年左右。


当然上述的前提,是建立在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发展、中国稳步成为发达社会的基础上,预期偏乐观。若非如此,则相关基建的增速大概率会大大放缓。但无论如何,假设一个年轻人,2012年参加高考,选了985大学的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专业(彼时还算是挺热门的),7年苦读,硕士毕业后加入业内顶尖的设计院,可能会悲催地发现:


自己的职业生涯刚开始,就面临一个远比早毕业十年的师兄师姐拥挤得多的职场,并且:十几年后行业可能萧条到吃了上顿没下顿。


按现有增速,2030~2035年,大致是能源、交通等基建全面饱和的时间点。城市化率到2030年也大概率70%+,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基本到位(当然届时老龄化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也可能让地方政府没有现在这样阔绰,无法大手大脚不计成本地大干快上市政基建了),后续60后婴儿潮一代将进入去世的高峰期,农村留守老人大量减少,以分母下降的方式实现城市化的终极完成(日本70~90年代城市化率停滞二十年,90年代之后经济停滞反而城市化率飙升,就是这种被动的方式)。目前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也和发达国家相仿了,对应的是,建筑设计院普遍性价比严重下降,成为了"劝退"的重灾区。


然而,98年扩招后进入职场的首批大学生,退休也是2040年之后(考虑延迟退休,很可能2045年之后)的事情。


“野蛮生长”时代积累的巨量工程技术人才,注定要在一个快速饱和、长线萎缩、深度内卷、缓慢出清的行业里,度过职业生涯的大半时光,以“帝国的燃料”的形式,成为“基建狂魔”的注脚。


这其实就是该行业中知乎用户所面临的尴尬现状:这个群体的主体,是后“四万亿”时代新入行的小年轻,规模几倍于21世纪初那批入学入行的人——后者早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领导和骨干,并且普遍80后,两者年龄差距较小,后者严重挤压了前者的上升空间。


行业红利没享受过,却又实实在在地见证过;早工作五到十年的同事积累的财富,又是自己一辈子都很难企及的。这种落差感、无力感,每天都活生生地上演,眼睁睁而无法逃避。


泛基建行业,或者说土木类专业,是从热门专业沦为劝退专业的典型,也是特殊国情中的特殊存在。平流缓进、小步慢跑式发展的社会,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短时间内(相对于个人职业生涯长度而言)的巨大反差。而其他那些劝退了N年的老牌冷门专业,又有另外的特殊逻辑


至于电网方向的电气劝退,又是另一回事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电气在知乎里也变成劝退的专业了?


其实中国很多行业/职业/专业的性价比走势,简直就像A股主流指数的K线,“牛短熊长”。短期内迅速拉高,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然后高位震荡,最后长期阴跌。对于泛基建行业整体而言,目前大致处于高位震荡到长期阴跌的过渡期,短期涨涨跌跌、中期原地踏步、持仓市值坐过山车来回摇摆,这种“震仓”,自然让很多人扛不住,要割肉/出货(相当于“劝退”)。当然长期看割肉可能是好事,毕竟“熊不言底”,这个底,可能就像发达国家一样,整个行业在社会上都没啥存在感。行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得跌至少一半以上。前两天刚看一个统计,作为上一代“基建狂魔”的日本(段位比中国高多了,参考“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和《犬与鬼》),大阪大学这种TOP学府的土木类硕士,第一大就业去向,是公务员。


当然,“3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100年的路”不只是中国一家,而是“东亚模式”的普遍路径。所以又有了另一个热门话题: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知乎  作者:土木工程流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室内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2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2

设计院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发表于202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3

设计院的出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咱们这行的职业规划

 发表于202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4

行业需求人少,必然导致这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应减少,这需要一个过程,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果果珊妮

北京 大兴区 | 室内设计

16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999+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