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剧院:一座矮建筑的精神高度 

发表于2005-05-12     601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标签: 行业动态

大剧院:一座矮建筑的精神高度 _1

昨天
1989年斥资8900万兴建
十六年前大手笔直至今日不过时
将时光推回到21年前,1984年的深圳文化设施十分薄弱。当时的市领导清楚地意识到,文化建设要跟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于是,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大剧院、电视台、深圳大学和新闻大厦作为深圳“八大文化设施”陆续起建。
深圳大剧院作为引导群众崇尚高雅艺术、提高艺术素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阵地,选址于当年罗湖与福田之间最好的一块“旺地”,斥资8900万元,用如今大剧院一位负责人的话说是“按照当年深圳的财力,政府肯花这么多钱绝对是大手笔”。
1989年,深圳大剧院建成,占地4.3万平方米。其“处女作”便出手不凡,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79岁的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应邀参加。
“从布局和设计理念上讲,以现在的眼光看都不落后,了不起。”大剧院的负责人说,“再讲大剧院综合性的演出功能,可以说,后建的剧院很多都借鉴了深圳大剧院的模式。”他深情地说,在1989年,深圳大剧院的规模和设施在全国乃至亚洲地区都是数得上的;现在看,依然不落后。
多年来,深圳大剧院连创辉煌。成功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及国内著名艺术团体近700个,演出场次1600余场。
1992年起,创办了“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剧院命名的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邀请了近300台中外优秀剧目演出,参加艺术节的中外艺术家数以千计,观众人数15万人次,为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2003年10月9日广东省委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深圳市独有“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与广东省艺术节、国际华文文学节等并列,作为广东省的文艺品牌将被重点打造。
毋庸置疑,深圳大剧院在深圳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今天
改造还是重建?
一次重要的选择留下一个历史见证
“1997年是个转折点。”接受记者采访的深圳大剧院负责人说。
那一年,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而在深圳,随着高档商业楼的增加,物业模式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一些商家不像最初那样求着大剧院租物业了,而物业则是大剧院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998年全国性整顿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
于是,1998年前后,深圳大剧院酝酿改造。
2003年,有人提议将深圳大剧院拆掉,另外选址重建;同时,在现址上兴建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大厦,融入罗湖区打造的蔡屋围(深圳)“金融中心”,并成为金融中心区的标志性金融建筑。
重建还是改造?深圳大剧院的命运系于此时。
最后,改造意见占据上风。原深圳市委一位老领导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道明了其中原因:“其实深圳大剧院的设计很独特。如果有人说它的外观太矮了,与所在区域建筑物不协调的话,有一点要搞清楚,那就是大剧院是建在先,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其他建筑物都是后来才盖的。说实在的,高低错落不是挺好吗?大剧院的舞台功能设计是非常超前的,舞台可以推拉升降、可以旋转。这样先进的舞台据说目前也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地才有,没有毁掉重建的必要,可以维修改造,继续让其发挥作用,然后另选新址建一个新的剧院。对于有一个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有两家以上大剧院并不为过。”
同时,另一个决定改造而非重建大剧院的原因是,很多老领导和市民觉得深圳大剧院是“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是深圳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应当保护好这一“历史见证”,而不应该推倒重建。
历史
值得留恋的人文价值
它记录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
如今回想,用更冷静的眼光分析,或许愈发能感受到当时作出大剧院改造而不重建决定的理性。
“一个城市有无历史,不仅指活动的历史,还要看建筑。”深圳市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梁宇对记者说,“比如法国的巴黎中心城区,这么多年来,它的外墙从来没有改建过,因为建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共同遗产。”
梁宇认为,大剧院的内部设计、容积率等指标在现在看来都不落后,足以说明“当时的深圳大剧院有多么超前”。他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深圳大剧院这个建筑,凝固的是当时的历史,反映了当时深圳人的审美标志、精神状态,是活化石。”
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博士评价说:“保护而不是拆掉重建大剧院,说明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形成新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有当代史,文物也应该有当代文物。像深圳大剧院、上海宾馆等特区建设初期的一批代表性老建筑,它们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拆掉它们建大楼,可能更有商业价值、使用价值,但其人文价值就被毁掉了。其实文化是有价值的,文化的价值甚至高过商业的价值。保护这批已被历史赋予了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的建筑,也是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体现。”
在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对深圳大剧院不拆掉重建表示赞成。42岁的市民张先生是个老深圳,他的话颇有代表性:“有人说深圳的历史短,大剧院的历史更短,拆掉无所谓。但想想看,哪件珍贵遗产不是由时间短慢慢变成时间长的?”
或许我们保护的只是特区一座矮矮的建筑,但彰显的却是这个城市的精神高度。
明天
外观依旧内容有变
新建车库解决停车难
在大剧院的改造工地上,记者看到,起重机的长臂上下左右正忙个不停;而20米之外,大剧院的领导在简易工棚里现场办公。
接受采访的一位大剧院负责人说:“深圳大剧院改造工程由市工务署组织施工,它将在半年后‘美容’成功。大剧院现有主体结构、外观和内部功能布局基本不变,但改造后的深圳大剧院肯定会更安全、更舒适,周边环境更清新美丽。”
据大剧院设备部的林经理介绍,消防、供配电、空调、给排水和建筑智能化这五大系统的改造是这次改造工程的重中之重,虽然表面上似乎看不见,却是保证观众欣赏演出安全、放心、舒适的前提条件。
对于看得见的环境改造,深圳大剧院将把主入口由西侧改至南侧,西侧入口保留。同时,拓宽剧院大堂和观众疏散通道,增加残疾人通道,增加观众休息区,更新观众座椅,翻新必要的内装修和更换外玻璃幕墙。另外,由于剧院卫生间原来布局的不合理以及通风设备的严重不足,造成卫生间异味的问题,这次也将重点改造。
外部最大的变化,则是深南路段原本下沉的8000平方米南广场将被“抬高”3米左右,与西广场同高、连接,形成一片适于市民休闲的大广场。广场底下将建设数千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届时,市民看演出时“停车难”的老问题将迎刃而解。
林经理还介绍,改造后深圳大剧院东、北两侧将各增加一条道路,加上现有的深南路和红岭路,新格局中,大剧院将被四条路“包围”,格外醒目,交通会更加便利。
对于市民所关心的剧院大剧场和音乐厅,由于迄今为止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建造时按照标准的国际比例、超前地把舞台深度与观众席之比设计为2比1,有条件接待国内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舞台演出,只需必要的维护和部分更新升级,以满足现代演出场馆的需要。
改造工程预计于今年10月底竣工。第十三届大剧院艺术节及2006年新年音乐会将于改造后的大剧院登场。
作为深圳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演出场馆,深圳大剧院的改造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目前,斥资一亿元的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改造工程都包括哪些项目?改造后的大剧院会变成什么模样?这是很多深圳人心中的疑问,其中寄托着人们对这个著名文化设施的关爱和期待,也寄托着人们对它所代表的特区历史的眷恋。近日,记者到深圳大剧院和市文化局采访,为人们心中的疑问寻找答案。
它是深圳最显著的文化名片它是应该留存的城市遗产在这里,无数深圳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今年10月它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来源:深圳商报

大剧院:一座矮建筑的精神高度 -筑龙建筑设计

筑龙建筑设计

20万粉丝共同关注,建筑师的网上家园,追踪全球最新行业资讯、享受业内海量项目案例、分享设计大师经典作品。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建筑设计zhulongjz,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每日为您推荐建筑行业最新、最热、最好玩的资讯!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姜花

中国  | 其它专业

2 关注

20 粉丝

999+ 发帖

7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