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从设计到结构设计管理——写给考虑去地产的设计从业者

发表于2018-10-26     762人浏览     2人跟帖     总热度:196  


从设计到结构设计管理——写给考虑去地产的设计从业者-t01278cd2deb27a4590

从设计院跳槽到地产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斟酌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从一位设计师到结构设计管理者,其间要经历多少成长,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增长和内心的力量?为了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百转千回。
对地产公司未知的期待和茫然,对职业生涯的转型无比惆怅,当设计师们更迫切地想要了解地产公司,激情澎湃地向往着地产设计管理的潇洒,该不该迈出这一步,怎么走何时走都变得扑朔迷离。对于设计师而言,跳槽或转型在现实面前总显得进退两难,也许下面这位设计师朝露的亲身经历,可以给各位还在犹豫、观望的朋友一些新的方向,揭开地产公司、结构设计管理的神秘面纱,找到你心中的答案,关于职业、人生和梦想……

注:以下观点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网上有许多在设计院工作的朋友,对于去地产公司这件事情非常有兴趣,非常想了解;也有朋友问笔者是为何去了地产公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朝露试着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角度,把自己的走过的这一小段路程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希望能有参考价值

一、结构设计师的第七年是个坎
为什么偏偏是第七年?好像其实没有特别的依据,只是朝露在第七年的时候,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在工作上,技术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注册也勉强拿了下来,对于一般的结构设计工作而言,算得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这个时候和很多的同行的想法一样,来到了人生的一个路口:一方面,单位领导安排我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带团队,做项目,挑大梁;另外一方面,面对外面花花世界的吸引,难免没有想法,跃跃欲试。
 
当时走了一条很稳妥的路,先自己挂章做了一年工程,试一试自己说了算的感觉,蹭一点经验,再做决定不迟。
 
但这一年下来,朝露坚定了离开的心。
 
第一,朝露意识到,受限于单位项目的质量,自己很难在技术上有实质性提高的机会,只剩下赚重复劳动的钱,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10年后的样子,好像特别无趣。这一点至今我也觉得自己是判断正确的。
 
第二,以第一负责人带小团队做项目,确实感到了空前的压力,朝露不是惧怕自己能力不够,而是比较憷当时单位的技术管控流程:1、自己是特别小心的人,但自己团队中的小朋友们的出手质量,是需要严格校核、审核才行,但感觉到当时的这个管理系统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2、作为龙头的建筑老大,迫于市场压力,迎合甲方需求经常反复,这可苦了结构兄弟,确实折腾得让人身心憔悴,但也无力改变。这个判断至今也觉得在理。
 
第三,这一点也是非常实际的,广大结构设计从业者都深受煎熬的问题,加班时间太多,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这个矛盾会变得很尖锐。朝露老婆(彩虹)一次带小朋友去公园玩,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着,而我必须加班出图,于是小朋友自己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在公园的泥地上面用木棍挑土无趣的玩耍;听到老婆说这个事情,朝露的心真的非常疼。这是朝露毅然告别设计的最大原因,永远也不后悔,也告诫同行,如果你正在面对这样的困难,请选择让自己有更多时间陪孩子的路,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这个决定也有可惜的一面。如前面的文章所说,朝露当时的认知是没有提高的。就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从自己单干,到带一个小团队,当个小头目,这是一个锻炼管理能力的绝好机会,但我把这个事情看成了一种负担:又要管理人分配任务,又要技术把关,又要画图,但收入好像并没有对应的明显提高。这个点是离开设计院最大的舍弃: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成长,必须要经历熟悉管理的过程,哪怕只带一个人,都是和自己在最底层岗位单打独斗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离开设计院,失去这次本来到手的管理机会,再到地产时,又得从基层单打独斗的做起,迫使朝露又用了几年时间,现在才勉强重新回到管理角色,这不得不说,绕了很大很大的一个圈。
 
为什么偏偏是第七年?现在看回去似乎有点规律。
 
首先结构专业自身的特点是对经验积累要求较高,不像建筑,要求创造力比较强,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结构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是无法有说服力的。而第七年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基本能完成一般的技术积累,若是能考出注册,心理更有底。直到这个时候,才有那么一点点选择的本钱。
 
其次,第七年时,身体状况不再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随着家庭生活迎来变化,也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有了刚性的需求,这时我们必须做出变化。不管是走管理路线,还是去地产,还是去其他领域,我们的初衷或者更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能保持持续的积累和一定收入水平上,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第七年,何去何从,关键就是看哪条道路能满足此刻的个人生活诉求,简而言之,就是是否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二、工作多少年的设计师适合到地产做设计管理
朝露先把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分享。
 
毕业就直接进地产?
 
