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

发表于2018-11-13     924人浏览     1人跟帖     总热度:314  

山西位于我国华北西北,以在太行山西名,也称山右。它是古晋国争霸之地,故简称“晋”,又有“三晋”、“并州”、“河东”等别称。

山西境内山脉纵横。东面太行山为屏,南有中条、王屋二山作嶂,西、南黄河如带,万里长城拱北,形胜万千,古称“表里山河”(《诗序補义》卷十)。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发样地之一,其南部(简称晋南)尤为丰富多彩。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


一  悠悠晋南 人文曙光

1.1 悠久的晋南原始文化

晋南是指长治、晋城、运城、临汾4个地级市所在的地域,辖49个县(市、区),总面积57735平方公里,约占山西全境156000多平方公里的1/3。

近来研究表明,山西原始文化漫长。晋南不仅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也是人类农业文明起源的主要地区之一[1],还可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1995年5月,晋南垣曲县寨里村上桥沟内出土一具较为完整的曙猿下颌骨,为曙猿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等灵长类的祖先,增加了有力证据[2]。

山西旧石器文化举例(表1)

山西新石器文化举例(表2)

目前,我国境内已发现的众多旧石器文化遗址中,山西为大宗(表1)。而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山西全境(表2)。统计表明,山西原始文化遗址以晋南为主,晋南是石器时代我国文化中心之一。

1.2 人文始祖在晋南

值得注意的是,典籍记载的中华民族始祖,几乎均与晋南有关,如伏羲、共工、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等(表3)。

典籍记载我国人文始祖与晋南举例(表3)

1.3 晋南沿革

夏商周三代以降,我国政权更替、历史文化发展与晋南地域可谓息息相关,历代传说、典籍所载,不绝如缕。夏朝早期活动地域,史称夏墟,位处晋南。

商灭夏,晋南为商所占。

西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后改称晋,晋南属其域。

战国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韩分占晋南,设上党郡、河东郡等郡,为山西置郡县之始。

秦—统宇内,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南基本处上党、河东两郡内。

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部辖郡;晋南上党郡属并州,河东郡属司隶。东汉基本因袭西汉旧制,晋南属上党郡、河东郡及司隶校尉一部。

三国曹魏,晋南分属河东郡、上党郡、平阳郡,其中河东郡属司州,其余属并州,晋因之。

北魏时,晋南分属并州、雍州(辖上党郡、建兴郡)。

唐时,晋南属河东道。

五代风云变幻,晋南不仅是战略要地,加以经济富裕,屡易其主。宋先称河东道,后改河东路。金灭辽、北宋后,分河东路为河东南路和河东北路,晋南处河东南路。

元置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使司,属中书省,辖晋宁、冀宁两路,晋南属晋宁路。

明初,置山西行中书省,晋南属平阳、潞安两府。

清代设山西省,晋南分属平阳、蒲州、潞安、泽州等府。

经历中华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的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4 晋南地理

晋南是夹峙在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高原,海拔一千米左右。境内有太行山、中条山、王屋山、太岳山、吕梁山等,夹山脉间为长治、运城、临汾三个盆地。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河北、河南交界处,西部平缓,东部异常陡峭,如连天屏嶂、乌云遮空,古称“天下之脊”(《括地志》)。旧时只有八条小径,沟通内外,所谓“太行八陉”(《小学绀珠》卷二)。历代征战,皆视为险境。直至抗日,我国军民亦凭恃山险,坚持灭倭。

中条山处太行山与华山之间,故名,又称雷首山。中峰高耸,景色秀美。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曾在其首阳山叩马进谏,后隐此,“至饿死不食周粟”(《读易详说》卷六)。而夏县“巫咸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即商臣也”(《太平寰宇记》卷六)。

王屋山处中条、太行山之间。峰峦突兀,四面陡峭。《天中记》云:“王屋山号小有清虚洞天”,古称“天下第一洞天”(《山西通志》卷一百七十),传为黄帝访道处。

太岳山又名霍山。其绵山,一名介山,是晋文公名臣介之推隐居所。而吕梁山是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

二  古建繁星 技艺绵长

晋南地盘虽不大,然在此地域中,元及元之前的木构古建筑,总数达300余座,蔚为大观。这些木构古建筑,历经风雨遗留至今,数量众多、年代久远、类型丰富、格局完整,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

图2.1.1 静升后土庙戏台

2005年,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对山西南部早期木构古建进行调研,决定“十一五”期间,集中财力、人力、时间,对此区域内元以前木构古建中的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3

图2.1.2 魏村牛王庙戏台

粗略而言,晋南地域元代及元以前古建,具有如下技艺特色:

