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

发表于2018-10-18     487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134  

01

隐藏的关联:经济·土地·景观

资本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使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景观。市场经济与特定的政治模式或政治体制间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社会各阶层商品服务交换的独立体系;这种调控依托于价格体系,但很多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不能以货币形式进行量化。如果将“景观”考虑为审美意义上的“风景”,其也应当属于此范畴。

人人都可以感知景观。从这一角度看,景观属于所有人;但其载体——土地却是特定个人或组织的所有物,能够被定价、买卖,受经济利益因素影响改变其利用形式,并因此造成景观的变化。以城市化为例,随着大量农业用地通过土地交易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农业景观也逐渐演变为城市景观。难以估价的景观由此与市场经济因素联系在一起。当然,市场经济因素不会完全左右景观的变化。完善的市场规范,以及能为景观赋予额外货币价值的规划设计均对其有制衡作用。但这三类因素对土地和景观的影响并不均衡。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1

波兰华沙郊区农地上孤立建起的住宅。这是市场驱动下土地投机开发的一种典型表现,将进一步引发城市蔓延。© Miroslaw Grochowski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2

美国城市蔓延式开发中建造的大量住宅。© Strongtown

纵观历史,各国的大部分土地开发仍然为经济因素所主导。规划设计因素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必须为景观赋予货币化的价值。但这项工作实际面临着技术与观念的双重阻碍,因为景观提供的许多产品与服务价值的确难以直接用货币衡量,也有许多设计师认为这种明码标价的做法玷污了景观美的纯粹性。


此外,制定规划与分区法案等规划设计手段固然可以作为调节经济因素对景观影响的工具之一,其实际效果也因地区和国家而异。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这类手段通常更为稳定而有效;在那些正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体系转变的国家,市场往往会对计划经济的束缚作出过度补偿,陷入无约束的极端自由状态。此外,一些国家虽然已拥有规范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明确法律机制,但由于体系中某些角色的力量,执行力度往往较弱。[1]

02

影响机制:市场动态与动态景观

经济因素推动景观变化的机制,可用DPSIR模型来详细解释:一组驱动力(Drivers)因素产生压力(Pressure)并施加于“状态”(State,此处指环境或景观),“状态”改变并产生某种影响(Impact,如生活品质的变化),进而导致对“响应”(Response,可能是政策、法规或市场的自我调节)的需求,再反馈到驱动力因素,形成循环[2]。其中,驱动力可以根据PESTLE模型进一步分为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ological)、技术(Technological)、法律(Legal)和环境(Environmental)5个类别[3]。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又以经济因素最为重要。

经济因素可涵盖整个经济范畴,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失业率,能源、石油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利率和货币政策,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也不尽相同,并受市场周期的影响,进而造成土地和景观的改变,例如城市边缘用地类型的频繁变更即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密切相关。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土地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土地资源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重新分配,最终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与景观的演变。

景观变化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其影响的利弊也难以一概而论。城市化常以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低密度蔓延式建设、盲目开发高档地产等为典型表征,往往造成城市环境污染、贫穷与犯罪率升高、乡村衰落、郊区景观破碎化、资源超负荷开发等负面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创造了品质较高的新景观,在一定范围内,它们仍然对相当数量的特定人群具有正面吸引力,并使房产价格上涨,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例如地中海沿岸常年阳光普照、生活成本低廉,在这里开发的设有高尔夫球场的别墅吸引了许多退休的北欧人,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这类地产开发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增长。

上述矛盾的本质是受市场因素驱动的城市开发仅仅考虑了局部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平衡,很多不利影响会由社会其他领域承担,或者遗留给下一代。因此,为了兼顾整体利益,必须对市场进行约束,常见的一种解决方式是采用“开发收益”概念,即当开发商被允许建造一个会引起土地显著升值的项目(如住宅或商业类项目)时,作为附加条件之一,其必须提供一定的公共福利设施,如公园、娱乐场地和大量绿地等。在英国,这一理念于2012年落实为广为人知的《社区基础设施征收费草案》,并已经取得了实效。[4]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3

苏格兰的规划开发许可也体现了“开发收益”理念。这片郊区住宅背后的树林即为开发商提供的一种公共福利,它增加了该地区的休闲资源数量,并提升了景色吸引力与房产价格。© Simon Bell

03

实践应用:作为经济催化剂的景观

由上可知,景观在受到无约束市场的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帮助一个地区吸引公司进驻,并拉动外来投资。近年来,美国和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已呈现经济衰退之势,很多景观或不断退化,或沦为棕地。这些地区无法吸引国际公司,哪怕为其提供拨款、减税等财政鼓励措施也无济于事,部分原因就是其技术人员希望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生活。为了改善环境并振兴工业,英国提出围绕主要工业或原工业大都市群开发“社区森林”项目,在20余年间通过种植树木等多种举措从实质上提高了环境品质[5]。例如作为项目地之一的默西地区便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外来投资、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增长,并获取了一系列其他收益[6]。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4

英格兰默西地区森林鸟瞰图。这种原工业用地景观修复工程有助于增添区域魅力,吸引投资。 © Mersey Forest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5

“默西森林”项目中为利物浦地区兴建的绿色基础设施。© Mersey Forest

景观不仅可以帮助改善居住环境与基础设施,也可与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创造不同形式的收入来提振地方经济,地中海海岸旅游和古代文明遗迹的开发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对原有的工业地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进行景观修复也是可行的途径,如中国杭州西溪湿地项目,通过对湿地进行保护和重建,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游览胜地,并由此创造收入和价值[7]。

西蒙·贝尔:无经济,不“景观”_6

杭州西溪湿地的景观保护项目吸引了大量观光客。© 杭州汉嘉设计集团

结语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世界中,许多开发商因缺乏对景观的敏感度,一味追求短期内的巨额利润而忽略了景观的重要价值,从而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同时,设计行业拒绝从市场和经济角度来考虑景观价值的成见也会使人们面临更大的潜在损失。为了制衡市场力量、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利益,规划设计与政策法律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价”的土地为特定个人或组织所有,但“无价”的景观却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

[1] Tosics, I. (2012).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Peri-Urban Areas: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Nilsson, K., Pauleit, S., Bell, S., Aalbers, C., Nielsen, S. (Eds). Peri-urban futures: Scenarios and models for land use change in Europe. Berlin: Springer.

[2]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 (2007). DPSIR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root-devel.ew.eea.europa.eu/ia2dec/knowledge_base/Frameworks/doc101182.

[3] CIPD.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www.cipd.co.uk/hr-resources/factsheets/pestleanalysis.aspx.

[4] DCLG (Department of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2010). Announcement of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Lev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communities-to-share-in-the-advantages-of-development.

[5] England’s Community Fores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mmunityforest.org.uk/. 

[6] Natural Economy Northwest. (2008). The economic beneft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Developing key tests for evaluating the benefts of GreenInfrastructu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forestry.gov.uk/pdf/nweeconomicbenefitsofgideveloping.pdf/$FILE/nweeconomicbeneftsofgideveloping.pdf.

[7] Spiekermann, M., He, Y., Yang, J., Burkhardt, I., Yan, F., Yi, X., Pauleit, S. (2012). Hangzhou: Fast Urbanisation and High Population Growth. Nilsson, K., Pauleit, S., Bell, S., Aalbers, C., Nielsen, S. (Eds). Peri-urban futures: Scenarios and models for land use change in Europe. Berlin: Springer.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园林景观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10-18   |  只看该作者      

2

不错不错,值得提及学习。

ruru5201314

广东 永州 | 园林景观

4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19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