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房地产最严“调控年”的误读与冷静

发表于2017-06-30     425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2017年,最严“调控年”,关于房地产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讨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政策会不会更紧?行业会不会“过冬”?市场如何变化?房企的姿势如何调整?

 

这也许就是在去年创造了历史的业绩高点,经历了一场销售额突破11万亿的盛宴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思考。

 

2017年,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了包括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同时,商住房的规范化、公积金使用的规范化、自住商品房的增加和规范、全自持用地的出现……从这些政策变化来看,市场高点骤冷之后,一定会在政策护航之下,向着一个更理性、更冷静、更有序的市场环境转变。

 

顺势而为,或是当下房企的明智之举。于是,各大开发商也开始带着对市场环境的最新判断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方向,改变固有模式,以抢占市场新的制高点。“拿地、开发、销售”,这是最传统的模式,它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拿地方式多元化、各种新产品的研发和更迭、从开发到运营甚至销售定价体系的变化……

 

只是,这也是一个格外敏感的时期。改变、动荡、变革、分化……每一条都牵动着利益相关者的神经,也容易诱发来自外界的误读与质疑。

 

此前,万科通过公开招标获得北京海淀区自持商品住址地块开发权,并试图在政府指导下探索长期合作运营模式。20172月初,万科与调研企业在一次沟通交流中提及,项目开发成本总计约 5.5万元每平米,其产权为万科所有,只租不售。这句话中提及的开发成本,被一位不了解实情的员工误读为销售价格。随后,个别媒体未经证实,误报误传, 出现“小米员工可半价内部认购合作运营房产”的误读舆论,业界哗然一片。

 

6月,融创郑州一个项目,严格按照当地住房政策的备案价进行销售,却因项目售价低于购房者价格预期,而被媒体舆论误读为“降幅超过20%”。但实际上,相比该项目前一期开盘的均价,20176月的这次开盘,价格有小幅上涨,这才是被“误读”之后的正解。

 

为何今年会出现这些对万科、融创等大房企正常运营行为的误读、误解?

 

或许本质在于,过去的十年里,大部分时候,房地产这一行发展得太迅猛,尤其是不断上涨的房价,让大家对房地产产品的升值预期过高,也对万科、融创等大房企的行为变化尤其敏感。

 

在这种敏感情绪下,一些买房人,仍以不够成熟的投资者心态来看待房地产,而不是把房子作为消费品的属性来看待。所以会出现质疑全自持产品,希望购买全自持产品并误读可以通过该产品投资的舆论,还出现了严格限价、合理定价的楼盘被误读为“大幅降价销售”的情况。

 

行业的黄金时期甚至“高潮”时期太久,当大潮回复正常的冷静温和,总还是会有人不适应,将合理的冷静和回落过度解读甚至误读。

 

尤其随着2017年即将过半,一大批房地产企业的半年业绩即将出炉。可以预见的是,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行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知名地产、恒大、融创等大型房企日益见其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还有继续扩张之势,中小型房企的出路就变得更多元化:有的选择退出,有的选择转型,有的选择让自己变强大……

 

随着分化加剧,对于行业洗牌的忧虑也越来越多。但合理的动荡和洗牌才是一个行业的常态。房地产或许不再是所有人都玩得起的游戏,但不妨碍它会变得更有趣。不妨多一点冷静对待,少一点过度解读。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房地产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治愈暖话

中国  | 房地产

6 关注

1 粉丝

8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