2.1 地盘

地盘即平面。戏台多为单开间,如静升后土庙戏台(图2.1.1)、魏村牛王庙戏台等(图2.1.2);亦有三开间者,如樊村戏台(图2.1.3)。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4

图2.1.3 樊村牛王庙戏台

山门多为三开间、分心槽;或有山门与天王殿结合,通称山门殿,如平顺龙门寺、襄汾北史威村普净寺等。采用五开间者,如襄汾普净寺天王殿;而芮城永乐宫山门(图2.1.4)、无极门(图2.1.5)均采用五开间,以示尊崇。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5

图2.1.4永乐宫宫门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6

图2.1.5芮城永乐宫无极门外景

大殿同样多仅只三开间,通面阔、通进深相近,近于方形,称方三间殿。五开间及以上之大殿较少,例如太赵稷王庙大殿(图2.1.6),曲沃稷益庙大殿(图2.1.7),绛县太阴寺大殿,阳城海会寺大殿,襄汾普净寺大殿,武乡大云寺大殿(图2.1.8),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图2.1.9)、重阳殿、纯阳殿等。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7

图2.1.6太赵稷王庙大殿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8

图2.1.7曲沃稷益庙大殿外景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9

图2.1.8武乡大云寺大殿外景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0

图2.1.9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外景

三开间之大殿,其室内一般前槽无金(内)柱,利于观瞻。后槽采用两根金(内)柱,柱间有屏风,金(内)柱与佛台相结合,屏风前有背光。宋代及宋以前佛台上的佛像多为群塑,相互间顾盼传神,演绎着动人的佛教故事(图2.1.10)。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1

图2.1.10原平慧济寺大殿室内佛台

或有室内无金(内)柱之实例。如高平崇明寺大殿,本为六架椽屋,需要较大的梁栿用料;但其铺作后尾里转成为巨大的梁栿,减小净跨距,支撑四椽栿,栿上立斗子蜀柱支平梁,平梁上立斗子蜀柱等支承脊槫,利用小料较好地架构起进深较大的屋架,室内无一金(内)柱,空间开敞,颇为特殊(图2.1.11,图2.1.12)。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2

图2.1.11高平崇明寺大殿外景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3

图2.1.12高平崇明寺大殿内部梁架


寺院主要建筑一般均沿中轴线布置,如山门(或山门楼、山门殿等)、大雄宝殿、后殿等,如平顺龙门寺布局尚存宋以前遗意。而长治法兴寺中轴线为前塔后殿(图2.1.13,又如晋北应县佛宫寺),可窥见唐辽以前寺院格局。

而稷山青龙寺中殿、大殿左右各有垛殿,均为元代遗物。中殿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门,大殿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或可视为我国宋代及以前某些时期宫殿、寺院等主殿布局,采用三殿并立形制之遗留。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4

图2.1.13长治法兴寺前院


2.2 立面

晋南元代及元以前古建侧角、生起显著,出檐较大,柱头卷杀优美。需要注意的是,学术界原以为元代以降的古建,即明清古建不采用侧角、生起,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实际上,不论是晋南,还是我国其它地域的明清古建,采用侧角、生起做法的实例不少,晋南更多。

晋南及整个山西,宋之前古建铺作多为偷心造,并较少有补间铺作(或仅只明间一朵、或隐刻)。宋以降多计心造,栱卷头多砍斜。但受早期该地域做法的深刻影响,直至明清时古建,其平身科数量——“攒”(即补间铺作“朵”)也较少,通常一、两“攒”而已,保持着斗栱疏朗的特征。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5

2.2.1芮城五龙庙大殿外景


唐、五代古建,多有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角部不出头,如芮城五龙庙(图2.2.1)。宋以降,往往阑额、普拍枋都有,至角部出头,直接砍杀;普拍枋扁平,与阑额组成“T”形断面。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6

图2.2.2广胜上寺毗卢殿外景


大殿屋顶多为歇山顶;少量采用悬山顶(表4);个别为庑殿顶,譬如广胜上寺毗卢殿(图2.2.2、元代特征)、太赵稷王庙大殿(图2.1.6、金代)。而芮城永乐宫无极门(图2.1.5)、三清殿均采用庑殿顶(图2.1.9),颇有寺院早期中轴线上殿宇,全部采用庑殿顶的遗意(如晋北大同善化寺),此种形式在敦煌唐代壁画中颇为常见。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7