由于完全没有设计技术经验,这种情况下,到地产肯定不能指望走技术路线,走管理路径是大概率的事件;当然,在地产做管理中也少不了一定的技术知识,所以工作过程中必须持续积累和补充。像有些知名房企,找高校毕业生做储备干部,肯定不是指望他们有设计背景和技术经验,而更加看重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
 
至于这条路好不好走,朝露听过一个身边的案例,原设计院的一同事,他同寝室的哥们儿毕业直接去了当时的华润,同样的工作时间下来,这同事还只是个苦哈哈的画图匠,但他的那哥们,当了西南片区的某管理高层,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可谓云泥之别。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是在特定行业时间点,对于特定人的个例: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行业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同时每个人就很不一样,即使在那个时间点,去到地产的土木同行,就一定能混的好?更多是看个人努力和悟性。
 
工作三五年进地产?还是工作七八年进地产?
 
在今天的形式下,朝露的建议只能是,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要去的地产公司的话,不管你是工作三年还是七年,要去就早点去。因为从圈子里感受到的信息,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地产公司招人选择越来越有余地,一般情况下,很难招收没有地产工作经验的设计人。所以,如果想好了,下了决心,要做就是现在。
 
工作时间短,劣势就是技术背景不够硬,要企及地产技术路线的高级职位就比较困难。但同样是有优势的,你在设计上积累的技术,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她是会永远跟着你走,并在工作中会潜移默化发生作用;同时,由于地产和设计院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完全是不一样的(后面笔者会展开说一下),年轻一点的人,没有特别的思维定式,对于这样的转变来得更快。
 
工作时间长的人,其优劣势正好相反,不再赘述。而对于这类朋友,要提醒的是,尽管设计和地产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去地产的话,一定要确保自己的专业优势能充分的体现价值,简言之,就是和地产谈的收入和岗位等级一定要充分匹配:结构人实诚,不太愿意吹嘘来抬高身价,但也不要廉价的卖掉自己。朝露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一路走来,也是跌跌撞撞,浪费了一点时间。
 
最后,朝露不负责的建议,如果想去地产闯一闯的,下了决心,就尽快去吧!
 
未来需要复合型人才,去地产会让一个单纯的,人畜无害的结构设计师,练就一身综合的武艺。不能保证就一定有多成功,但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记得朝露刚去地产时,告别了设计院那种加班到很晚,上班又很晚的生活节奏,而开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内心是非常触动的:早上走在CBD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心情如此的激动,难以平复,泪水湿润了眼眶;看着这人来人往,和路人插肩而过,目光交错,仿佛这个城市的呼吸吹打在朝露身上。
 
当时就认定,精彩的人生,应该就从这里开始吧!
 
是的,朝露差不多验证了这个事情。
 
希望你们也能做到。
 

三、地产设计管理究竟有什么不同
和设计院相比,地产公司有许多不同,以下就朝露有限的理解和认知,就岗位要求、成长、收入、前景几个有限方面,做一简单的罗列。
 
1、岗位要求
对结构专业,可以不夸张的说,从设计跳到管理,跨度是非常大的。
 
结构作为一个配合专业,在设计口,只能看到一个点,当然这个点的纵向深度是比较深,但横向广度就差了。地产公司的工作,会涉及到这个行业的更大的链条,就是从一点变到了一条线。对接的部门,上游有营销策划、招采,平行的有成本、外联,下游为工程部供给图纸,确保进度,行政部门会一天到晚给在念经:培训、考核、填表等等。涉及的部门很多,人员复杂度要高得多。
 
