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四川德阳孝泉镇民族小学重建

发表于2015-08-31     831人浏览     0人跟帖     总热度:10  

Szechwan Deyang filial izvor national primary reconstruction

分类:教育建筑

内容:实景照片

图片:2张

5.12汶川大地震使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的教学楼损毁,学校迫切需要重建。孝泉是一个人口四万左右的镇,位于德阳西北面,紧邻绵竹,也是受地震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学校的灾后重建得到包括江苏太仓红十字会,广东四会六祖寺慈善普济会,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四川项目援建组,北大汇丰商学院私募股权108基金,侨爱协会及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心捐助。建设内容包括18个班的教学楼、各种活动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共8800多平米。

项目的设计工作始于2008年六月受重建捐助方委托前往震后的孝泉镇进行实地考察。孝泉镇上的房子或倒塌,或开裂成了危房。镇上的房子高度基本为两到四层,街道大多五六米宽,街道的格局转折而富有变化,具有历史古镇自然生长的城镇空间特征。小学原教学楼遭地震破坏后已拆除。重建选择了新校址,位于相距不远的一条老街上,校园占地面积16826平方米,比原校址稍小,但需要容纳更多的学生(约900人)。学生人数众多,且很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孩子,需要提供足够的宿舍和食堂空间供孩子们住校,因此项目的用地条件很不宽裕。场地的西侧在震后搭起了临时板房供孝泉初中部的学生上课,并将一直持续到小学的建筑建成方能拆除。

去孝泉之前,关于灾后重建已经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重建对于灾区是一种跳跃式发展,因为大量资金、技术、意识由外部引入,将使当地突然加速现代化的进程,那么重建对地区传统采取什么态度?大刀阔斧的焕然一新还是谨慎延续空间和生活的记忆?直接由对口援建地区输入的工人、材料和建造手段会让灾区原来的地域特征消失吗?本地人会积极参与到重建中,还是仅仅只是接受重建的结果?本地的建筑业会因重建而发展进步还是只是旁观者?另外重建对效率的迫切需要必然会导致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建造方式成为主导,这会否导致重建的千篇一律而丧失多样性,就如当年的唐山?

孝泉民小项目的重建资金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社会各方捐助,捐助方同意将资金交由旌阳区教育部门来具体操作小学的重建工作,因此根据当地程序,建造将由德阳当地的施工单位来承建,而非全由外部地区输入。同时新的孝泉城镇规划的定位要求强调孝泉的历史古镇特征。这些外部条件促使我们必须思考这个项目与地域的内在联系。另外没有地方领导违背客观规律硬性要求建成时间的军令状,也给项目留出了空间,不必因单纯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 刘家琨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地震把当地社会撕开了一个口子”。面对灾难,我们的社会内在机制就像建筑一样被剖开而呈现出其剖面。我感觉重建时建筑师应该去透视这一因灾难而呈现的社会剖面,思考建筑与当地的资源和文化更深层意义上的关系,让重建的建筑活动真正对当地的社会重建有所作用。

扫码加入筑龙学社  ·  建筑设计微信群 为您优选精品资料,扫码免费领取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选择 

甜不辣辣辣

广西 中山 | 建筑设计

3 关注

124 粉丝

98 发帖

0 荣誉分

该博主未添加简介

猜你爱看

添加简介及二维码

简介

还可输入70字

二维码(建议尺寸80*80)

发站内信息

还可输入140字
恭喜您已成功认证筑龙E会员 点击“下载附件”即可
分享
入群
扫码入群
马上领取免费资料包
2/20