图2.2.3临川二仙庙东梳妆楼

采用重檐歇山顶者较少。譬如广胜下寺水神庙大殿,临川二仙庙东、西梳妆楼(图2.2.3)等。而广胜下寺山门前、后檐加出雨搭,形成类似重檐建筑的效果,颇为别致(图2.2.4,图2.2.5,图2.2.6)。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8

图2.2.4广胜下寺山门前檐外观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19

图2.2.5广胜下寺山门后檐外观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0

图2.2.6广胜下寺山门后檐加出的雨搭


晋南大殿等主要建筑采用悬山顶举例(表4)

屋架举高较小,故屋顶相对平缓。屋顶脊饰、瓦件等因年久日深,屡经更替。因此,晋南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屋顶中,保留元代以前瓦件、脊饰者几乎没有。明代以降,晋地琉璃制造发达,不少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屋顶脊饰、瓦件,均属于此时期。

由于历经后世修缮,现存古建多为砖墙砌筑,原有的夯土、板门、直棂窗等多经较大改动。因此,如何尽可能保留历史文化信息,恢复其何时期历史原状,理应慎重考量。

2.3 构架

受用材制度所限,宋代及宋之前古建梁枋多为长方形断面。故可基本据此,研判梁架后世改动与否。晋南元代及元以前古建整体构架,多为简洁流畅、一目了然的“彻上明造”。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1

图2.3.1武乡大云寺大殿内部空间

因规模所限,晋南八架椽屋大殿较少。例如,武乡大云寺大殿为金代建筑(图2.1.8),进深八椽,基本上是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然大殿内仅用金(内)柱四根,前、后槽分别采用二根,且不对位。前槽二柱分别靠近两山,入口处无柱,空间开敞,柱顶支撑长达三开间的巨大梁栿。后槽二柱靠近明间,其上分别插入长达两间的梁栿,中为断梁。前槽大梁上立斗子蜀柱与后槽金(内)柱、插入后槽金(内)柱长两间的梁栿一起,分别支承四椽栿;四椽栿上立斗子蜀柱支撑平梁,构成屋架(图2.3.1)。整体梁架简略、匠心独具(图2.3.2)。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2

图2.3.2武乡大云寺大殿内部梁架

晋南六架椽屋大殿之构架多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金(内)柱与檐柱等高、或相近。金(内)柱头支栌斗,栌斗口十字出华栱,进深方向华栱之上采用三瓣蝉翅、或仅用替木,压在四椽栿、乳栿之下。四椽栿上立斗子蜀柱支撑平梁,平梁上再立斗子蜀柱,纵向蜀柱间有襻间,蜀柱上置栌斗、捧节令栱、顺脊串等支承脊槫,两侧设叉手斜撑令栱。有叉手、托脚,或仅有叉手、无托脚等。这些均为晋南元及元代之前古建习用之法,如实会天台庵大殿、大云院大殿,龙门寺大雄宝殿,下黄原起寺大殿,高平崇明寺大殿、游仙寺大殿,晋城青莲寺大殿,武乡大云寺大殿、沁县普照寺大殿、壶关三嵕庙大殿等。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3

图2.3.3原平慧济寺大殿歇山梁架局部

原平慧济寺大殿构架颇为特殊,六架椽屋前、后一椽栿对四椽栿用四柱,留出中央空间,布置佛台(图2.1.10)。其歇山山面构架同样精彩,增加金(内)柱直接支撑平梁,前槽金(内)柱柱头之上搁置劄牵,插入增加的金(内)柱,作为系头栿(即清代采步金梁)之一部(图2.3.3)。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4

图2.3.4霍州州署大堂外景

又如霍州州署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正中有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卷棚悬山式抱厦(图2.3.4)。六架椽屋前、后一椽栿对四椽栿用四柱。大堂面宽五间,前檐仅用二柱,柱头上施大额枋,形成入口处开敞的空间效果(图2.3.5)。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5

图2.3.5霍州州署大堂入口处梁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观瞻、传声等的演出所需,戏台构架往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譬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可谓木构亭阁式,梁架层叠而上,上下三层,类似藻井,简练精巧。折射出宋、金以降晋南戏剧的辉煌,为研究元杂剧在三晋的流布提供了重要佐证(图2.1.2)。

当然,由于晋南地域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遗留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每一种类型之中平面布局、构架技术等又或多或少有些不一,要完整、彻底地论述它们的古建技艺,非本文所能全部涉及,仅此挂一漏万。

与此同时,由于木构古建本身用材所限及日晒雨淋,晋南或我国其它地域,元代及元以前未经过任何改换、改筑的木构古建应是不存在的,这包括木构件、墙体、壁画、佛像及室内陈设等方面。