设计的朋友刚去的时候,除了有技术底子之外,对于新的工作方式的适应,与新的同事的有效沟通,新的领域的知识的熟悉,都还比较陌生,这个应该是最有顾虑也是最值得顾虑的地方。
 
在这个问题上,建筑专业确实特别容易过度,因为就设计院和设计管理中心的对接而言,就是建筑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管理中心负责人一对一的协作的过程,地产那套东西,建筑专业在设计院也是较全面的进行了接触。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建筑的优势--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看另外一篇文章:《一次思想之旅:突破设计之痛》。
 
2、成长预期
朝露猜想,在设计院想跳地产的朋友,焦虑的基本点,在于成长焦虑吧。
 
如果上面的猜想成立的话,那么对于结构专业而言,去地产的成长是非常多的。
 
第一个问题中提的一大堆不熟悉的东西,是新东西吧,你去了,就能学到。这些东西也绝对不是高科技,可以放心:我们结构工程师能把这样那样的复杂的工程书籍都能消化,这些东西不会觉得难。但我们要重视:想想这一堆东西好像是比较杂乱,拔高一点说,你学到的是公司的管理运作,整个行业链条的认识,各个相关领域的知识,最后还有特别特别重要的,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协作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套东西学好了,就算不懂技术,只要具备战略视野,理论上,毫不夸张的说,你可以当总裁了~~
 
再回到说技术成长,地产也有天然的优势。因为甲方角度的原因,合作乙方为了搞好关系,顺利推进项目,掏心掏肺的会把技术的东西嚼碎了给你,这个时候,只要你足够用心,打个比喻,你就像在一个大学里面进修一样。如果你对追求技术有颗执着的心,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上面列举的两点,一般情况下,在设计院是无法接触和学习到的。还是比较有吸引力吧。
 
3、收入情况
地产公司实行的年薪制,一年就那么多,一般平时发70~90%发到12个月,其余的季度和年底发。现在行情不好后,除了销售部门外,设计部门一般没有什么年终奖金。此外,福利就是有车补、餐补、公积金等等。
 
员工与员工之间,薪酬全部保密,有规定不能打听,有的公司甚至会因为泄密这个事情会开除人。即使是完全一样的岗位,薪酬也有出入,即同工不同酬,所以不要打听同事的收入,多了少了都不舒服。收入只要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建议更多看重成长机遇,没有必要去打听和在意这个事情。
 
和设计收入相比,收入就比较稳定了;根据职位,如一般结构工程师、结构主管、结构经理、结构总监,据笔者不负责的数据,在15~60之间。
 
4、前景
能看到的前景,就是从一般的工程师,一步一步朝上走,到总监,基本是这个专业岗位的天花板了。
 
如果还要继续向上走,那就是高层管理路线了。先是设计部门负责人,乃至像副总经理、副总裁、总裁。这些高级职位,从营销路线来的要多一些,但我们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学结构的人,虽然创造性差了点点,但思维缜密,做管理,是可以比建筑专业或其他专业部门那种自带发散性的思维可靠的多,可以把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如果你问朝露准备如何走上上升的通道?
 
这是朝露在琢磨的事情,我会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不定期给大家汇报,请大家持续关注和支持。
 
5、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好
猎头经常给朝露推荐的时候,就用某某大公司怎样怎样做诱饵,似乎大公司就是好。但朝露有不同的意见。
 
大公司确实有非常成熟的管理流程,操作非常规范;但也正以为如此,留给个人的发挥余地不多,像个螺丝钉一样,学习的东西也不会多。
 
更关键的是,随着全新时代大潮的到来,地产大公司的传统管理方式,是否还能适应,朝露真的是在心里头打了个问号;新的环境,好多东西需要创新,新的时代,从公司到个人,都需要变革。
 
实话实说,朝露待过的几家公司都不算太大的公司,但得到的成长,自认为是比较大的,因为小公司可以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东西,培养你各方面的技能。
 
特别幸运的是,朝露现在的东家正蓄积好了力量,进入了做大做强的快速通道,这让朝露有幸体会到那么一点星汉灿烂、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有摧枯拉朽一般的气势。

四、什么样的人适合到地产做设计管理
记得朝露在考虑去地产的比较大的一个顾虑,就是不断的问,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去公司?传言总是这么说:设计院这个小江湖,人际关系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到了公司可就复杂远了去了。
 
还是以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一下。
 
朝露是之前什么样的人呢?
 
