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江南水乡建筑技术研究(上)

发表于2018-11-13     668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308  

一  前言

江南水乡以太湖流域为中心,涵盖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等地,大致上由太湖平原、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三部分组成,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区域内气候环境宜人,优美的自然山水,茂密的果树林木,点缀着古朴淡雅的祠庙宅园、楼阁亭桥等各类传统建筑,加之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江南水乡恍如人间仙境。

   新石器时代的江南水乡已出现干栏式建筑。此时,我国南北方在建造材料上已有所偏向,随之建造技术也不尽相同,各有所长,独有的文化特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地的建构思维方式。

    相对而言,南方亚热带湿润地区对于木材结构性能的掌握或许较之北方为早,而北方黄河中游温带半干旱区对土的利用更多。因之,相应形成了南方整体构木的思维方式及北方垒叠的建构思维方式[1],如虽同属母系氏族社会,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各自不同的建构思维方式已初露端倪[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南北文化交流渐多,等级、政治需求等社会意识形态趋向一致,追求高大、宏伟、长久的建筑观亦随之发展。这不仅使得南北方高等级建筑的差异逐渐缩小,更促使其在大型礼制、重要建筑的构筑上都逐渐趋于垒叠的建构思维方式。

    秦汉一统后,确立了的主流文化流布四方,但在属于南方一部的江南水乡,不仅小型建筑仍然深受整体构木思维方式的影响,重要礼制建筑垒叠的建构思维中也同样保留着较多的整体构木方式。

江南水乡建筑技术研究(上)_1

    魏晋时,特别是永嘉之乱后,南北文化的交流使得江南水乡建筑技术更为多元化。《三国志》注引江表传:孙策与周瑜袭皖城,“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皆徙所得入东诣吴”[3]。(《晋书·桓温传》载)“晋桓温北伐,得巧作婢;刘裕灭姚秦,‘斗场锦署,平关右迁其百工也’。迁关右百工而南(《太平御览》卷815引自丹阳记),北魏道武帝灭后燕徒山东六州民吏及百工技巧十余万口以充京师(《魏书·太祖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三月诏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魏书·世祖纪下》)[4]等。因工匠虏俘迁徙各地,相互间的技术传播益广。故而在大型礼制、重要建筑(或可称为官式建筑)逐渐成熟的垒叠建构思维中,整体构木思维方式的影响也在加大,二者相辅相成。

    东晋及南朝虽地处“构木”思维为主的南方,仍具有垒叠的建构思维方式。且二者并非对立,新石器时期早已共存。只不过由于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加之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二者融合的最终结果是外观及主体构架上保留有垒叠的建构思想,而其间的连接及出挑多采用“构木”的榫卯穿插,以保持部分稳定。估计当时一些重要工程,尤其是国家级的宫室、礼制建筑,多半如此。至宋元时,南方官式建筑亦然(图1-7)。

    明清时同样如此。如清代浙江盐官海神庙大殿,除一些装饰具有南方特征外,构架及造型与清官式做法相近(图8),甚至北方宋元以来常用的附角斗[5],在海神庙大殿的角科中也同样被采用(清《工部工程做法》称之为“连瓣科”)。

图8  浙江盐官海神庙大殿

    再从文化、意识形态的角度而言,南宋以前,北方一直独领风骚,建筑文化理应准此。尤其当构架的结构造型与政治、审美需求紧密联系时,更应追寻主流。从这个角度来说,由强势文化中心向周边流布,才是文化传播的主线。

    明清以前之江南水乡木构建筑,现存者已不多见(表1)。

表 1 江南水乡现存明以前木构古建

   我们依据江南水乡遗留古建之现状,约略将其分为两期:明代以前与明清。明清时的江南经济文化发达,江南水乡现今保存的古建多属这一时期,并体现出典型的地域技术特征。因此,本文木构古建技术之介绍将以明清为主。这一时期的建造技术在“南方中国建筑之唯一宝典”《营造法原》中记述甚详,且极为专业,堪称目前最权威之著。而本文仅就某些问题作相关诠释。

    因江南水乡单体房屋建筑规模大小、使用性质之不同,一般可划分为平房、厅堂、殿庭三种。平房为普通房屋;厅堂结构相对复杂,颇具装修,为官宦、富裕人家作应酬居住之用,且多为扁作;殿庭则为宗教膜拜或纪念先贤之所,结构复杂,装饰华丽。[6]

二  平面

 江南水乡宅第建筑之平面布置,较大规模者通常采用多落多进的形式。

    凡位于中轴线上之建筑,谓为“正落”。自外而内,大致为门第(房)、茶厅(轿厅)、大(客)厅、楼厅等,如周庄沈厅、无锡薛福成故居、网师园东部正落等。每进房屋之间为天井,便于排水、遮阴、采光和通风,又是创造层层空间意境的绝妙手段,而“四水归堂”又寓意着广受四方之财。楼厅之后,地狭者临界筑墙,地广者辟为后花园。楼厅与大厅之间往往进行分隔,以别内外,外人一般不能至此。

    中轴线两旁之房屋,称为“边落”,多为花厅、书房,其后则为厨房、下屋等。各部分房屋檐高,均有定制,主者高、次者低,以示尊卑,显明等级。

    中等建筑规模者,仍采用沿纵深方向多进布置建筑。因规模有限,除正落外,一般没有边落及附房。

    小型民房,多以一个天井为中心,建筑围绕布置。无院落时,或枕河、傍河而居。

    同样,江南水乡的寺庙、道观等也多采用院落式布局。不过,也有少量采用多个单体建筑组合成建筑群的布置方法。如嘉定城隍庙,主体采用勾连搭的样式又与后殿呈工字殿式布局,平面组合多变,屋顶造型自由丰富(图9-12)。无锡昭嗣堂、嘉定孔庙明伦堂类此。

江南水乡建筑技术研究(上)_2

    江南水乡单体建筑平面形式多样,以长方者为多。长边称宽(开间),短边称深(进深)。两柱之间的房屋面宽或进深,均称为间。如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开间九间,进深六间(加副阶,殿身七间)。明清以后采用副阶者增多。

    有趣的是,现存江南地区宋元时期的木构佛殿,如宁波保国寺大殿、金华天宁寺大殿、苏州甪直保胜寺大殿、苏州东山轩辕宫大殿、上海真如寺大殿、武义延福寺大殿等,多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小殿,又称方三间殿。有研究者认为此时期江南的小佛殿,构架均为纯粹的厅堂式[7]。

    (未完待续)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阳光明媚90

北京 门头沟区 | 室内设计

4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45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