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

发表于2018-11-13     709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229  

深藏在黑簪巷里的“云章公所”

南京民谣有四宝:“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这“玄色缎子”指的就是名满天下的云锦。

南京丝织业可谓源远流长,清代专设的江宁织造,更是将南京的丝织行业推向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技艺高峰,其中专供皇室的南京云锦是寻常人家难得一见的贡品,更别提拥有它的奢望。因之.可以想见从事云锦行当在当时一定是“热门专业”,而云锦行业公所的地位想来也非同一般,极受尊崇。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

建于晚清时期的黑簪巷13号,门屋上挂有“云章公所”匾额,这里曾是南京云锦行业公所。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2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3

“云章公所”里建于民国时期的拱门、栏杆和楼梯。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4

黑簪巷街景,道路的宽度仅在2米左右。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5

黑簪巷12号二层栏杆雕饰


黑簪巷13号就是“云章公所”。“云”即云锦;“章”即华章,借喻云锦纹饰生动、流畅。

令人感慨的是,这所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宅院,就是当年的云锦行会之地,可谓云锦产业的民间管理机构。至今门屋匾上的“云章公所”4个大字之间,依稀可辨“楼”、“茧”、“业”等小字,让人联想起当时人员熙攘的情景。

“云章公所”是一座水磨青砖门楼,前檐带有卷轩,檐下有精致的花板,保存极其完整。唯院内建筑改动较大,但其右侧院落内,还完整保存着清末民初风格的两层小楼,细说着它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黑簪巷的宽度仅在2米左右,两侧全都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如黑簪巷12号、10号、8号、6号等等。漫步古巷仿佛钻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进入到先人们的世界中,那斑驳的粉墙、古拙的门罩、图案变幻的门窗,伴随着摇曳的古树、隐约传来的柔声细语,使你的心绪不能不宁静下来,油然而生惬意、敬意。

与“云章公所”相得益彰的是黑簪巷6号,这是清代南京云锦老字号“吉公兴”旧址,也是南京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云锦机户建筑,可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的活化石。它的存在,对未来南京云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是极其重要的历史实物佐证。因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个要求:有传人,濒临灭亡需要抢救,有历史佐证。

因此,拥有清代南京云锦行业公所“云章公所”,又存有云锦机户住宅黑簪巷6号,以及街巷两侧清代住宅林立的黑簪巷,完整的建筑单体、群体、街巷,所合成的场所空间感无与伦比,对南京云锦的申遗可谓举足轻重。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6

已被拆除的黑簪巷8号跑马楼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7

黑簪巷8号前楼大厅落地门裙板雕饰局部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8

黑簪巷10号大门鹤颈轩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9

黑簪巷10号的五封山墙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0

黑簪巷10号门罩,房屋建于清末,现已被拆除。


云锦机户活化石——黑簪巷6号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南京云锦业萧条。1954年,为抢救濒临失传的云锦工艺,南京市政府从民间搜寻最后的云锦艺人,吉干臣便是当时全市硕果仅存的两位云锦老艺人之一,并被赞誉为我国“最后的云锦艺人”。

吉干臣于1954年进南京云锦研究所工作。他对云锦技艺的传承、品种的恢复、新产品的研发等,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吉干臣便是黑簪巷6号现主人吉承叶的叔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四进院落均保存完整的清代中期古建筑黑簪巷6号,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也多少使得它的地位有些尴尬,并深刻影响着它的命运。在悄无声息中,黑簪巷6号已于2007年3月27日下午被拆除了最后两进的后楼、后堂,孤立的门房、前厅在南京的风雨中战栗。

南京遗存的明清传统民居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建筑特色极其鲜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南京大学历史系周学鹰副教授认为:“吉家如果保存下来,将是最能表现南京古城风貌和特色的建筑。砖石铺地、青砖灰瓦、马头墙高耸,均有特色。中路庭院深深,每厅后墙都有砖雕门楼。不论是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大木作梁架,还是装修用的小木作落地格子门、和合窗、隔扇、栏杆,砖雕门楼、砖细等雕刻精美而不繁复,曲线舒展、落落大方,这种质朴大气的建筑风格,既不同于皖南徽派建筑的张扬,又不同于江南苏式建筑的书卷气。”