现在都能清晰的想得起:读书时,就是一个成绩不错,但比较孤僻而没有什么朋友的人;到了设计院,好像这份工作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每天上班除了吃饭时间,也不太和同事交谈,带着个耳机就对着图纸磕。
 
朝露是不是一个非常内向而不善交际的人?当时就是这么看待自己的。不仅如此,周围的同事也是这么看待,以至于,在刚听说朝露已经提交辞呈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大姐,马上电话打给我,非常吃惊的问我为什么要走,言下之意,你知道你自己的性格么?你想清楚了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烫人么?朝露还是好言谢绝了她的建议,但你们可以想象,本来就没有底的内心,底掉得更深了。。。
 
朝露现在有什么转变呢?
 
我觉得我根本不是之前的那个内向腼腆的人,原来,我可以是,或者本来就是那么活跃而有意思的一个人啊,这个世界上的独一份,不二家的独立的灵魂!从孤僻到变得开朗;从内向变得喜欢交流;从只喜欢和图纸技术打交道,到变得更喜欢和人打交道;从无趣的一个人变得有如此的好奇心;天,我简直快要爱上现在的自己了。若要朝露认真的说,到底是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经历让自己发生了改变,我觉的都有,其中经历让我进步的比重更大,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给各位分享。
 
针对具体某个人,朝露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情况太不一样了,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那么简单的故事,却富有那么大的道理。
 
如果你此刻还在纠结和犹豫,朝露愿意给一个善意的煽动:只要你不是非常死板的人,不是不爱动脑筋的人,不是一个不愿改变的人,我们都要相信我们做设计的这群人素质是相对较高的,这种素质也要匹配我们的自信,那就是,在整个职业生涯的维度上看,不管我们去哪个领域,我们肯定是、或必将是那匹骏马,而不是那只小松鼠吧!
 
纠结和犹豫,其原因是我们内心的驱动;拥有这种驱动,说明我们是期待改变的人。
 
这本身就已经预示了一种改变在发生。
 
五、什么样的情况谨慎考虑去地产
1、个体性格的原因
 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相比较于地产公司要单纯得多,对于性格单纯的设计师而言,适应起来没有那么闹心。
 
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有不少朋友在网上咨询过我(详最后的补充的问答内容)。
 
且不说地产的工作环境是否有那么复杂,只说地产的工作岗位要求,就是需要你是一个善于打交道的人,因为这个岗位的工作本质之一就是信息的协同沟通,做不好的话,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接近于瞎忙。
 
如果对自己的认知定位是非常准确的,确认了自己只适合单纯点的工作环境,这样才快乐和舒适,那么你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2、个体志向爱好的原因
 在与网友的沟通中,也有好些是,原本就喜欢结构设计,通过自己的结构设计工作的精进,实现建筑师的最终呈现,这让他觉得最有成就感。
 
看到这样的朋友,朝露非常高兴,也很羡慕。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统一的时候,可以迸发出无穷的动力,这种朋友必然是能做好设计的--这样的人很幸福。
 
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设计人,加油!
 
3、 机会成本
还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正在做着设计,但也不反对甚至向往着要转向地产设计管理,只是这个选择对于个人而言太过重要,所以比较纠结。
 
这种问题到了朝露这里,个人意见一般如下所述,请谨慎参考:
 
第一,行业在下行,我们的职业道路应该尽量避免试错,那么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就是对每个个体具体情况下,做出选择的机会成本的高低;
 
第二,比如,设计院的环境本来就利于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成长,那就一门心思待着磕技术。在我看来,在设计院的技术快速成长机会,其稀缺性是高于去地产管理岗位的--结构设计师类似于游戏中魔法系的角色,一开始很苦逼,但一旦有机会把经验积累升级到位,会特别NB。
 
