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摊大,贪大!

发表于2006-02-07     1147人浏览     6人跟帖     总热度:10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2

一位老建筑师愤怒地说,望着一幢幢在视觉上玩的就是心跳的“洋设计”,数着那些一个个城市,为了面子光鲜,硬着头皮不惜花费相当于国内设计单位的3―4倍、甚至是10一20倍价钱请来的“洋大师”,他的心中充满苦涩之感。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最重大的建筑设计项目,几乎都被外国人囊括。招标中的不公平还表现在,外国设计师的设计费用常常是中国设计师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且是用外币支付,招标单位还绝不敢拖欠。而对国内的设计单位,不仅费用压得很低,而且还常常不兑付,连在招标中支付标底费也是中外不同对待。许多专家批评说,与支付这样高昂的代价相反,这些建筑的使用功能(有效面积)、安全性却大打折扣。为什么要花高昂的价格追求这种“时尚”?“洋设计”究竟给中国建筑市场带来了什么好处?
日渐强大的中国需要一些足够宏大的建筑来展示她繁荣与强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这座耗资50亿元聘任国际上早已享有盛誉的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楼,以其独特的构思、倾斜的外形、鲜明的个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不妨听听吴良镛院士说过的这段尖锐的话:“建一幢房子就得50亿元甚至还要追加投资,50亿元是个多么了不得的数字,中国现在并没有富到不在乎这50亿啊!”更何况,中央电视台垄断了中国最有价值的公共频道这一国家资源,它的巨额赢利与其说是努力经营的成果,还不如说是垄断所赐。所以,央视花巨资造大楼,对全体纳税人而言有失公允。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3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由法国人安德鲁设计,花费不会少于30亿元的“蛋壳”,从工程立项、设计招标到开工前期的准备,几乎每一步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争议。更让人担心的是,眼看“蛋壳”快要展现于世人面前了,但是直到目前,在国家大剧院178亩的地盘上究竞谁可以拍板决定大剧院的演出和经营尚无人应答。已有不少专家担心,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这项“世纪大工程”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漏斗”,纳税人的钱就会通过这个“漏斗”,流到深小见底的“无底洞”里……看来,国外设计师不光报出的设计费是天价,未来的运行费用也很巨大。
记得就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之前,中国近10名建筑界的资深院士联名就北京奥运工程“崇洋奢华”的倾向,直言上书总理温家宝,质疑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并忽略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义,更重要的是,这些场馆日常的维护费用就十分可观,而承受如此昂贵的设计费用、建造费用、运行费用的中国,仅是一个人均收入刚达到1000美元的发展中的国家,不是钱多得没有地方用,而是广大农村、城市的众多领域都极度缺乏资金!难道我们不该选择更节能环保、更有中国特色、费用更适当、使用面积更合理的建筑吗?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4

不仅仅是农村,就中国的城市而言,实际情况是环境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环保总局5月公布的《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2004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环境基础建设相当薄弱,欠账很多,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尤显不足:在全国500个上报“城考”结果的城市中,共有155个城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19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16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
中国人还应反思,在竞争力评价中,究竟什么是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国家竞争能力?是令人炫目的高楼大厦?还是隐藏在国家与城市机体内的持续的技术原创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对高投资带来的不可持续经济繁荣进行必要的反思时,我们还必须对已经长期吲化在我们头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内涵解释,否则,今天以钢铁、水泥塑造高楼大厦带来的经济辉煌,在明天的技术变革中,可能就是社会的沉重的负担,因为它消耗过多的社会财富,却不能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不能带动国家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5

吴良铺院士指出,城市建筑有新的理念不是坏事,但在实施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目前部分地区在大型工程的论证上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大型工程几乎没有研究就仓促行事。有些项目虽然也组织了论证和评选,但评选机构的组织不合理、评委无权威、无责任,评定标准混乱。这方面的通病是,建筑方案评审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不合理,造成方案评审素质无保证。而在发达国家,方案评审组的组成人员范围较广,往往专家组里,有政府官员、建筑师、工程师、历史学家、法律人士,还有管规划的、艺术的、环境的人士,而且是“一票否决权”,任何一方面不通过都不行。这就保证了方案在通过时不会遗漏和忽略任何重要的方面。而我国评审组的成员大多是搞建筑设计的本行人,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较少,使建筑设计只放在一个小天平上称分量,考虑的范围狭窄。
台湾的一位建筑师谈到城市建设的“阳光评审”时,介绍说,在台湾任何一个重要的公共工程,所有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全部公开,所有的方案、评委名单、评审意见、投标过程,都在建筑专业杂志上登出,在专门的网页上公布,甚至一个大的工程案子还出专集。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参评的人会更负责任,更加检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评审意见的水准和公正性。许多建筑师都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国内建设领域借鉴。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6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邓晓梅博士也表示,目前由于公共工程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技术专家常常感到自己在各种压力下孤立无援而难以坚守立场,使本来为确保科学决策而设置的各种评估程序流于形式。
另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许多不是专家的本地官员也挤进专家评审组,甚至占到一半,而这往往造成评审质量的偏差。最后的结果一是搞基本建设的人都不是专家;二是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钓鱼工程”,立项报批时缩小规模造价,实施时再扩大面积;三是建筑工程普遍缺乏监督。

 发表于2006-02-07   |  只看该作者      

7

最后要说的是,建筑领域内的腐败已经成为抬高我国城市发展成本的“元凶”。5月中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出的《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一书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中国可能成为最大的建筑浪费国”。而在这种巨大的建筑浪费中,建筑领域内的腐败可谓“功不可没”。建筑领域的腐败所导致的建筑成本的增加,必然要被转嫁到城市发展的成本之中去。中国建筑领域内的腐败是如此的司空见惯,因而腐败对于城市发展成本增高的影响确非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一个佐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发展成本昂贵,城市发展成本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5%,即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相比,用1美元可办完的事,在中国办成要花费25美元。这很值得深思。

realhunter

中国  | 结构设计

0 关注

4 粉丝

51 发帖

65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