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深圳城中村,
大家常会想到“一线天”“握手楼”,
可见这里的空间是非常拥挤的。
而所谓的“公共空间”,
多是快速穿行的街巷,
无法让人停下来。
△改造前,玉田社区空地
但这一次,
我们在玉田社区搜寻到了100㎡空地。
在跟村委沟通之后,
城事设计节提出了一个建议:
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轻量改造,
让它被更好地利用起来呢?
△改造后,玉田社区空地
他说:“像我们以前住在通新岭,那里是福利房,没有商业,进去后就是一个围墙。但玉田社区这边很丰富,里面有很多小店,邻里关系特别棒,大家会打招呼。”从另外一点看,这种物理空间上的拥挤,让彼此间的情感更紧密了。他又说到:“我是荔园小学毕业的,(它)和玉田的距离大概在800米。以前玉田旁边的新城市广场有一个酒吧街,无论是什么足球大赛,我们都在那看球。玉田旁边有个叫顺德双皮奶的饭店,也是我经常去的店,还有那边的香辣蟹,都是十几年的老店了。”城中村的烟火气令人着迷,但对比新造的商品房社区,它在功能上的确有缺失,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公共空间的严重不足。
这个空地在玉田社区向东围东来说是最大的,但它也只有100多㎡,而且是窝在里面的。
四栋楼在旁围合,这里就变成了村里最“完整开阔”的一块空地。
为了防止积水倒灌,每个楼出口都有台阶,而由于城中村没有设置公共休憩场所,这些台阶成为了人们休憩、停留的地方。
因为城中村没有快递柜,台阶还承担了快递收纳点的作用。
但堆放快递又会影响正常使用,所以设计团队将四周台阶进行链接,增大台阶使用面积。广场的出口为小学所在地,同时考虑到广场使用人群的种类,因此设计中将部分台阶进行了斜坡处理。轻微的高差能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使得广场也成了一块儿童游玩区。
广场本身已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在不同时间段,大家会自发调节使用场景,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所以这样的状态应该延续下来。在设计初期,设计团队就定下了一个原则,不会在广场中央额外制造新的装置而影响原先小广场"空"的状态带来的活动灵活性。但另外一点,就是广场高耸的空间尺度可以优化,另外就是增强这个区域的识别性。基于这两点,设计师为这里增加了一组悬挑的轻质“顶”。
广场“顶”进一步限定出了场所,加以考虑到该区域光照不足,因此决定在广场上加一个“虚”的顶部构造。
它们通过一个个单元构件组合起来,契合了城中村里每栋楼的含义——正是“每一栋楼一个业主,每一个都是一个boss”,然后通过设计将大家联系起来。设计团队打破了传统定义中“顶”的设计,而是用“线”来构造一个顶部。
同时选用微黄色灯条布置在网架的上方,夜间时可照亮橙红色的透明钢丝线,赋予广场不一样的氛围,为这冰冷的城中孤岛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
对于此设计,设计师表示:“这个东西很巧合,有时候就卡在那里,没想出来,隔那么两三个月可能突然就想通了。”
用线构筑一个曲面,然后将它们置于城市空间中形成一种别样的空间感受。构筑方法选择了单体模块进行拼接,再将拼接成的单元组合成装置。设计中留有遗憾,因未与18与19栋的业主达成意向,调整几次方案并多次尝试沟通仍以失败告终。最后经过村委同意,我们将网架固定在村委的16、17栋楼上,完成了本次设计。
设计师曾冠生说:“其实跟业主做一个项目,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彼此之间有默契,互相欣赏。好的业主可以帮助你提高专业之外的知识。其实不止谈恋爱,我们跟业主一样,共同创造一个孩子出来。”
城中村和一般住宅小区比缺少一些绿植的生命力,但真的种一棵树,阳光不是很好,可能也会死掉。在第一版方案,设计师想让艺术家画一棵树,让场所多一些活力。不过要想有完整的树,就需要在墙面封上一层的部分窗户,会影响通风,就放弃了。△改造前的现场照片
△第一版设想方案,效果图
原本墙面有很多水管、线槽,这其实是城中村一个很特有的现象。
方案二里设计采用彩色线条来创造立体动感图案,希望把立面做得更加有趣、更加立体一点,最后也因为施工定位的高难度而放弃此方案。
△改造前管线交错的立面,分析图
在设计改造中,城事设计节就起到一个链接的作用,将深圳万村、村委、设计师、居民等不同代表聚到一起讨论城中村的未来。在社区营造中,居民给这个项目起了很多名字,包括“太空网络”“DNA双螺旋”“蜘蛛侠网”等等好玩的名字。
其中画井盖活动是设计师最期待的:“我们希望广场本身有更多人可以介入,我们希望这个地方即使我们离开之后,居民会因为场所的改变,更加喜欢、爱护这个场所。”14个井盖由30名小朋友亲自动手,翻新成漂亮的图案。事情虽然小,但是传递出了一种人人参与的精神。城事设计节还在这个“生活的舞台”,组织起一场“消夏居民联欢会”。我们邀请了玉田社区居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委、社区社工和义工,一同参与到这场两小时的活动中。
△消夏居民联欢会,照片
不仅观众,连表演者也来自这里,比如“玉田之声”民乐团、社区太极社,还有来自玉田社区的孩子们。一些孩子们在法国老师Caroline的带领下,用20堂课课余时间一起创作故事、制作皮影并表演出了一部皮影戏《一趟奇妙的旅程》,讲述玉田社区里“家与爱”的故事。以前逢年过节,村里各家常会聚在一起准备材料,制作例如清明仔和茶果的传统食物;但慢慢地这种习俗就没有了,村里的人在变迁,关系也疏远了,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热闹景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舞台”重新拉近距离。
这个100㎡的舞台最终服务于人,带来使用上、交流上和情感上的提升。如果这些愿景能够实现,这就是设计所带来的价值。
△杨虎忽雷太极社,成立一年多还在蓬勃发展的社区太极社城事设计节让故事发生,让设计发声,因为我们一直相信:设计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项目名称:2018 城事设计节|美好玉田 【生活的舞台】设计团队:曾冠生、麦梓韵、傅艺玲、陈芸【墨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