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

发表于2019-04-28     985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720  

01
美国道路系统初体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多、设施最完善、路网最发达的国家。除了大城市中心区有较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中心区与城郊、城市与城市之间均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相连。道路,为这个车轮上的国家提供着最根本的公共基础设施。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
美国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公路文化

美国在项目开发阶段特别重视项目沿线社会、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等环境的调查,为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设计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例如: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保护原始景观、尊重河流和小溪及自然排水系统、尊重历史上形成的小路、保护原始地貌等等。所以我们看到的美国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的布置非常灵活,根据地形有时采用整体式,有时采用分离式,路基低填浅挖,力求道路与环境相协调。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3
与水域结合的铁路和桥梁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4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5
典型的分离式路基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6
道路两旁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始的植物

美国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坚持长远发展的理念,例如美国高速公路的中分带通常设计较宽。1967年出版的AASHTO规范中推荐的最小中分带宽为18m~24m,靠近城区的中分带宽为7m~9m。

较宽的中分带有利于排水、管线的布设和交通安全等设施的设置,同时还有利于行车的安全,更便于未来扩宽道路及路面维修作业。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7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8
典型宽中分带的美国道路

美国的道路设计非常尊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与行车连续性。例如交叉路口的专用左转车道主要通过压缩较宽的中分带来实现,保证路段上直行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行车速度,提升直行车辆通行能力和路口交通效率。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9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0
压缩中分带拓宽左转车道

对于畸形交叉口进出口车道偏离的情况,增加导流线,引导车辆按照轨迹快速通过路口。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1
畸形路口的导流线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2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3
交叉路口为非机动车设置的导向标线

对于大都市的交通组织,许多城市在市中心区采用了单向交通组织方式,主要是因为路网密度较大,道路将片区分隔成多个小街区,街区两侧道路采用相反的单向通行,街区就如同道路的中分带一样。即便在纽约曼哈顿岛6车道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也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方式,将左转交通化为右转通行,消除了路口左转冲突点,提升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4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5
纽约及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单向交通组织

在考察走访过程中,我们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开放式街区的打造、慢行交通的规划、绿波交通的体验、城市规划与道路规划的结合等,均有更为深刻的感受与思考。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6
绿波交通的体验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7
公交车专用道的设置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8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19
将游客动线与景点串联在一起的波士顿自由之路

0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

按照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应尽量减少灰色路面面积,使雨水径流量有效削减。因此,国内的工程设计提倡压缩车道宽度、选用大孔隙排水路面和人行道透水铺装等手段增加透水路面面积。但我国规划红线控制下的人行道和绿化面积十分有限,因此道路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贡献捉襟见肘。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0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1
美国人行道以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主

带着问题,我们驱车几百英里实地考察了佛罗里达州州内、洲际公路以及奥兰多、盖恩斯维尔的市政道路。

走访中发现,美国的道路规划在路中或路侧预留了排水植草边沟和设施带的广阔区域,雨水通过路面横坡排向绿地、植草沟、雨水塘等。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2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3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4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5
洲际公路上宽阔的中分带,路中甚至可设置雨水塘

滞留的雨水一方面通过自然下渗,补充地下水,维护地下水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通过蒸发作用将水资源返还大自然,形成自然和谐的水循环生态环境。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6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7
州内公路旁宽阔的下凹式绿地,吸收了大量的路面雨水

当雨水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向市政管网,由此减少了集中排向市政管网的径流量,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8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29
与城市地下管网连通的溢流式雨水口

传统的市政排水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但却忽视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浪费。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将雨水积存、渗透、净化和利用。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30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31
路侧植草沟可滞留大部分路面雨水

03
思考与感受
美国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大国,扁平化的城市建设模式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土地资源,而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匮乏,显然不能完全复制美国模式。但这种低影响开发的理念仍是可以借鉴到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如政府在土地出让或规划道路时,对绿地面积提出明确要求;禁止地块内雨水直排市政管网,必须经由如水塘、水池等蓄水设施缓冲后用溢流方式排至市政管网等。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32
交叉路口旁的雨水塘
消耗了珍贵的土地资源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_33
小区旁的小型蓄水池
雨水不会直排市政管网

美国低影响开发建设是一个多样的体系,不仅包含水生态系统的开发和保护,也包括道路、桥梁和建筑的建设。我们走过的、看过的也是体系中一隅,即便在探寻过程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甚完美的地方,但美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尊崇自然、保护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减小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破坏的理念才是最值得我国工程设计师借鉴之处。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给排水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9-04-28   |  只看该作者      

2

美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

给我一枪

  | 给排水

3 关注

21 粉丝

0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