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

发表于2017-05-02     1765人浏览     2人跟帖     总热度:116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王澍老师的代表作一个具有文人气质校园,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院曾经在我高中的时候就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记忆,都说西子湖畔一栋传统结构的现代建筑,有流水穿行在建筑与校园的内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的校园。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
柏拉图阿卡德米学院▲
国美本校似乎在入口的门廊设计有几分神似,估计设计这也追求的是这种境界吧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

憧憬着,憧憬着我就上了大学,记得那一年是我们南下考察就来到了这座美丽的校园。在去年的夏天我又来到了位于转塘的象山校区,内心中的文人情怀彻底被这座校园所征服,那么这期我就从,相地、立意、设计三个方面聊聊我对国美象山校区规划的看法~(本期观点部分借鉴了王欣《如画观法》和王澍《造房子》)

据说一开始建设校园的方案一出来,王澍就和学校的领导开始了校址的考察,用王澍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建造活动的中的“相地”。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
明代造园大师计成▲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5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6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7


古代人最讲究风水,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种迷信活动。其实里面包含着中国最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那就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梳理与平衡,这就是易经中说到的伏羲八卦吧。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8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

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9
九天玄女靓照~

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0

古代人在兴建新的住宅和建筑时都要进行堪舆相地,指导后期的居住以及兴建过程。

我们以象山校区为例试说他的风水关系,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之江区转塘,距离西湖校区约20公里,他围绕一个名叫“象”的小山丘。在自然山水格局里,古人将“背山面水”选为最佳位置,围绕着象山前面还有两条溪流,并且在山的东侧两条溪流汇合在一起最终流入钱塘江,所以对于外围没有进入校园的观察者的视角而言,山的两侧都是“负阴抱阳”的山水佳境,进入这个风水圣地,虽有建筑但建筑的开合和指向都会回应山的走势,也还是去给你营造一种景深式的空间氛围。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1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2

我们仔细来看建筑的布局,山的北侧坡度较大,建筑必须合理退让。山坡南侧坡度较缓和,可以适当增加建筑密度。所以整体的建筑布局就像卫星一样环绕包围着象山。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3

而建筑本身的布局也很有意思,看似散乱,确实精心安排的。如下图,建筑的进退、横侧、缺实……虽然单体观看不知所云,但放在整体的环境当中,就突然变得精致起来了。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4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5

这种平面上的布局像是中国书法的谋篇布局,看是写的是单个的字,但全篇却疏密有致,相互照应。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6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7

就如同象山校区的平面布置一样,看似散落无章法的建筑单体,却一直有着近似的一致性,追求与地形山体朝向的高度契合,整体看去好似一副书法作品。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参天古木始于毫末,书法在平面布局上讲求的章法布局,从某种意义上呼应了校园建筑的谋篇和布局形式,王澍正是从书法研习过程中悟出解决高密度校园建筑的布局要领,用处理书法之间字与字之间关系的方式去与整体的山水轮廓进行匹配和结合。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19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0
▲王澍书法作品

秦观 诗一首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成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1
象山校区的立面的设计和立意主要出自对于中国山水文人画的理解。有很多人读不懂这些所谓的大师建筑,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和了解设计者的立意。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2

进入象山校区这个环境,首先就有一种中国山水画卷的水墨气息,你见不到很多很高的玻璃幕墙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取而代之的是片片黛瓦粉墙,墙上或是爬满生机勃勃的藤萝,或是一些从各地收集来的旧瓦爿和旧的建筑材料。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3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4

整体的建筑都在指向自然,寻求与自然郊野景观的再度融合,追求能够将景观最大化显示在山水中,仿佛将校园的建筑都消隐在这片环境里,欣赏每一处景致都感觉是站在美术馆观看一幅画中国文人的水墨山水画,有远山,有屋舍,有良田,有美池桑竹之属……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5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6

新的校园的整体规划思考来源于设计者内心对于中国园林布局的理解,经过缜密的思索,形成的追求内质的差异化设计,非常贴近北宋文人画的山水布局方式。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7

就拿对于建筑整体布局而言,王澍企图展现多种观察景物的可能,这有点像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的假山,远远望去就觉得没什么高明之处,石头的形态也并不优美,感觉就是拉来了好几车太湖石,随便倾倒了好几堆,要整体感也不如环秀山庄来的直接。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8

狮子林的山水关系曲折复杂,关系并不舒朗,目的是在引导多重游览路径,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观赏点。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29

环秀山庄,在于精妙的咫尺山林的尺度把控,将大小疏密关系处理的非常适宜游览和观赏。

但对于一般看客而言,却更喜欢来回曲折迂回,富于变化的内部道路流线设计,外表就像是象山美院的校园,非常朴素,返璞归真,追求最低干预的自然生境营造,但内部大有乾坤。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0

