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不仅可以种在家里,长在野外,还可以养在艺术装置中。在这里,它们变化着不同的形态,为生命释义。
所谓装置艺术,是用各种不同的有趣材料来改变一个空间,创造一种视觉体验。而喜欢“拈花惹草”的我们是否想过,植物和装置的组合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不妨和他们一起,感受一番艺术的无限可能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植物装置在艺术的媒介下,打破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界限,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思考空间,让我们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室外装置
______
它们置身于室外,在艺术中长出一片风景。
「大树教堂原生态见证下的幸福」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教堂模式,每一种都有其特色和含义,而新西兰的Barry Cox则用行动告诉我们,教堂不仅可以修建出来,还可以种出来。
Cox说,之前他去欧洲的时候,看见了古老的石头教堂,感觉印象特别深刻,于是就有了用树建教堂的想法。
他的这座“树教堂”和周边的园林花园一起占地1.2公顷,室内能容纳100人就坐,他用了四年时间才把“树教堂”由创意变为现实。
把想法转变成现实并不容易,“从建筑学的角度,你要保证树木的生长比例正确。”Cox使用柔韧度高、分叉较少的赤杨做骨架,树梢部分弯曲合拢组成了房屋的穹顶;红色的麦卢卡科Copper Sheen树则组成了墙体。
Cox自己组装教堂框架,栽种树木,然后等它顺着支架慢慢长出来,最终形成现在的“树教堂”,成为一座充满宗教仪式感的环境装置。
本来这个“树教堂”是Cox凭爱好而造的,但是很多人慕名而来,想在这里举行婚礼庆典。所以现在,这里每周开放两天,预约在这里结婚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Cox说:“我喜欢游客们享受和欣赏我的大树教堂。”
「绿植顶棚悬挂的绿色金字塔」
加拿大短暂而美丽的夏天里,Matthew Soules建筑事务所在温哥华博物馆门前安装起一个临时的植物装置构架,纳凉之余,探讨着人工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构架是一个长条形的开放棚架,棚顶上有260个植草模块,模块上生长的草是白三叶草以及多年生黑麦草。
这个顶棚的实现的方式为:
将种子混合水、木浆、粘合剂(瓜尔豆胶–生物可降解的粘合剂)、特定的种子培养浆;然后喷在绷着10号细线做得铁丝网加上能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工布的金字塔形植草模块上,一半喷白三叶草,一半喷黑麦草。
模块放置30天,进行浇水和施肥,让其生长,最后再将这些模块吊装起来,安置在草坪上,在炎炎夏日中为人们提供荫凉,同时成为一个社交空间。
配套的喷雾器系统在滋润与灌溉植物的同时,也降低小片区的问题,并与LED灯光结合,形成朦胧的梦幻效果。
至于为什么叫“Vermilion Sands”(红砂),乃是建筑师参考1971年出版的JG Ballard所著短片小说集,这本科幻小说集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某个自然与技术杂交的超现实物质上,比如会唱歌的植物和能够被雕塑的云朵。
和科幻小说里的那个世界一样,人们在这样的装置中,实现着自然与科技的无限遐想。
室内装置
______
它们静候于室内,在生长中延伸出一份意味。
「混凝土植株夹缝中的生命」
“Rock Melt”(融岩)是设计师Jamie North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展出的雕塑装置,作品最初灵感来源于生长在建筑夹缝中的植物景观。
装置的核心是六根破损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中心空陷和损坏的部分填满了绿色植物,成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
装置以工业废渣(如煤灰、大理石废料、金属冶炼废渣等)为原料,并结合植物、苔藓等自然产物,是Jamie对建筑与自然、衰败与再生微妙关系的思考。
「人形草本生命的互动」
受到科学解剖和植物插图的启发,巴黎设计师Mathilde Roussel构想出了一个满是青草的人形休闲景观装置——“lives of grass”。
Mathilde以人形长出草隐喻身体或心理不断的成长改变,使用钢筋等结构填充土壤及小麦种子,让时间透过腐朽自然雕塑出它的样貌。
整个装置参考埃及神话中名为Osiris的神祗,它是复活的神祗,代表了复活后的生命,大地重回新绿的意涵:死亡与重生,生生不息。
在多重艺术的表达下,Mathilde探讨了一个生物体的在植物、动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互动。
是艺术装置,更是植物景观,生长中的装置,不仅有着艺术的欣赏价值,还带给我们最富有生命力的想象与思考。
注:来源于夏溪花木市场,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