此片区的院落布局为多路多进,穿堂式平面,以三四进者居多。沿中轴线布局分别为门厅、大厅、正房,再后为附属用房。规模较大的宅第,采用横向多路、纵向多进形式。且大厅前有轿厅,侧路设花厅,后进是二层楼房,或为跑马楼。大型的住宅,路与路之间有备弄分隔(或有紧邻的)。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1

黑簪巷6号大门门墙是入口装饰的重点,上槛下的雀替形短石料,表面平雕的卷草云纹。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2

黑簪巷6号前厅正贴山雾云上雕刻着成对的双龙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3

黑簪巷6号前厅屋架,前为卷棚轩。


主要入口设于中轴线中间,除大户人家的侧门偏于一侧,有些入口门并不全设置在中轴线上,谓之勒马式。其门房的设置如北京四合院的倒座形式,外墙面留有栓马石。门厅设有屏门,厅堂明间用槅扇,后步柱之间则用屏壁隔断,成为空间构图中心,布置陈设,如元

旦“祀天地于中堂”。其后为通往内院之通道,楼厅此处则是上下楼梯处。大厅对面设砖雕门楼。

具体而言,黑簪巷6号包括中路和西路,旧有东路不存。中路共四进,从前往后分别是门屋、前厅、后堂、后楼。每进建筑明间的后墙上,均有雕饰精致、典雅的门罩(楼)。尤以前厅背后的门罩最为精彩,宽大的门罩(楼)上,砖雕造型简洁、优美,“中国结”雕饰大气磅礴,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棱角分明、粲然若新,令人叹为观止。

黑簪巷6号的门屋,规制较高,五架穿斗,步柱之后设一道门墙,其后的中柱间为屏门。门墙高3.75米,是入口装饰重点。分上、中、下三段,墙上部用青砖对缝拼成六角锦图案,中部石质门罩左右设鱼鳃墙,采用菱形花纹。上槛下的雀替形头石料,表面平雕卷草花纹。墙下部为磨砖墙。整个门墙在大气中蕴含精致素雅,在南京明清民居建筑中较有代表性。

前厅后墙门罩雕饰的“中国结”

黑簪巷6号前厅砖雕门罩(楼)

前厅为扁作厅,用料较大。内四界前设弓形抬头轩,梁体高大,其挑头用南京特有的云龙头,驼峰曲线优美,山雾云上雕相对的双龙。南京清代后期的七架梁大多采用拼帮做法。等级稍高者屋架间的纵向稳定构件,采用攀间斗拱,单斗只替(即用一个栌斗和一只替木把柱、梁、槫三者结合起来)。因梁又高又宽,其上的童柱相对较小,因此童柱与大梁相交时,就直率地落于其上,圆堂则依自然弧线相交,极少用鹰咀,这是南京地区明清建筑的典型做法,黑簪巷6号前厅屋架的做法同样如此。前有卷棚轩,其内四界大梁下的蜂头为透雕,外形方正,直率,并不如苏式建筑的曲折卷翘。整体构架做工精致而不繁琐,落落大方而不局促。作为十朝都会的南京,其建筑风格一改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柔美之气,而显雄浑直爽的大气,并在建筑构架中表露无疑,在我国古代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后堂屋架相对较为简率,两次间草架下采用南京明清古建筑常见的板条仰尘,用宽约12厘米的木板条满铺,接近檐柱时向下弯曲,如同扩大的船篷顶,美观大方,昔日南京有腊月扫尘之俗。后堂明间落地格子门高大,气派不凡。

后楼底层扁作构架,二层为圆堂,雕饰相对丰富起来。廊柱前有简洁的雀宿檐,廊以弧形斜撑。两侧次间、尽间均采用和合窗(即北方支摘窗)。

西边路有倒座、花厅,门窗、栏杆式样均与中路类同又有细微的区别,少了些许端庄而增添了一些生活情致。

总之,保存如此完整的黑簪巷6号,在曾经的南京云锦机户建筑中诚可谓凤毛麟角。南京织锦业鼎盛时期,机户有3万户之多,惟一像样的民间机户建筑遗存,就是硕果仅存的黑簪巷6号,而这一最后的种子也即将彻底消失。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4

黑簪巷6号后楼两侧次间,尽间采用的和合窗,即北方的支摘窗。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5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下)_16

黑簪巷6号与8号间街坊拆除前后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阳光明媚90

北京 门头沟区 | 室内设计

4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45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