比如,在建筑学院的瓦做屋面山上,预留着长形座椅,提供远处眺望山水关系的辽阔视角。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1

而你穿过中部的鱼塘,芋田,小溪沿着建筑伸展和指向的地方通过连廊,你会顺着小路一直蜿蜒向上,穿过隈研吾的艺术馆,你会通过狭长的阶梯一直到达对面山上的屋面,这时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画中所讲的:“高远、深远和平远"。

高远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2

深远  顺着折廊台阶拾级而上,眼前的景物层层展开,你能突然寻味道古代中国山水画中描绘的深远。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3

平远  延展开来的景物与建筑体现出平远的意境。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4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5
来回曲折迂回的建筑外折廊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6
站在对面山上面的回望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7

如上图所示,是王澍先生在《造房子》这本随笔集中提到的明代谢时臣的《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谢时臣是明代画家,苏州人,师法吴镇得沈周笔意多变,尤其擅长画水,峰峦叠嶂,江河湖海,笔墨纵横,富有气势。

说到这张画,画中有画,很多没有表现的描绘在你的视线追踪之下,道路的来龙去脉是非常巧妙,且富于变化的,这也给观者留够了遐想的思维空间,构图简洁。

区区一幅画怎样能够给人以丰富多变的视野感受,下部也是离我们最近的部分细致刻画了廊桥与人物关系,给你一种山外观山的感觉;中部  结构变得异常的丰富,室山内观山的视角,让你陶醉于山林的美景中彳亍徜徉,来回游走穿梭,仿佛对于美景流连忘返,依依不舍;上部,一种带有整体格局的回顾与形而上学反思,让整体画的精神与空间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8

整张画的意识突然就在观看者的脑海里形象的建立起来,不再是原本纸质立轴上面的山水笔墨。这种意识是绘画者有意识的巧妙安排的,这也被王澍称作“内山的经验”,我认为就是对于大家视线的合理规划与引导。

这种营造思想的规划运用,被称之为“如画观法”。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1、如画观法讲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尺度表达,在自然面前建筑是次要的主要是空间的营造和原始地脉气氛的保留;
2、如画观法的营造追求最大化的适应人的视觉的和心理上满足和愉悦体验,能与不同观者产生不同共鸣;
3、如画观法的方式在当代文化建筑语汇下,重新寻找中国古人通过山水关系梳理来进行营建的独特方式的经典实践智慧。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39
象山建筑立面园路的穿插关系。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0
教学楼内部的回廊(虽然行走却有不便,但视觉变化更符合美院的气质)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1
象山校区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了之前王澍做世博滕头案例馆,宁波五散房的建筑单体的方式。在建筑学院11号楼的侧立面就运用了对于太湖石的抽象表达。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2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3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4

这种符号的出现是传统景观意识到现代景观观念的一种转变;是由于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才使社会价值观扭曲,人们心中缺乏信仰,对中国文化自身的无知和畏惧,园林景观渐渐消失,这种状态下文化的缺失感愈发严重。王澍正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我们:传统的才是世界的。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5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6

整个校园的营造在设计方面有很强的引申之意,言外之意,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整体规划正式运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这种透视原理,即散点透视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7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8
▲范宽[北宋初]-《雪山萧寺图》

画中山石看似浑然一体,但仔细研究并不符合西方的透视原理,中国的散点透视讲究的是整体的和谐统一。

中国文人的传统处世哲学,完全通过对心中山水格局的布局变化传达出来,层次关系分明,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关于传统价值观的玄妙逻辑,这也正是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之所在;它融入了多种视角下,社会各类人群对于自然观的态度,同时也教会了后人,应该以一种博大的人文哲学情怀,来关照位于我们生活周遭的各种事物,比如人与自然,应以大局的观点和发展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做出可持续的优质景观。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49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50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51

回看国美象山的建筑,传达给我们也许更多的是这种人文精神。
好了,短短的一篇文章肯定无法解释王澍对这件作品的全部理解。顶多是小蚂哥从相地、立意、设计的角度谈了些粗浅的感受,但建筑能让人产生思考本身不就是件挺伟大的事情吗?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52
最后奉上一张我最喜欢的半露天教室,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但能面对着青山绿水上课,很像魏晋时期文人抱膝长啸于山林之间的感觉。

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校园_53
回到题目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一所校园,而校园正是文人辈出之地,在今天浮躁的社会中便是给文人最好的礼物!
注:本文由蚂蚁景观(ID:antsla)友情投稿,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园林景观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7-05-02   |  只看该作者      

2

回到题目用造园的手法来设计一所校园,而校园正是文人辈出之地,在今天浮躁的社会中便是给文人最好的礼物!



 发表于2017-05-11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10

3

太棒了!很有国画韵味!

彭的彭

北京 门头沟区 | 建筑设计

4 关注

0 粉丝

2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