所以,这种情况下,权衡清楚你的机会成本,再做决定。
 
六、是否决定去地产做设计管理?再做一次理性分析
我们不妨尝试用SWOT方法,再做一次理性分析。
 
就大的外部因素,即行业形势,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还是真的不好呢?朝露没有那样的大局观,无法评论。但很大部分的我们都还是要在这个圈子里头继续找饭吃,那么,行业的大环境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对每个人也是公平的。
 
就小一点的外部形势看,你所在的设计公司,是什么样子,对你个体有什么机遇和挑战。这个只有你最清楚,试着梳理记录下来。
 
自己个体的优势和弱点,朝露也帮不上忙了,也请自己再次梳理下吧:知识、技术、技能等等一个也不要拉下。
 
如果之前,是朝露鼓动了你换工作,你的想法,可能是冲动的,非理性的。那么现在,你有了这个SWOT分析结果,你可以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圣人的话,你值得听。
 
七、临行之前朝露再赠宝剑 
你是否已经决定了启程?临行之前,朝露赠与你价值之剑。
 
设计人到地产,其他什么都不会,也不可怕,因为价值之剑,已经随你而动,只等你来挥舞。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技术价值:设计技术方案决定了整个项目投资的70%以上,技术口对于项目的贡献,有四两拨千斤的不可取代的优势。
 
朝露在之前的地产公司工作中,因为对一个技术参数的优化,对,就一个参数,整个项目节约的钢筋混凝土折算成当时的价值,在两千多万元!当然,在今天材料价格下滑的背景下,也有大约接近两千万(这有种持有股票的感觉)。
 
你有没有得到朝露的讯息?
 
而现在朝露在一次部门的公开分享中,开玩笑的说道: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不折损项目其他价值的前提下,结构成本节约一个亿。他们都笑了,但朝露是很认真的在做这个事情;这个目标不遥远,指日可待。
 
一个亿!还不够臭屁,还不够作为职业资本么?
 
朝露能做到,你也能。
 
价值之剑,请紧紧握好,她会让你所向披靡。
 
最后,真的要走?
 
且听朝露为你吟诗一首: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八、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有读者会觉得朝露前后都在说好话,是一罐浓浓的鸡汤啊:对做设计的朋友也在鼓励;对从设计到地产的朋友,也在鼓励;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朝露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和大家分享朝露脑海中的回响:
 
设计和地产设计管理就是一定是割裂的,对立的么?还是说,是互补和相通的?
 
建筑行业到其他行业,是彼此泾渭分明的么?还是可以有条件的发生转换?
 
辛勤工作和幸福生活,是对立和矛盾的么?还是万事万物都彼此联系和融通?
 
最后,朝露为什么想写,想表达?
 
因为,朝露和大家是同一群人,我们有类似价值观,有相通的生命体验;
 
因为,朝露觉得,我们这群人,应该打起精神来面对现在和未来,不管好与坏,都不要像现在看到的这么焦虑和颓废;
 
因为,朝露和大家一样,都有一颗燃烧的心,都不甘平凡,都想做一些改变。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注定现在暂时漂泊
  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
  对未来的执著”
 
 ---------------------------------------------------------------   
 
以下是有关本章主题相关的网友问答收集
 
问题一
 
网友:
前辈你好,本人在国有大型甲级设计院工作七年有余,今年参加一注考试,预计十拿九稳能通过。一心想转入地产行业,苦于笨口拙舌,情商较低,担心不能胜任,加之求职无门,一直在单位做个基层设计人员,说实话心有不甘。因平时设计任务重,身体状况欠佳,不再适合久坐工作。
想请教前辈如下几点问题:
       1:性格沉闷是否适合去地产公司?
       2:麻烦详细说一下地产结构设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否需要从业人员久坐?
       3:以我目前的情况,适合应聘地产什么职位?
 
朝露:
1:性格沉闷是否适合去地产公司?
 
