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梦醒此身再续三国志
凭栏尽处
再千百度觅寻是串数字
掏尽战衣
五指山中说大志
哪堪精致用词
幕幕秘史,茫茫日子
何曾入过诗
01 苏州第二图书馆
gmp事务所
苏州第二图书馆位于苏州古城以北
这座掩映在书香公园景观中的新图书馆
设有若干特色阅览室、展览空间等文化设施
拥有国内首座藏书容量七百万册的
先进的大型智能书库
苏州第二图书馆在传统图书借阅功能之外
还为苏州市带来了国内首座配备了
最先进的地上智能书库的图书馆
藏书量达700万册
高36.8米的图书馆
坐落于新建的书香公园景观中
设有苏州文学馆、设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音乐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特色馆中馆
以及研讨展览空间等公共文化设施
逐层向上旋转倾斜的建筑形式
与轻质遮阳铝板构成的横向立面线条
赋予了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造型
建筑底层面积被压缩
且平面轮廓与周边街道平行
在底层释放出更多步行空间与景观空间
建筑体量向上逐层旋转及外倾
使得上部楼层拥有
朝向湖面和城市的更佳视野
及更宽敞的阅览空间
图书馆的造型意向
还可类比于旋转叠放的纸张或书籍
根据公共空间与书库的不同使用要求
图书馆建筑被分为两部分
它们在基座与上层空间中相互连接
书库部分厚实的外墙设计
采用水平线条木纹肌理的清水混凝土
与通透的玻璃幕墙包裹的公共区域相互交叠
立面较为封闭的智能书库位于地块北侧
而采用通透立面设计的阅览室则位于南侧
朝向城市景观
地上六层建筑层高均为5.7米
两部分建筑体量
被建筑东西方向轴线上的公共广场分隔开
图书馆主入口也位于这个被抬高的广场两侧
可经由大台阶到达广场
进入图书馆南北两区
同时可由广场到达书香公园
通过提供穿越场地的捷径
引导众多市民进入这两部分建筑
建筑内外空间的功能性连接
将图书馆及其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整合到城市结构中
02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
COX事务所
从规划、设计到建造,历时六年
中国首座国家海洋博物馆
如今在天津正式开放
由澳大利亚COX事务所设计
从大型的滨海公园延伸向海湾
三层的博物馆体量由四翼组成
每一翼都有一个海洋主题:
古老的海洋、今日的海洋、
发现之旅和恐龙年代
博物馆共有六个展区
15个相互贯通的展览大厅
最终呈现的建筑
由一系列从中央接待大厅延伸出来
悬挑于水面的扇状展馆组成
中央大厅既是过渡,也是展览大厅
同时提供了通往楼上两个展览层的通道
“设计最初从菲利普·考克斯的水彩草图演化而来,
某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隐喻若隐若现
——跳跃的鲤鱼,珊瑚,海星,停泊在港口的船只,
走向海洋世界的中国开放的门户”
“建筑未采用字面意义上的模仿,
有些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比如建筑表面的几何图案和肌理,
以及为分散中国北方典型的寒冬季节屋顶
厚厚的积雪荷载而进行的功能化设计”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进行了物理和数字建模
以测试建筑结构与细节
“在项目协调和交付过程中,
Revit,Rhino和BIM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们输出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数字模型
解决方案包括巨大的地震逃生出口
每一个出口都位于巨大的球形节点上
这些节点的设计是为了当该地区
突发地震时人们能及时流动与逃生”
建筑所需的能量
主要来源于地面的地热能
“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有理由成为
一座地标建筑
它是由卓越的设计过程生成的卓越的建筑”
“这是一个立足于国际舞台
而完全国内本土化的项目
......
