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辉煌“十五”

发表于2006-01-07     1335人浏览     7人跟帖     总热度:10  


一、治江事业的十大进展
一是有效应对了干支流洪涝灾害,洪水资源化取得宝贵经验。“十五”期间,长江干流汛情总体平稳,但支流洪水和山洪灾害连年发生。2002年长江中游局部地区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通过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2003年,汉江流域发生较大秋汛,通过对丹江口水库的精细调度,避免了杜家台分洪区的启用,同时进行了洪水资源化的有益尝试,保证了丹江口水库的安全及汛后满蓄,实现了上下双赢。2004年,在确保三峡水库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提高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既保证了三峡水库的正常发电,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宜昌至石首的防汛压力。2005年,汉江流域发生1983年以来的最大秋汛,依托现代化的水雨情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科学调度,保证了丹江口水库不超蓄、汉江中下游干流主要站最高洪水位不超保证水位,适时利用杜家台洪道分流清除行洪障碍,实现了汉江防汛三赢。
二是长江堤防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迈上新的台阶。新修堤防1814公里,加高加固堤防7522公里,完成达标堤防3893公里,中下游干流主要堤防达到规划标准,由我委承担的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战线布置长、项目分布多、有效工期短、河势变化复杂、边建设边投入运行等各种困难,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竣工验收,经受了洪水考验。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三峡工程实现二期工程蓄水、发电、通航目标,港口湾、江垭水库竣工,紫坪铺水库下闸蓄水,均已发挥效益,皂市、水布垭、构皮滩、彭水等工程开工建设。对60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得到整治。洞庭湖、鄱阳湖区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得到加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历史性转变。实施了国家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除涝工程建设。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论证等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付诸实施,穿黄和水源工程两个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为构筑我国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大批水利血防工程得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乡供水、人饮解困、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等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水功能区管理得到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研究提出《关于加强长江近期水资源保护的若干意见》并由水利部报送国务院。流域水功能区区划、排污口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保护信息发布、水污染事故处理等取得重要成绩。开展了三峡库区水体纳污能力研究,提出了《三峡库区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按水功能区提出的纳污能力核算成果。完成了流域内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规范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完善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了对饮用水源区、缓冲区等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水功能区划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得到积极应用,开展了流域及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重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长江水资源得到积极保护,长江水质总体上仍保持良好状态。
四是“长治”工程实现重大调整,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6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治”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占工程计划治理面积的98%,实现了防治思路、项目布局、措施体系、补助方式、建管机制的重大调整。依靠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在40个县实施生态修复试点,在长江源头区开展退牧还草,取得初步成效。以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积极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走上法制轨道,水行政管理迈出重要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行统一规划制度和采砂许可制度,禁采成效明显,开采局面可控,非法采砂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走上法制轨道。积极参与国家水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开展《长江法》立法研究,研究起草了《三峡水库管理办法》、《丹江口水库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和加强行政许可管理,实行了“窗口式”服务。组织开展三峡库区、长江源头、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等区域性涉水活动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查处了一批水事案件。首次对国家大型水电企业安康发电厂非法取水实施水行政处罚,产生了深远影响。设立并启用水行政执法财政罚没专户。及时调处鄂豫、川黔、湘鄂等省际边界水事纠纷,促成鄂豫两省就丹江荆紫关水事纠纷河段防洪工程复工建设达成协议,为彻底解决这一长江流域重大水事纠纷奠定了基础。健全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素质、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水利工程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2

六是规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前期工作发挥了保障作用。完成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金沙江干流综合利用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等一批事关治江全局的重要规划,组织开展了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西南诸河综合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修订。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南水北调、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分蓄洪工程、重要支流城区河段治理以及润滇、泽渝、兴蜀、滋黔一期等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审查等前期工作,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
七是水利科技取得重大进展,对外交流合作盛况空前。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长江防洪大模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大坝安全诊断及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科研基地45万平方米,科研能力明显增强。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48”、“973”等科技创新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三峡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等治江重大课题取得积极进展,攻克了三峡和葛洲坝等工程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水工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重视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长江治理开发战略研讨会,联合发起并成功召开首届长江论坛,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构筑流域内高层对话、协调合作机制与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入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引进资金5亿多元人民币,实施了一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八是完成了机构改革,实现了政事企的良性运行。完成机关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的身份转换,规范了机关内部管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长科院完成了科研体制改革,公益性研究能力增强;陆管局恢复事业单位性质,理顺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开展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试点。委属企业由8家整合重组为3家,设计院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汉江集团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和产权结构得到调整,水电总公司初步形成母子公司雏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资产管理。全委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末与“九五”末相比,全委在职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7%;事业收入增长64.83 %,其中事业单位创收增长100%;委属企业(含汉江集团)总收入、净资产总额、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99%、6.41%、18.55%,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汉江集团成为水利系统龙头企业,设计院连年被评为“中国工程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稳居水利系统第一。
九是委属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江防汛科技大楼等委属基建项目相继开工,河道采砂管理以及防汛、水文、水保、水政、科研、教育、医疗(血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部分基层单位业务用房困难得到解决,兴建一批职工住宅并逐步交付使用。水利信息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流域水情会商和信息发布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建设进展较快。经过不懈努力,全江118个中央水文报汛站已于去年7月1日在全国率先实现自动报汛,这是我国水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是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受到上级党组织和全委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对30多个委直属单位党组织进行了换届和调整,召开了直属单位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会和纪委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全面启动干部正规化培训工作。实施治江高级人才计划,引进各类急需人才近500人,分期分批选派260多人赴国外学习培训、访问交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增4人,累计达到20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增5人,累计达到20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新增2人,累计达到6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7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审计整改。围绕中心加大宣传力度,组建长江出版社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长江之春”艺术节,大力弘扬“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援藏和对口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和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的重要作用。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治江事业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在治江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十一五”以至更长时期治江事业发展奠定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3

