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村)――韩城党家村

发表于2005-12-16     10037人浏览     5人跟帖     总热度:10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05-12-16   |  只看该作者      

2

著名的古寨堡当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家村泌阳堡”。该堡位于市北西庄镇党家村东北飞虹塬边,距市中心6.5公里。正当泌水之阳,南为险崖,有砖砌女墙,东面隔沟与下干谷寨相望,东墙留有残迹,面积约为36亩。向南开砖洞门,额刻“沁阳堡”三字。沿石坡可下到党家村,是“村寨合一”式的典型建筑。现存《新筑泌阳堡碑记》载:“经始于咸丰癸丑之秋,至丙辰夏而其竣矣”。即咸丰三至六年由举人党遵圣,拔贡党之学倡导建寨。清末民初土匪多次攻打泌阳堡,都未能攻开。至今仍有住人聚落。  

 发表于2005-12-16   |  只看该作者      

15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成为旅游参观的重地。

 发表于2005-12-16   |  只看该作者      

71

1)古民居溯源
元至顺二年(1331),一个叫党恕轩的逃荒者从朝邑漂泊到古韩城(夏阳),栖身北乡泌水河谷的“东阳湾”,靠种庙田谋生,土窑安身。遂在这里娶妻养子,繁衍生息。党恕轩所生四个儿子,种田之外,开始兼营商业。历经33年的艰苦创业,于1364年将“东阳湾”更名为“党家湾”。至长孙党真于明永乐十年(1414)中举,“党家湾”终定名为“党家村”。
明成化十五年(1479),党、贾两姓联姻,合伙作生意,创“合兴发”商号,经营外甥贾璋迁入党家村,便开启了该村党、贾两姓同祖、同居、同劳作的合作史,迄今逾500年。
党、贾两姓明末清初实行农商并重,股份分红,风险同担;又谙熟商贾经营之道,使党家村很多人家发财致富。手中银子绰佘,党家村人一办私塾,培育后代;二兴土木,修建宅居。明清大规模建宅筑舍先后分为三批:每一批14院,建于明正统至景泰年间(1436-1456);每二批25院,建于明崇祯十六年至清康熙五十年(1643-1711);第三批69院,建于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1736-1861)。期间,村内周围建造哨门25外、党姓祠堂、贾姓祠堂共12处。
清雍正三年(1725)建造的木结构文星阁(塔)因失火焚毁,光绪年间又以砖木结构重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关帝庙、戏楼、菩萨庙和砖雕仿木建筑节孝碑楼。清咸丰元年(1851)村中富户集资购置36亩台地,就势在村北塬筑起“泌阳堡”。此时,村寨相连,暗道相通,奠定了今天村庄的整体格局。
党家村先民们曾成功地创造过集体致富的业绩。这就是同祖,同族,同姓和同亲基础上形成的同信,同济,同谋和同兴的观念,运用朴素的股份合作形式,同舟共济,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股东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姓,闯出了兴家立业,亦农亦商,农商并举的发展之路。

 发表于2005-12-16   |  只看该作者      

72

2)领略和谐的建筑格局
党家村村寨相连,巷道相通,西北兀起,东南低缓,因势筑宅,主次分明。它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有三点:
其一是民居125座四合院鳞次栉比,对称俨然,长短巷道,阡陌纵横,错落有致,构成了气势宏大,秀丽完整的村落建筑群。建筑与自然环境,默契相吻,相得益彰,宛若天成,显出自然整体之美。就是高高耸立于东南角的文星阁,也给人以平衡感,仿佛它本来就应出现在那里一样。北塬挺起的一块高台地上筑起的防御性建筑“泌阳堡”,俨然似一位巍巍雄坐的长者,泰然自若,默默在数计着党家村的沧桑巨变。“泌阳堡”在历史上曾数次使党家村免遭兵匪之劫难,同时,在地理上给村庄增添了几分威严和视觉美感。
其二是古民建筑里的人们尊重自然,服从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和传统,党家村村寨格局基本形成后的几百年里,这里从未发生过水患。每逢雨季来临,村中巷道畅道,雨水从各个四合院流到板石,河石砌墁的水道(亦是巷道),由西北向东南缓缓流入泌水河,这样合理的排水系统,即使连下10天半月的连阴雨,村中仍安然无恙。
党家村历来的老规矩是,不允许在城墙根底和巷道里堆放垃圾,乱倒污水,以确保城池巷道(亦是水道)通畅。村里有公直老人坚持巡逻、察看村情,遇有盗匪行踪,立即报告城池守卫和炮台指挥;遇到城墙坍塌,道路,桥梁损坏,村中各祠堂以土地收入,支付专项修化装修缮费用。这是党家村优良传统的一个方面。同时村里有不少爱村护寨的模范人物,像现在居民党炳堂,党生财等,自愿义务修城铺路,保护一方平安之人,各个时期都有,有人说“党家村村寨房舍一应建筑数百年来保护得这样完整,是有‘庇护神’”。实际上,这“神”不是别的,一是党家村人有历来形成的尊重,服从和利用自然的意识,二是党家村人祖祖辈辈有依恋,保护家园的炽热情怀。党家村人自己才是党家村古民真正的“保护神”。
其三是党家村古民居格局强此和谐的最深层原因,离不开党家村人对“天人合一”的哲学和自然美学理想的追求。现代社会愈是向前迈进,人们愈是渴望体味古朴,自然的艺术创造。譬如战国时期的漆器,秦代兵俑,汉代石雕,唐代三彩马,宋代瓷器,明代锦帛,清代贵金属器等,这些珍贵的历史创造,很容易激起现代人对古文化的兴趣。离开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进入几个世纪前的村荣誉称号,去体察那时人们的惊人创造,去感受他们依然平静,恬淡,安详,自然的氛围与情愫,人们会从和谐的格局和审美的愉悦中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和认同。

 发表于2005-12-16   |  只看该作者      

73

3)感悟东方民居的神韵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朴素自然之美是惟一的真正的美,庄周认为:“村素美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而也有“朴素之美甲天下”之说。用这种东方的美学观来审视东方对象的“整体与局部”、“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属性,对象固有的潜在特点和风采就很容易在审美评价中得到反映。
面以党家村的四合院,人们会由衷地感悟到东方建筑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妙道。人们的生活创造文化,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在,明清的砖瓦,明清的梁架,清时的巷道,明清时的楼台亭阁,以及“四檐八滴水”的内格局与“五脊六兽”的外装饰,其图案造型的工匠手法无不洋溢着东方建筑艺术精神。从党家村古民居走马门楼的门楣“吉庆有佘”到窗棂方胜,艾叶图案,再到门扇腰束浮雕中的戏纹,琴棋书画,一股黄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党家村整个村寨青砖,灰瓦,四合院,木门,木窗,木构架,石道,石雕,石台阶,随意而安,原原本本,毋庸彩绘装饰,却能散发出黄土文化的芳香。“庶民建房庶民住,数百岁月到如今,鸡鸡太吠关中腔,芯子社火神楼狂。街檐老人长寿凳,下棋乘凉拉家常,河边小船坞衣饮牛人,井旁来往汲水郎。儿童跳蹦放学归。巷道相遇问安详。游人伫足观此景,恨不移此享泰平。”这就是游人对党家村的印象。
东方美的建筑形式与黄河魂魄水乳交融组成了东方韵律,激荡出黄土深情。看到过它或听到过它的们,无不为之赞叹、神往!

bear1234

山东  | 建筑设计

7 关注

16 粉丝

538 发帖

30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