这座建筑在每一个可能的细节上
都符合其愿景”
03 日本明治神宫博物馆
隈研吾事务所
隈研吾设计完工了通往日本最大的神社
—— 明治神宫路途中的一座博物馆
明治神宫位于东京涩谷
寄托着明治天皇
和其妻子昭憲皇后的神灵
博物馆不仅展示
珍藏在神社里的艺术珍品
而且阐释了场地上的建筑
和周围大面积森林的历史
“建筑融入森林之中,
我们认为神社附近森林中的土地
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建筑师试图减小博物馆的形体规模
这包括限制屋檐的高度
将屋顶分成带有锥形边缘的较小的形式
将外墙分段
与此同时
博物馆建造过程中砍伐下的树木
在内部得以再利用
被重新利用制作家具
“初一瞥,森林似乎很原始,
但该地点曾经是一片平原。
随着明治天皇的逝世,
人们从日本各地收集来树木,
并由志愿工作者栽种于此。
该森林在上个世纪的大量增长
简直是奇迹”
04 巴洛克国际博物馆
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在墨西哥
设计了一座巴洛克艺术文化博物馆
应用曲线的白色混凝土墙
和水景庭院
项目场地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市
旁边的一个公园边上
博物馆将用来展示巴洛克艺术作品
从绘画、雕塑、时装
到建筑、音乐、戏剧、文学和美食
建筑中采用圆润的白色混凝土墙
表面具有锤子凿刻的纹理
新月形的水池环绕着建筑物
让建筑与公园之间建立视线联系
建筑的室外露台可以俯瞰邻近的绿地
展馆则围绕一个中央庭院进行布置
庭院中有一片浅浅的水景,其中还设有喷泉
事务所创始人伊东丰雄
在2013年获得了普利茨克奖
他表示项目的目标是
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概念上讲,
希望建筑像泉水一样从地面上生长出来,
然后渐渐长大”
建筑的南面有一座桥
将博物馆与一个开阔的广场相连
广场中散布着长椅
成为来往游客休息的地方
在夜间提供观赏建筑立面投影的场所
建筑内部有多个楼层和夹层
总面积约为18000多平方米
常驻展厅和临时展厅主要位于首层
设置在中央庭院的周围
旁边还设有一个300座的礼堂、售票处、
衣帽间、信息中心和博物馆商店
室内中庭有一条弯曲的楼梯
中庭还布置了由当地纺织工匠
和日本设计工作室Kazuko Fujie Atelier
共同设计的几个大长椅
这个工作室也曾为伊东丰雄设计的
常驻展览分布在八个主题展厅中
展示了巴洛克艺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临时展览则被安排在三个灵活的房间中
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展厅
博物馆的辅助功能布置在建筑的东侧
装卸展品的地点位于首层
展品可以通过大容量电梯运往二层
存放在精确控制湿度和温度的展品存储设施
建筑首层还设有办公室和教育研究室
游客可以观看巴洛克艺术作品的修复过程
也可以翻阅图书馆的原始文件
室内还有一个巴洛克国际沙龙
供来访的专家使用
另外还有餐厅和室外露台
游客可以在此品尝巴洛克风味的菜肴
伊东丰雄的团队设定了三项指导方针
使他们的设计能够体现
17世纪巴洛克运动的各个方面
这些运动让艺术家们摆脱了
过去文艺复兴时期的严格规定
他们采用弯曲而非平直的混凝土板
以此来体现对严苛准则的瓦解
并且在展厅之间创造空间的流动性
设计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光线
这是巴洛克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画中的阴暗场景往往会突然出现一束强光
设计团队使用圆形天窗来模拟这种效果
他们将这些天窗比作“念珠”
“乍一看建筑的平面如同迷宫一般,
但我们希望每个房间都通过圆顶天窗
与下一个房间相连,
就像是串成了一串念珠,
游客也可以感受到从天空中洒落下来的光芒,
仿佛人正在与自然对话”
由于博物馆位于大都会公园
因此设计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环境
建筑能够收集和处理雨水和污水
经过净化之后注入环绕在周围的水池
水池能够在建筑与公园之间
建立视线联系
“巴洛克国际博物馆将成为文化汇聚的中心,
这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
更体现了国际上的影响力,
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聚集在这里,
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悟”
本文内容由广东大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搜集整理,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