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个有情怀的大招,需要有情怀的思想,有情怀的思想来自有情怀的素材: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思考逻辑、效果图、分析图、总图、排版”等角度,对SOM,BIG,SASAKI的文本进行分析,来研究研究人家憋大招的情怀...
我们选取3公司的3方案,分别为:BIG的NAVY PEAR、SOM的南一、SASAKI的苏州.......
下图,3公司3方案
(其中,1号案例偏建筑,2号案例片城市设计,3号案例偏景观....)
再有情怀的大招也要讲逻辑
从逻辑上分析,三个项目基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项目组织逻辑
BIG单刀直入,图多字少,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SOM不断的在强调自身的理论体系。
SASAKI,算是比较常规化的介绍。
总体讲,BIG的逻辑更为直接,SOM依赖于自身的理论体系,SASAKI比较套路化。
其实,三项目都值得我们学习,并无好坏之分....
有感染力的效果图是憋大招的关键
效果图是抒发情怀最直接的工具,所以三公司的效果图都是有感染力的,只是侧重点稍微不同。但目的都一样,让你产生跳进图纸的冲动.....
BIG的这张效果图强调艺术的感染力
SASAKI的这张图更强调活动
SOM的图比较注重讲设计
一张效果图向读者传递无数信息
将活动去掉后,这张图也失去了活力
评价一张效果图的好坏:除了达到常规要求外,重要的是能讲清设计,并有一定的艺术张力。
有艺术的情怀需要自己去培养锻炼,比如平时多看看一些艺术作品,去留意留意人家表现感染力的方式......
分析图就像变魔术,过程比最后一刻还重要!
憋大招,重点在憋,没有憋的过程就不会有有震撼力的大招。也好比变魔术,刘谦的魔术强就强在过程的渲染。所以画分析图也应强调憋的过程,憋的情怀。恶汉是被一杯杯酒劝倒的,而不是靠蛮力放到的......
BIG的分析图很注重憋的过程..
为了憋一个大招,准备了十五种模式,阅读者也是被以种种模式给说服的
SOM引用杨盖尔的理论,在憋的过程中加了催化剂,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作为媒介,让阅读者产生共鸣..
分析图并不是憋大招前的花拳绣腿,而是发大招前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魂斗罗大招)”.....
总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目前总图效果图的时代已经来临,之所以把效果图加进去也是要强调总图的情怀。这个情怀不是一张简单的技术图纸能表达清楚,需要将额外的艺术情感融合进去....
SOM的总图很多时候都在突出公共空间与道路界面的
Sasaki讲究设计的语言与氛围,主要体现在:
1.不同的功能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
2.用特定的氛围向读者传递某种信息
三公司的总图虽各有特色,但有情怀这点是他们的共性....
排版就像电影后期,能不能发波都要靠它...
很多人会忽视排版的重要性,觉得排版就是个简单的平面活。其实排版是个心理活,它作用是相当重要:版式节奏的控制会有目的调动阅读者的情绪......(大部分牛叉的汇报着都是一个好的排版导演)
看下图的排版:轻轻轻轻重,重重轻轻轻,重轻轻轻重…..好像首诗有一样,注重节奏的变化与重点的突出....
BIG
SOM
SASAKI
练习排版,可以多去留意留意一些好的电影。看看导演们是如何与观众玩儿心理的....
推荐阅读
或联系小编QQ 2355303310 235532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