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潮汕民居

发表于2014-03-07     3405人浏览     2人跟帖     总热度:266  

走进潮汕民居_1BY:CCLA西悉设计-周锦浩

CCLA

走进潮汕民居_2


老旧记忆

建筑,就像是我们的青春,没有永不老去的容颜,一如晨光幕霭,未来的及看仔细就已转瞬消逝,回眸之间,若有一缕浅浅、忧郁的蓝,掠过天际,留下静谧的色彩,渗透时空的迹痕,努力找寻情感的天平,仅以此怀念我的家乡故居,同时献给,所有曾经伫足其中,并存留感情的人。

建筑是有生命的载体,是情感的归宿地,老旧房子行将倾颓,而在我们心中,却是生机勃勃;建筑是民俗的精髓,记录了一代人的劳作习惯、审美趋向,平淡而富有生活气息;建筑是凝固的形态,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貌特征,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走进潮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粤东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

潮汕位于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属于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的“海滨邹鲁”。具备中华特色共性文化之外,有着自己的个性、方言、戏剧、音乐、菜系、功夫茶、民俗风情、人文心态、以及居住民俗建筑文化。

走进潮汕民居_3


整体风貌

走进潮汕民居_4


轴对称格局

走进潮汕民居_5


外部装饰

走进潮汕民居_6


内部装饰

走进潮汕民居_7


细部装饰

走进潮汕民居_8


潮州厝,皇宫起

潮语有句民谚“潮州厝,皇宫起”,又说“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都是说的潮汕居民的特点。清乾隆《潮州府志》,云:“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其村坊市集,属多茅舍竹篱,而城廓中强半皆高用宏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惠、普七邑,闾净饶裕,虽市镇也多鸟革翚飞,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

走进潮汕民居_9


“——仿制京城,媲美皇宫”主要是体现在格局、装饰、工艺三方面。

格局篇

经典格局之:四点金

走进潮汕民居_10

四点金是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之一,采用“井”字形格局,中心对称,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整个平面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相对封闭、围合,让人感到稳定、安静。唯一最大的区别就是大门居中正开。

走进潮汕民居_11

建筑特点:

1.中轴对称构造:前厅--天井—后厅,前厅后厅两侧各一房;

2.金字的房间压角: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

3.形体庄重:像一个以后座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伸手房为双臂,下房为交手的体态;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格局同构;

4.一般对外不开窗:“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故窗户一般只对内院开启。


经典格局之:下山虎 走进潮汕民居_12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地区农村最为普遍的建筑,其格局略次于四点金,如果把四点金的两个前房减去,两廊成为两个前房,俗称“伸手”,其余俱同四点金。

民间的说法是,两个后方就是虎和狮的蹲座着的两个后腿,两个前房就是两只前脚,天井则是腹部,内凹的前门则是张开的大口,吸纳天地精气。其状如虎如狮,又称为“爬狮”。建筑界称这种格局“三合院”。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经典格局之:四马拖车

走进潮汕民居_13

四马拖车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宗祠和家庙就是“四点金”方正对称的格局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王国维在《明堂寝庙通考》中言古代宗庙、明堂、宫寝“皆为四屋相对,中涵一庭或一室”,指的就是这种布局。

走进潮汕民居_14格局特色:三落二火巷一后包“‘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洞,俗称‘门楼肚’。进大门,中间是过渡厅,有道‘反照’挡在正中。左右各一间房子,称为‘前房’。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门通火巷,左廊的门便叫‘青龙门’,右廊的门称‘白虎门’俗称为‘龙虎门’。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厅的前后各由八扇禅门隔起来。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厅,南北厅前后两端都有‘厝手间’,相接前后进的大房。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库左右有门通后包。主体建筑两边各有一列与它平行的房子称作火巷,由龙虎门及厝手间的内外子孙门连接主体建筑。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

民间的说法是:三进大厅和后包的排列房子形成了一架马车,左右四个“四点金”则是并驾齐驱的四匹骏马。



装饰篇

清《潮州府志》:“鸟革翟飞”、“红楹蓝桷”。

金碧辉煌,美仑美奂的“民间艺术殿堂”

走进潮汕民居_15


装饰篇之:屋脊

走进潮汕民居_16


装饰篇之:屋耳

走进潮汕民居_17

山墙面的做法分为三线,三肚,下带浮楚,即楚花。线指的是模线,窄的为线条,宽的为板线。板线之间划分出来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肚”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花鸟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墙头正中下方成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纹即使“楚花”。

走进潮汕民居_18

走进潮汕民居_19


装饰篇之:屋檐

走进潮汕民居_20


精致装饰之:梁架

走进潮汕民居_21


精致装饰之:壁肚

走进潮汕民居_22



工艺篇

石雕、木雕、嵌瓷,并称潮州古建筑装饰工艺“三绝”。

因材质、性能的差异,这三种装饰工艺在祠堂建筑中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其中,石雕装饰构件一般分布在祠堂门楼内外及檐廊梁架等处,木雕主要位于前后厅堂及梁架,嵌瓷则主要位于建筑屋顶,形成“门楼石刻、厅堂木雕、屋顶嵌瓷”的装饰格局。

走进潮汕民居_23


精巧工艺之:石雕

走进潮汕民居_24

门楼作为宗祠的出入口和宗族的“门面”,它在建筑功能意念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讲究坚固而又美观、雅致而不失庄重。门楼采用石雕构件装饰,符合“致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工艺观以及宗祠门楼的文化品格。

石雕作为潮州祠堂建筑中的装饰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大多通过象征、谐音、典型等手法,表达迎祥接福、劝学致仕、建功立业等宗族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其主要图案类型有纹样、植物、动物和人物等。

题材构成方式有:

1.“谐音式”:以一只鹭鸟和盛开的莲花组合,以谐音表示“一路连科”;

2.“象征性”:以四合如意形为轮廓,内刻月季花簇,象征四季常青,前程似锦之意;

3.“寓意性”:以树上挂蜂窝,树下猴子骑鹿背,寓意封侯加禄等;

4.“故事性”:故事题材多取自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小说戏曲,如“雪拥蓝关”;“七贤上京”等。


精巧工艺之:木雕

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潮汕民居_25

表现形式:金雕、彩雕、素雕 (金雕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潮州金漆木雕,刻后再予以髹漆贴金,不仅辉煌灿烂,且能抗潮避蛀,经久不致崩裂变形或腐朽。)

题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图案、博古、禽兽花果草虫、山水、仙佛人物五类。

雕刻技法: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分类,通雕最为卓越,具有跨时代意义。


精巧工艺之:嵌瓷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走进潮汕民居_26

嵌瓷的主要材料是瓷片,及纸灰泥,纸灰泥的成份是熟石灰加毛边纸,经捣练,过筛,陈腐后就可以使用。另外,还有红糖桨和几种耐腐蚀性氧化物颜料。

嵌瓷有平嵌、浮嵌、圆嵌 (立体)等表现手法,其艺术成因:1.潮汕地区经唐、宋、元、明的历史变革,物产富庶,人文荟萃,民俗风情日益丰富;2.潮汕平原多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3.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烧瓷技术成熟,出现了“五彩瓷”。


生产技艺:

1.塑胚胎,俗称“缚瓦骨”。是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

2.剪取瓷片,俗称“剪饶”。熟练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钳子敲击,依据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

3.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施工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作品的档次、水平决定于这道工序;

4.综合调整,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


嵌瓷的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园林景观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4-03-24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5

2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2014-03-25   |  只看该作者       筑龙币+5

3

好帖必顶

绘声绘色

四川 自贡 | 园林景观

1 关注

2 粉丝

8 发帖

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