我不知道你说的性格沉闷是有多沉闷?这个不好量化。
 
在文章里头我说过自己的情况:在做设计的时候,也很沉闷,不知道自己本来就那么样子,还是做设计把我做沉闷了。但后来的经验告诉我,原来我还能这样:不光不沉闷,脸皮都变得这么厚,老爱上台去演讲。可见人的潜能还是挺大的。
 
一个人的例子没有太大说服力,看我圈子里头,从设计出去的人,还真没有说因为性格问题而不适应的(不过我能看到的也是局部的人和事)。
 
最后煽动一下:人有时候确实是逼出来的,或许你是沉闷到家了,但你想逃离你现在的困境,生活逼的你必须做出这些改变。当你鼓起勇气做到了,在我看来,这就是超越了自己,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加油。
 
 2:麻烦详细说一下地产结构设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否需要从业人员久坐?
 
看你的问题,估计比较关心工作性质和强度:
 
地产工作应该比设计院要坐的少得多。如果你愿意,在把需要电脑完成的事情做完好,跑跑现场、跑跑设计院,都是在运动。
 
当然也不排除一开始去没有太多选择,有的公司的作风是会要求看图的量很大,我倒是没有遇到过。
 
 3:以我目前的情况,适合应聘地产什么职位?
 
设计转过去,一般是结构设计管理岗位。
 
以你的资历,加上有注册的话,好好谈一谈,看能争取个副主任结构工程师、甚至经理级别。
 
具体去面试的时候,当然要审时度势,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既有你有的砝码,又有你没有的甲方经验,你得要让步一些条件,主动去示好和争取。毕竟现在地产选人的余地也挺大。
 
最后祝你好运。
 
问题二
 
网友:
朝露你好~我又来啦~这次我想问一下你觉得结构顾问工作和设计管理哪个更有前景?能不能一点见解?
 
朝露:
顾问工作就一定要把技术做到拔尖,为设计添加附加值,比较纯的技术路线,职业寿命很长,越老越吃香;管理路线,不确定性大,必须变通和横向发展,不断进取,只守结构专业本身,会越来越难,职业寿命堪忧。选适合你的咯。
 
网友:
谢谢~但是我现在担心的是设计行业行情不好会不会影响到结构顾问的工作,选择去地产会不会好一点~感觉我是个比较综合的人,做技术做管理都可以。
 
朝露:
1,大行业不好,不管是地产还是设计顾问都会时候受影响,这个时候,做设计顾问还能接不同公司的活,可能会更稳定些;如果你去了某家地产,运气不好,公司不行或业务收缩,你就会下岗,那样比较惨。其实也是不确定性大小的问题。
 
2,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我个人经历来看,还是需要长时间的事上练和思考,有可能之前的一些认识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有可能你善于精确的定位自己,当然也只有你最了解自己。
 
问题三
网友:
我现在做甲方有点无头绪,理不出一个步骤,每天都忙,可效率不高。
 
做了八年设计今年七月才过去做甲方,在一个中型的地产,项目有十个左右,一个结构总工,下面就是我,也就是说结构方面干活的就我一个,每天忙的团团转,结果领导还是不太满意,我都萌生退意了
 
现在有设计院招我,我是不是该回去?
 
朝露:
第一、你说的情况,能否跟公司反映,或给总工反应,多招人?因为按照行业的人均负责的面积来看,都是有一个参考值的,先去争取公司人力的支持。
 
第二、事情多,在现在的市场看,是好事情,挑战越大的时候,可能收获也很大。
 
第三,有没有办法通过创新的管理手段大幅提高效率?
 
最后,我自己的圈子头,很少有去了地产又(被动的)回设计的,对自信心打击有点大。你要相信,这个事情,与你能力无关,是外部有点点问题,先改变外部条件。
对自己要有信心。
 
问题四
 
网友:
请问朝露在设计院10年再跳槽去房地产干甲方的话前景如何?手上暂时没有一级结构的证,是不是更不好混呢?
 
