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

发表于2018-05-31     693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202  


Q1
摘要

四种模型包括作用——反作用模型、收敛——约束模型、连续体模型和工程类比法模型。虽然对这四种模型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但是结合课堂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再联系相关的资料,我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对这四种模型一一进行阐述。
作用——反作用模型
作用——反作用模型,也就是荷载--结构模型。荷载—结构模型是我国隧道设计规范中推荐采用的一种结构力学法。其特点是考虑地下结构朝向围岩变形的区段上将受到围岩的被动(弹性抗力)作用,其中局部变形理论(温克勒假定)认为地基的沉陷仅与该点的应力成正比。
在此类模型计算中,认为围岩压应力的来源是坍塌岩块的重量。采用这种设计计算模型,方法简单,工作量小,具有明确的安全系数评价方法。结构设计人员采用这种方法设计计算时,依据规范而行,比较有信心和把握。我国铁路隧道结构设计中,大量采用的隧道衬砌标准图,就是基于这种理论而编制的,它构成了我国铁路隧道结构设计的基础。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1
这一类计算模型主要适用于围岩因过分变形而发生松弛和坍塌,支护结构主动承担围岩“松动压力”的情况。利用这类模型进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动荷载(其中最主要的是围岩产生的松动压力),以及围岩给支护结构的弹性抗力一旦这两种荷载都求出之后,剩下的就只是运用普通结构力学方法求出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了。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2
收敛——约束模型
 敛约束法也称特性曲线法,是一种采用测试数据反馈于设计的实用方法,通常以施工中隧道断面的变形量测值为依据。其要点为测绘洞室壁面径向压应力与径向位移的关系曲线与洞壁位移-时间曲线,
它反映四个阶段:
(1)围岩无约束自由变形;
(2)从初期支护开始,变形由于受支护约束抗力的反作用而减缓;
(3)从仰拱完成开始,由于形成了封闭结构使变形速度大为降低;
(4)最后变形稳定。
若采用的支护刚度过大,则地压急剧增长,若支护时间过晚,则出现松动地压。由此可见,支护时间和支护自身刚度及其与围岩接触好坏均影响到围岩的稳定和支护所受地层压力的大小。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3
收敛变形曲线可供判断支护是否适当和变形是否趋于稳定。此外,尚可配合现场和实验室的岩土力学试验和应力与应变测试以及实验室模型试验等,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
收敛一约束模式被国际隧协归纳为以测试为依据的实用方法,监控量测动态设计和反分析被日益广泛应用,映证了这一归纳的正确性。但是,地层属于灰色系统,它的很多复杂条件,特别是与支护相互作用的很多过程我们还没有清楚认识。灰色系统所包含的知识不完善性,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在隧道与围岩中都能体现出来。监控量测得到的信息就有很强的随机性。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4
进行反分析和稳定判别中也具有明显的模糊不确定性和知识不完善性。忽视这些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将量测信息作为定值处理,显然容易与客观实际发生重大偏离,或不能反映真实的客观状况
因此,在应用收敛—约束模型过程中重视这些随机性,结合概率数理统计方法,用概率来反映支护系统发挥功能的状况就更为必要和具有实际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将前边所述的通过位移判别隧道稳定性的方法和位移反分析方法用概率加以深化,尽量将各种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反映出来,使之更接近实际。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5
工程类比注模型
隧道界的教授、专家,特别是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隧道工程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自然它是一种基于科学基础上的经验艺术)。工程类比法在我国甚至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设计领域任然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已经成功修建的长14.295Km的大瑶山隧道,以及已经建成的我国最长的秦岭隧道(18.46Km)其跨世纪的宏伟自不必说,但在结构设计中毫不例外地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当然辅以力学计算也是必须的,同时力学计算方法也绝不可能排斥建立在工程类比基础上的经验设计方法。
另外主要根据经验总结而创立的新奥法在预设计阶段,支护参数仍需采用工程类比法的经验方法来确定,即使是依据监控量测资料来进行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的设计变更,经验仍起到决定作用。
工程类比法的经验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围岩分类体系,以及既有工程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现行围岩分类本身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仍是一个定性为主的分类。而工程类比也只是各个单位仅依据局部有限的经验进行类比,同时标准图的设计对具体工程的适应性也绝非尽善尽美。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6
总结
隧道的理论方法已经走到了隧道施工方法的前面,隧道的力学发展长期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现状需要改变,这不仅因为隧道的实践迫切需要力学分析予以指导帮助,而且国外隧道工程建设的经验已经证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隧道建设的高潮已经来到,做好技术是当代隧道工程师和隧道力学专家的责任。
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国目前在隧道理论研究深度方面,并不逊色于国际水平,但从设计总体来看,仍然以经验法为主,如何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有待思考。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性的使用。提高我国隧道的施工水平才能让先进的技术得以体现出来。作为一名初学者,了解各种设计模型非常的有必要,为以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设计时才不会无从下手。
我国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各种理论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只有不断地尝试,才会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也间接的节约了成本。这也是尝试不同方法的目的所在。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7
     近年来,公路隧道受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影响,里程数不断刷新纪录,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投资力度,因此公路隧道行业的发展也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而作为公路建设的一部分,隧道有着缩短距离,减少行车时间等诸多作用。
然而它的造价也是很高的,隧道的开挖过程也是比较危险的,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设计理论,再加上合理的施工方法,才能又快又好的贯通一些地质复杂的隧道。隧道设计理论也将会主要针对一些地质复杂的不良地形。
好的围岩状态下,设计理论已经很丰富,将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在海底隧道这一块,与山体隧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理论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海底这一块,加大对海底隧道的研究很有必要,现行的设计理论是否还适用,值得去探究。
不过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设备的全面化,隧道的施工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隧道病害的防治对隧道的使用及行车运营安全必将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运营隧道裂损衬砌病害的防治措施,旨在加深读者对隧道病害的认识,不仅对既有隧道病害的整治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正在施工的隧道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下)_8
来源:隧道施工在线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路桥市政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05-31   |  只看该作者      

2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fengyun531

北京  | 路桥市政

2 关注

999+ 粉丝

928 发帖

11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