具体而言,古建筑中不少木构件经历代更换,有些构件甚或历代多次更换;早期夯土墙明以降因砖产量增多往往改变为砖砌的墙体;壁画或分数层,多次描绘;佛像残损,多次修补甚至更换;屋顶脊饰、瓦件、砖雕历次更换等。

由此,我们必须彻底研究、慎重对待古建筑上下、内外之每一个细节,甚或每一根构件、砖瓦,才可能准确、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真正进行科学修缮,传承、弘扬其历史文化价值。

三  文化遗产 土木华章

晋南10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涉及该区域34个县(市、区),占山西现存同期同类国保单位的65.6%,全国的46.4%(表5)。

晋南地域元代以前古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照表(表5)

3.1 我国建筑历史研究之重要宝库

众所周知,木构建筑为我国古代建筑遗产之大宗,并取得辉煌的成就,独树一帜。这一早熟的建筑体系,西周时已较为完备。经战国、秦汉直至隋唐的不断演进,尤其是大唐立国既久、国力雄厚、经济发达、文化璀璨等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至我国木构古建筑的高峰,技艺臻备。

宋以降,伴随着资源、经济、文化等的相对衰退,而逐渐萎缩。民国以来,渐趋式微。尤其是,历代天灾,更因人祸,绝大多数的巨构伟制早已化为灰烬,只能遥想于典籍。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6

图3.1.1陕西长武昭仁寺大殿外景

目前,我国仅遗留下唐以降的木构建筑。而公认的唐代木构仅只4座: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芮城五龙庙;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五代木构也仅5或6座:山西平顺实会龙门寺西配殿、天台庵大殿、大云院大殿、平遥镇国寺大殿,河北正定文庙,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等。其中,平顺实会天台庵大殿年代判定不一,或谓唐末,或谓五代。笔者以为,其梁架改动较多,断代不宜过早,应以五代为宜。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7

图3.1.2陕西长武昭仁寺大殿柱头科

而2006年荣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陕西长武昭仁寺大殿(图3.1.1,图3.1.2,图3.1.3),公布为唐代建筑,其年代判定是错误的,实际要晚得多,应为明代建筑(有关此点,笔者拟另专文论述)。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8

图3.1.3陕西长武昭仁寺大殿内部梁架

据此,我国现存唐五代10座木构古建中,晋南有4座,占40%。而105处晋南国保中所保留有157座元及元以前古建筑,占我国国保单位中元及元以前311座古建的50.5%。可见,晋南元及元以前古建数量占全国过半,其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自明。

3.2 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不可或缺之瑰宝

除历史建筑本身外,晋南元代及元之前古建筑中保留的历代碑刻、壁画、造像、典籍等,是与其相关的遗产,直观、形象或起到文字与实物印证之效值。不少古建中保留的佛像、壁画等相当精美,譬如襄汾普净寺大殿内的金代彩塑,气定神闲、色彩华丽、衣纹流畅、姿态生动(图3.2.1,图3.2.2),可称为晋南地域寺庙彩塑的典型代表。因此,一座座建筑群,可谓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可籍以了解当时人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哲学观念、审美情趣等,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29


中国早期古代建筑宝库—_30

图3.2.1、图3.2.2   襄汾普净寺大殿内的精美佛像

更重要的是,某种程度而言历史建筑及其相关遗产所创造的空间,可谓是“有生命力”、“活”的文化景观。它们与人们日常生活时刻相连,创造出的一个个生动的空间,提供了人们生活、工作、交往、游嬉的场所,如历史街区、寺庙道观、宫殿衙署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等,是保持文化生态的最重要根基。置身这些场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这是建筑遗产独具的历史文化意义。

不少时候,历史建筑遗产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文化的表征、民族精神所系。由此,毁灭某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摧毁其历史建筑,实际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

因此,切实保护历史建筑遗产可谓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安全,并对提高全民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对以历史建筑为主的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休闲旅游定会成为世界各国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领略异域文化之首选。

晋南的105处国保单位中的早期木构古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技艺精湛,是我国木构古建的重要例证,是中华民族地上文物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多方面成就,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当然,晋南元代及元以前古建多属于中小型木构,以三开间为多,对研究中小型木构古建具有重要价值。而晋北现存的不少元代及元以前大中型木构,如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大同华严上寺大殿及下寺薄迦教藏殿、应县木塔、塑州崇福寺大殿及观音殿等,对研究我国唐以降大中型木构则更为直接。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18-11-13   |  只看该作者      

2

不错不错,值得推荐学习。

阳光明媚90

北京 门头沟区 | 室内设计

4 关注

999+ 粉丝

999+ 发帖

451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