朝露:
以下的建议请谨慎参考。
 
正常情况十年经验,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不知道你现在在什么层级,如果是有管理经验,去甲方(如果甲方不是特别要求必须有地产经验)可以谈个结构经理或主任工程师之类的职务。
 
前景不好说,看平台,更看你个人的积累速度:这有运气成分,也有你自己人为可以控制的成分。
 
结构证书肯定是有最好,毕竟是个证明,是个有效的敲门砖;但没有也不是说就不行,我现在看来,有证对于已经去了甲方的地产人员而言,无非是暂时多了点收入而已:门敲开了,最终还是看人究竟是什么样人,能否满足公司要求;门打开后有吃了闭门羹的人,不是没有。
 
问题五
网友:
学长您好,我在XX院工作了6年多,明年去房地产。在去之前我有什么要准备的,可以看那些方面的书?谢谢!
 
朝露:
我自己从设计到地产的时候,是比较仓促的,所以没有太多准备,更没有看什么书了。以我个人的经验,你急需准备的有几条。
 
首先是更多了解设计管理的工作方式,尽快做好角色转换;因为地产的工作方式与设计院完全不同,之前的文章“从设计到设计管理”里面有一些介绍。
 
第二,好好对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其中的亮点,做一份漂亮的简历吧,先打动用人单位,进去把坑占了再说(不要太担心去了不适应,关键要先上马,上了马,自然就会骑了)
 
第三,好好了解你看中的或你即将去的公司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一手信息,不要跳入火坑了,那样干不久,成长不了,对自信心打击有点大。
 
第四,技术上面,你都六年了,不用刻意准备,但记住结构的价值最容易说服人的在于成本节约(尽管我个人觉得这不是第一亮点)
 
最后说看书,真没有什么推荐,但把时间用在看书上,不会错的,这有可能不会马上对你有用,但某一天或许就排上用场;不要浪费时间。
 
几个简单的回答很难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有什么需要问的在公众号给我留言,我抽空都会回答的。
 
问题六
网友:
从设计转战到地产管理,做结构的在地产商存在感太低,而且,转地产,特别难,大部分都需要3年的地产工作经验。
结构主要是前期方案工作。一旦前期过完,结构就可有可无。如果公司裁员,结构是首当其冲的。从你的视角如何看待设计、甲方两者在行业中的地位?
朝露:
   1、在地产,结构存在感低确有其事;但反过来想,在设计院,结构的存在感就高么?当然这里的存在感,不是说天天加班最多就是刷了存在感,而是提供的价值的多少,影响力的多少。
 
  所以,不管是设计还是地产,存在感或者说价值输出和影响力,都是要靠思考和挖掘和辛勤付出的,确实不容易,太容易不是人人都会了么,那太没有意思了。
 
2、朝露圈子里面就有,设计院出来到地产就直接是总监级别的,甚至有更高层级的管理者;所以,需要3年时间的说法,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看本身的层次和能力。3年的要求更多可能是针对基层的结构管理岗位。
 
3、裁员问题。设计院难道就不裁员?以前有个观念,觉得设计院稳定,但现在设计院裁起人来也是不眨眼睛的。
 
 有些大的院确实也不裁,但一个月给点买米的钱,和裁员又有什么区别?不管搞设计还是设计管理,关键看自己是否具备稀缺性和较大的不可替代性,这才是保住职场位置的不二法门。
 
4、设计和甲方的地位。
 
 先从目前的供求关系看:僧多肉少,设计市场必然是买方市场,这从底层决定了设计和甲方地位有不对等的趋势。
 
 其次,朝露文章中说过,设计和甲方,其本质是在一条船上,同一个目标,力要往一处使,两者更应该是战友的关系,这需要双方都是高素质,高效协同,高度共情才能有最大的价值输出。
 
 最后说一下,设计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就低甲方一等,好的设计人员非常受甲方尊敬;甲方也千万不要有这个对应关系上的优越感,自己素质不过硬,设计人是看不起你的。
 
一句话概括,所有的尊严靠自己的本事赢取。


本文来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E N D

本文转载自:地产线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房地产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10-26   |  只看该作者      

2

从设计到结构设计管理——写给考虑去地产的设计从业者

 发表于2018-10-26   |  只看该作者      

3

有用请收藏,谢谢

Asmar

四川 自贡 | 工程造价

2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