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十五”期间,长江流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十五”完成的长江流域水利建设投资中,水土保持生态工程41.4亿元,占3.4%;与“九五”相比,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增加78%。“十五”期间,全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6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治”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占工程计划治理面积的98%,实现了防治思路、项目布局、措施体系、补助方式、建管机制的重大调整。
自2001年开始,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长江委率先实施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充分依靠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已在40个县实施生态修复试点,在长江源头区开展退牧还草,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以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积极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4

三、长江水质总体保持良好状态
“十五”期间,长江委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积极保护长江水资源,长江水质总体上仍保持良好状态。
长江委研究提出《关于加强长江近期水资源保护的若干意见》并由水利部报送国务院。开展了三峡库区水体纳污能力研究,提出了《三峡库区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按水功能区提出的纳污能力核算成果。完成了流域内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规范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
据介绍,系列措施使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流域水功能区区划、排污口管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保护信息发布、水污染事故处理等取得重要成绩。完善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了对饮用水源区、缓冲区等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水功能区划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得到积极应用,开展了流域及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重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试点工作。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5

四、治江事业的四个特点
过去的五年是治江事业开拓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突出表现为四个特点。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高度重视治江工作。“十五”时期,中央对长江堤防、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水利部领导多次亲临长江流域视察指导治江工作,明确提出了“三先三后”的南水北调规划与建设基本原则,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对长江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采砂管理、河道管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以及移民安置等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全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长江、聚焦长江,治江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二是治江思路发生深刻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根据治江形势的变化,探索形成了新时期治江思路。这一思路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实现了治江理念的重要突破;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体现了治江原则的重要转变;明确了四大体系建设和四大战略目标,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的五大关键区域和三大安全保障。新时期治江思路在规划编制、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配置、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治江投资规模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五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27亿元,相当于“五五”至“九五”期间总额的1.3倍,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其中中央投资475亿元、地方配套485亿元、贷款267亿元。完成情况好于“九五”、“八五”。“十五”完成的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609亿元,占49.6%;水资源工程214亿元,占17.4%;水土保持生态工程41.4亿元,占3.4%;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工程356.7亿元,占29.1%;其他专项工程5.9亿元,占0.5%。与“九五”相比,防洪工程投资增加24%,水资源工程投资增加160%,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增加78%;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工程投资从无到有。
四是流域管理实现重大突破。《水法》的修订和实施,首次明确了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首次规定了由长江委统一管理长江河道采砂。中编办批复了流域机构“三定”方案,首次明确了长江委在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全委进行了重大机构改革,首次实现了由政事企合一、“委院一体”到政事企分开运作、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管理思路、方式、手段明显改进,技术实力继续领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6

五、长江委水利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长江委水利科技取得重大进展,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对外交流合作盛况空前。
“十五”期间,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长江防洪大模型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大坝安全诊断及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科研基地45万平方米,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据统计,长江委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48”、“973”等科技创新项目,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长江委积极开展三峡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等治江重大课题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攻克了三峡和葛洲坝等工程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水工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发表于2006-01-07   |  只看该作者      

7

六、长江水利建设投资达1227亿元
“十五”期间,长江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27亿元,相当于“五五”至“九五”期间总额的1.3倍,治江投资规模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
“十五”投资完成情况好于“九五”、“八五”。在这1227亿元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609亿元,占49.6%;水资源工程214亿元,占17.4%;水土保持生态工程41.4亿元,占3.4%;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工程356.7亿元,占29.1%。
与“九五”相比,防洪工程投资增加24%,水资源工程投资增加160%,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增加78%;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工程投资从无到有。
巨额投资使长江堤防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基础设施迈上新的台阶,长江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十五”期间,新修堤防1814公里,加高加固堤防7522公里,完成达标堤防3893公里,中下游干流主要堤防达到规划标准。对60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整治了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整治。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历史性转变。实施了国家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除涝工程建设。
此外,一大批水利血防工程得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乡供水、人饮解困、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发表于2006-01-09   |  只看该作者      

8

一共加起来比公路投资如何????我觉得还是太少那

aqzhc

安庆  | 水利水电

3 关注

40 粉丝

738 发帖

342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